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方言类新闻节目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样式,近年来方言类新闻节目脱颖而出,凭借浓烈的地方色彩和平民化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方言类新闻节目作为普通话节目之外的一种调剂品,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本文在概述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对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存在意义进行阐述,最后对其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任宇红 《科技资讯》2013,(36):243-243
当前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的窄播化倾向日益明显,独特的方言文化圈现象为方言新闻节目提供了成长和成熟的现实土壤,无论是从市场价值还是文化价值上看,方言新闻节目都有其发展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方言新闻节目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激烈争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方言新闻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方言新闻的兴盛,从多个方面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因此,必须把握方言新闻中方言使用的尺度,寻找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4.
广播播音方言化使得普通话节目一统天下的播音格局被彻底打破。这既是我国地域语言丰富多彩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广播节目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广播播音方言化一方面提高了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经济效益,但在另一方面却弱化了广播节目的社会导向功能,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广播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广播播音的方言化趋势,我们必须站在广播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5.
<正> 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语音,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声、韵调等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语言的语音也会发生变化,某种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也会发生历时性的改变,黑龙江话的这种改变也比较明显,笔者认为当今黑龙江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应该是调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语言学、语言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调查常州市民方言、普通话及英语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研究常州市民语言态度及其语言态度形成的原因,寻求方言、普通话以及外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动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栏目中落实好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并举分用的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要针对二者的性质和特点采取分类施行、对接融入的措施,在较为正式的新闻栏目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在生活气息浓厚的新闻栏目中允许适当采用方言,充分满足观众对于各类新闻栏目的差异性审美期待和多样化观感需求,既坚决维护普通话的法定权威,又切实保护方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数据量的方言普通话语音识别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少量数据情况下显著提高方言普通话的识别率,针对标准普通话和方言普通话之间发音差异是连续变化的特点,在少量方言普通话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距离度量的识别基元扩展方法,并将扩展基元与状态相关的基于基元的模型归并方法相结合.采用1 h的上海普通话数据作为开发集,用本方法,使音节错误率降低了17.3%. 另外与自适应方法的结合使用,还可以将音节错误率再降低6.6%, 这比单纯应用自适应方法错误率多降低了5.4%.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方言中"形 掉"的用法普遍存在,但在普通话中却很难找到类似的用法;"形 掉 了"、"形 补 掉 了"等在普通话中从不使用的结构形式在云南方言中成为一种习惯用法,其意义、功能与普通话中"了"特别是"了1"基本一致;此外,"形 掉"的否定形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与普通话又有相似之处,由此可见,方言和共同语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相互联系,互有影响,同时也各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积极推广普通话,而汉语方言历史久远,与普通话差异大,对普通话的推广极为不利.通过了解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及最小对立体的辨正练习,可以有效纠正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工具,新闻传播者将新闻录制成节目或进行现场直播,受众通过接收工具收听节目获知新闻。在各类媒体中,广播具有传播迅速、对象广泛、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优势,但也存在节目内容转瞬而逝、保留性差等不足之处,因此只有扬长避短、集聚优势,才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媒介整合传播,成为媒体发展的一大趋势.电视读报节目的出现,不仅体现了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而且实现了跨媒介资源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电视读报节目通过对众多报纸新信息资源的二次整合把关,将报纸介质中最有吸引力的信息以视听形式传递给受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实现了报纸与电视媒体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活动,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媒体--"第四媒体",与传统的三大媒体相比较,它开辟了新闻传播实践的新领域,同时也带给新闻学理界前所未有的冲击.拟以国内网络新闻传播现状为蓝本,提出几点个人对新媒体的粗浅看法,期与学界共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市场化环境下,新闻报道要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工作的目标。目前在媒介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现场短新闻以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短小的篇幅再现新闻现场的境况,并把新闻事件简明扼要地传播给受众,这样的新闻传播形式受到了受众的青睐。因此,如何实现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成为新闻记者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论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不仅要关注新闻的传播效应,更应该重视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弘扬。媒体作为具有公信力的信息传播平台,倡导人文精神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探讨,认为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条件较差,规模和实力还显薄弱,在发展新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势,树立大新闻教育观,切实抓好基础教育,打破地域观,挑战市场,以促进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整合高校校报、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校园新闻网等校园媒体资源,促进其平衡发展,从而实现校园媒体互动、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考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近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公元1907年《西藏白话报》~1951年《新闻简讯》、《草原新闻》创办)的研究向为学界所疏忽。本试图以历史的视野,从对报刊、广播两方面极为有限的献资料的梳理入手,确立西藏近现代新闻事业的基本框架,较为真实地认识和整体地把握西藏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从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到敢为人先的原道传统,湖湘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湖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五四时期,湖湘文化就曾与湖南本地报刊媒体有着紧密的互动,使得一大批湖湘青年毅然投入到爱国救亡的历史大潮当中,而他们的奔走呼号更是为湖湘文化丰富了新的内涵。在当今新媒体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从五四时期湖湘文化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关系中借鉴经验,如何以更加丰富的湖湘文化精神来提升节目品位,是研究湖湘文化与本地新闻节目互动关系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教育电视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更先进、更广阔的表现手段,使教育电视知识传播功能更为强大和快捷,我们应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与教育电视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拓展教育电视制作与传播的领域,改进、扩展和丰富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满足社会对教育信息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