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防止大曲夏季培养过程中生酸过高白利军,龚士选,范文权酿酒,1994(3):22~25大曲升酸过高将会造成产量下降,影响酒质。其原因主要是第1,原辅料感染,造成曲坯污染。第2,制曲工艺管理不严,如配料不当,不合格曲坯返工过多。曲坯入房管理不善等。第3,...  相似文献   

2.
大曲在夏季培养过程中生酸过高,严重影响了大曲酒的质量,产量和风格。本研究在防止曲场地与英房污染的基础上,采用了在拦和曲料时添加一定量的青霉素与严格控制曲坯入管理管理的新工艺,取得了降酸度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防止大曲夏季培养过程生酸过高的研究白利军,龚士选,范文权中国白酒协会会刊。1994(7)46~49①不用发芽、霉变的原料。②控制大曲培养前期温度,入房温度控制在22℃,曲温24~26℃,上霉温度38℃左右,晾霉温度在36℃以下。③制曲用具须清况、消毒...  相似文献   

4.
仰韶低度白酒生产过程坚持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窖池的改造、养护管理;加强大曲生产技术研究,搞好优质大曲生产;研究确定先进的大曲生产工艺。仰韶低度酒的质量风格:①乙酸乙酯含量较高,大于乳酸乙酯含量,乳酸乙酯则相对较低;②正丙醇、异戊醇含量不是特别高,但异丁醇的含量比正丙醇稍高;③总酸含量相对较低。(孙悟)  相似文献   

5.
高温大曲酸性蛋白酶高的原因何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就白酒高曙大曲中酸性蛋白酶高的原因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示白酒生产中蛋白质发酵途径以及蛋白酶的作用。全文分六大部分:(1)制曲温度与酸性蛋白酶的生成;(2)大曲测定引起的深思;(3)高温大曲酸性蛋白酶高的证实;(4)根霉培养试验;(5)生料培养试验;(6)熟料培养嗜热芽胞杆菌试验。  相似文献   

6.
钟方达 《酿酒科技》2002,(4):31-32,30
微机控制架式大曲有曲房利用率高、生产不受季节限制、劳动强度低、节约辅料、出曲率较人工制曲高等优点,但不足之处是曲的质量较人工曲差。为此,采用有效的改良措施,提高微机架式大曲的质量。(1)选育糖化酶、液化酶、蛋白水解酶、酯化酶活力高,产酸低的优良菌株;(2)模拟自然环境,改小曲房,曲架四周围草帘,架顶覆盖草帘,加强保温、保湿、挂霉、穿衣措施;(3)踩曲时添加优质母曲粉;(4)曲坯上架后,喷施曲母液。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微机架式大曲质量优于常法微机架式大曲,达到或优于人工大曲质量。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均优于常法微机架式大曲和人工大曲;产酒优级品率大大高于传统人工大曲和常法微机架式大曲。(庞晓)  相似文献   

7.
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大曲培养过程分为发酵前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成熟期5个阶段。大曲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前火不可过大”,若大曲培养前期升温过快、过高,微生物不能充分生长繁殖;“后火不可过小”,降温期是大曲中保留微生物及酶增长的重要时期,若温度降得太快或控制得太低,微生物不能充分生长,将严重影响大曲质量。  相似文献   

8.
大曲白酒夏季掉排的主要原因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各种微生物繁殖旺盛。由于气温高,导致入池温度高,入池酸度也较高,造成杂菌大量生长,发酵过猛,升温过快,生酸幅度大,酵母过早衰老,酒醅发粘,阻碍正常发酵,造成酒精份的生成大幅度下降,出酒率很低,质最不好,这就是所谓的掉排。  相似文献   

9.
降低凤曲酸度、稳定曲质,绾连凤型白酒出酒率和酒质。针对凤曲培养过程存在“生酸”过高,作了原因分析。结合实际提出4项防酸控酸措施及方法,并通过试验,获得成效。(车干)  相似文献   

10.
对洋河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酿酒酵母系产生酒精的主要菌种。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细菌和霉菌等都按自身规律在消长。深入研究表明,当夏天温度高时,酿酒酵每发酵激烈,发酵主酵期缩短,产酒率下降,而此时乳酸菌快速繁殖酒醅酸度相应上升,所以高温和高酸是洋河大曲夏季出酒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曲是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的糖化发酵剂,具有自然接种的特点。为探究同一酒厂浓香型和酱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组成,分别采用传统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对其微生物进行分析鉴定。传统培养法共分离鉴定出198株菌,其中浓香型大曲中24种,酱香型大曲12种。两种大曲中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数量占绝对优势,在浓香型大曲中优势真菌为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 )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而在酱香型大曲中,以伞状毛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和多变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 )居多;通过PCR-DGGE共鉴定出14种菌,两种大曲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高温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多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2.
在酱油制曲及酱醪发酵阶段添加不同比例(0、2.75%、5.48%、8.17%)大曲,考察添加大曲对广式酱油制曲及酱油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大曲对酱油成曲及酱油品质有影响,添加2.75%大曲的酱油主要理化指标氨基酸态氮(AAN)含量最高(0.87 g/100 mL),感官评分最高(8.06分),品质最优。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发现,添加大曲发酵的酱醪中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和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菌群相对丰度高于对照样,这可能是导致添加大曲酱油的总酸和酯类风味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对照样酱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大曲质量,降低大曲生产成本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彬  王君高 《酿酒》1996,(2):17-18
关于提高大曲质量、降低大曲生产成本的试验张彬,陈怀华(山东泰安酿酒总厂)王君高(山东轻工业学院)关键词大曲,酒糟,质量,成本大曲作为粮酒发酵中的糖化剂、发酵剂,在粮酒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厂生产的大曲大部分是纯麦曲。近两年来,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大曲...  相似文献   

14.
酱香型大曲中挥发性成分与微生物代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曲中细菌和酵母对大曲风味形成的贡献,该研究从5个酱香型白酒厂取酿酒用大曲,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大曲的挥发性成分,并将通过感官评定筛选的5株产香酵母和11株产酱香细菌进行固态发酵,利用GC-MS分析固态发酵物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酱香型大曲中有醇、醛、酸、酯、吡嗪、酮、酚类等51种挥发性成分,高沸点酯是酱香型大曲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酵母固态发酵后发现只有25.49%的成分在大曲中检测到,且酵母主要为大曲提供果香味成分和高沸点酯。细菌固态发酵后只有11.76%的成分在大曲中检测到,且细菌主要为大曲提供吡嗪类成分,且芽孢杆菌能代谢产生大量具有酱味的吡嗪类物质和酸味的物质。说明细菌和酵母能为大曲提供大部分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15.
朱文优  聂尧  徐岩 《食品与机械》2017,33(10):16-22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对比研究夏秋两季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的真菌群落结构及其演变。结果表明,夏季大曲的主要真菌有14个属,秋季大曲有17个属,且夏季大曲的主要真菌在秋季大曲中均存在;Pichia、Saccharomycopsis和Wickerhamomyces是夏秋两季大曲生产起始的主要真菌,其中Pichia是秋季大曲生产全程的主要真菌类群,Thermoascus是夏季大曲发酵后期的优势真菌类群;秋季大曲生产过程中真菌类群数量更多,而夏季大曲真菌物种分布更均匀;夏秋两季大曲生产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分别以8d和12d为分界线,秋季大曲生产过程更易受外界条件影响,特别是生产前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湖北咸宁浓香型黄鹤楼酒霉菌和放线菌的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夏季和冬季车间样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及形态鉴别。结果表明,夏季车间空气中分离到15株霉菌,大曲中10株霉菌(104~105 CFU/g),窖泥中1株霉菌和1株放线菌(102~103 CFU/g)。冬季车间空气中分离到9株霉菌,大曲中9株霉菌(104~105 CFU/g),窖泥中7株霉菌(103~104 CFU/g);窖泥霉菌菌落的气丝少,形态与空气及大曲中的主要霉菌差异显著。比较冬季和夏季样品,仅从冬季大曲的曲心和曲皮中分离到青霉,从夏季底泥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冬季的空气霉菌少于夏季,而冬季窖泥中的霉菌多于夏季。  相似文献   

17.
微机控制架式大曲在我厂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胜 《酿酒科技》1998,(5):25-26
微机控制架式大曲在我厂生产中的应用试验刘胜新疆伊犁酿酒总厂科研所(835811)关键词制曲架式曲发酵质量培养温度检测应用在浓香型的大曲酒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都会对酒的产量和质量有影响,而大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质量、风格。这是因为大曲...  相似文献   

18.
高温大曲在酱香型酒酿造中的作用及标准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利  彭追远 《酿酒》1995,(4):8-13
高温大曲在酱香型酒酿造中的作用及标准浅说崔利,彭追远,郑朝喜,唐智,王松应,李俊贤我国传统固态法生产的大曲白酒,都是采用高、中温大曲(也有低温大曲)做糖化、发酵剂,其作用主要是:(一)糖化作用。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糖化酶把淀粉水解为可发酵性糖;(...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对酱香型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曲香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究微生物与风味物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酱香大曲在贮存初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变化,克氏假单胞菌(Kroppenstedtia)、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毕赤酵母属(Pichia)等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变为优势菌属;贮存初期曲香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6种、酸类7种、醛类4种、酮类2种、吡嗪类2种、酯类11种、烯烃类2种、芳香族类5种;关联性分析表明,芽孢杆菌属(Bacill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等细菌属与亚油酸、草莓酸、癸酸等酸类物质存在正相关,毕赤酵母属(Pichia)等酵母属与酯类物质存在正相关,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吡嗪类物质存在正相关,说明酱香大曲贮存过程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了吡嗪类化合物。本研究为高温大曲贮存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对不同贮存期高温大曲中乳酸菌的数量、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高温大曲贮存过程中,乳酸 菌的数量由完成制曲时(0 d)的1.7×104 CFU/g增长至30 d时的1.4×105 CFU/g,最终贮存至120 d时乳酸菌数量达到最大值(7.6×105 CFU/g)。 通过高通量测序,从大曲中共鉴定出5个属,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片球 菌属(Pedi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其中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在各贮存期30 d、60 d和120 d大曲乳酸菌中 占比最多,分别为66.31%、47.75%和47.18%。 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分离,从高温大曲中共分离、鉴定出18株乳酸菌,对其中6株乳酸的 生长曲线、耐温性、耐酸性和耐乙醇能力进行了测定,其中菌株pH4-3能耐受47 ℃高温,菌株JD-1能耐受酒精度8%vol,并且二者均耐 酸(pH 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