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医治疗和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 AHAD)是由于人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地区后,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一系列急性缺氧反应,通常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是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及低气压、高……  相似文献   

2.
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乙酰唑胺预防高原病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单一的理论予以解释,并提出高原病及乙酰唑胺预防高原病机理的研究现状对研发高原病防治药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自1995年~2006年,对进入高原的部队官兵及家属、民工等4 000多人的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通过分析发病原因,积极进行治疗,掌握了急性高原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原则。1高原病的分类高原病一般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以来,全军和武警官兵已经有多支救援力量奔赴玉树抗震救灾第一线。但是,由于地震灾区地理位置特殊,位于高海拔地区,所以抗震救灾官兵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那些长期居住在海拔很低的地区、从未涉足过高原的官兵,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目前我国急性高原病(AMS)的预防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文献资料和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区历年进藏新兵部队和部队高原驻训预防AMS的经验,梳理我国军地在AMS预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结果:目前军队在AMS预防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全国AMS的预防水平参差不齐,主要问题表现在:评价标准缺乏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缺乏对急进高原后适宜劳动负荷的研究;预防药物研究原地踏步;缺乏总体和长远规划;成果转化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结论:对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开展协作攻关,加强和扩大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强现场研究,将研究的目标着眼于提高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7.
对快速进入高原部队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高原病(AMS)的发病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2006—2007年两次进入高原某地进行军事演练,伴随卫勤保障任务,通过在平原集结时之前,进行身体调整,加大训练强度,进入高原后,延长休整天数,进行心理干预,开展AMS知识的宣传教育,采用问卷、卫生队、卫生室进行病员登统计、个别问诊、检查的方法,了解部队进入高原后AMS的发病情况。结果2006年9—10月份与2007年9—10月份两次进入高原人员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发病率由21.6%下降为13.4%及住院率0.72%下降为0.48%,2007年9—10月份与2006年9—10月份重度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发病率都有所减低。结论在常规的卫勤保障基础上,应调整进入高原的休整期,一般7d左右为宜,加强高原卫生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官兵们对低氧危害性和机体代偿能力的认识,克服高原恐惧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AMS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有效地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情况下,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措施.方法:对每年空运进入西藏的新兵部队的AMS的发病率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目前部队预防AMS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在目前条件下,虽然进藏新兵部队预防AMS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  相似文献   

10.
经过50余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军对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不断完善,大部队急进高原的AMS发病率逐年下降〔1-2〕,可以这样说,在平时情况下,AMS已经不再是急进高原部队的严重威胁。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时间,则AMS的威胁仍然较大。如2009年新  相似文献   

11.
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山高原地域辽阔 ,海拔 30 0 0m以上区域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积极作好高原病防治 ,对保持部队战斗力 ,减少非战斗减员 ,保障训练和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加强急进高原部队管理 ,预防急性高原病 (AMS)的发生作一简要综述。平原人快速进驻海拔 30 0 0m以上地区时 ,因高原低氧常发生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我国称急性高原反应 ,即急性高原病或轻型急性高原病 ,国外称良性AMS。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高原现场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71年—1997年收治的1 200例高原肺水肿(HAPE)中检出的65例合并脑水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其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本组65例患者从病历资料反映少则出现3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多则达6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其器官功能障碍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脑、心脏、肾脏、眼、胃肠等。其中3例死亡病例均存在6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以肺、脑、心、肾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脑、肾功能衰竭尤为突出。结论: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在重症急性高原病高原现场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重要器官的护理及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 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列车上急性高原病的现场急救.方法:采用高流量吸氧、半卧位休息、解痉、利尿、脱水、抗炎及心理治疗.结果:高原列车上急性高原病的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高原列车上综合的现场急救能够确保旅客的生命安全,更好地服务进藏旅客.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高原病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急性高原病的地区。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有大约6 000~8 000万人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地区。我国海拔3 000m以上土地约占国土面积1/6,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4 000m以上的极高海拔地就有60万人,而且有大量人群不断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或世居高原,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国家西部大开发、"一路一带"经济发展等,进入高原地区人员急剧增加,也使这些地区拥有了相当数量的低氧易感个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玉树地震中发生急性高原病的治疗体会,提醒大家重视急性高原病,了解急性高原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在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收治的抗震救灾人员中急性高原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总结并分析。结果:收住的26例急性高原病患者:8例为急性肺水肿;3例急性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为短期内再返高原再次发生急性肺水肿;其余患者均为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症高原病)。经积极抢救治疗均痊愈出院,进一步转往低海拔地区。结论:急性高原病应早诊断、早治疗,在高海拔地区早期有效的氧疗作为治疗基础,并给予一般对症后积极转往低海拔地区,及时救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陈国柱  黄岚 《军事医学》2013,37(5):321-324
人员从平原快速进驻到高原可导致一系列与高海拔相关的疾病。急性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一般是良性和自限性的,但是部分人群会发生高原性肺水肿或高原性脑水肿,引起生命危险。该文重点综述AMS诊断、预测因素、预防及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涂继伟  林泽艳 《西南军医》2009,11(5):912-913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是人员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常见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ild altitude disease,AMAD)、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和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其中以HAPE和HACE最为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及群体预防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群体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有效措施;方法:地空运入藏新兵中调查对象的AMS发病率和住院率进行追踪调查,总结部队预防AMS的成功经验,结果:AMS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从1987年的48.45%下降到2001年的22.8%,P<0.01;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加强卫生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降低耗氧量,提高群体的高原医学知识,树立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缺氧症状和机体代偿过程,从而达到良好习服高原低氧环境的目的,结论:在现阶段,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措施,是群体预防AMS最有效,最实用,最经济的方法,其中,高效的卫生管理是最根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急性高原病对高原军事行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上的高原是指海拔3000m以上地区。与平原相比,高原所特有的低压低氧环境,是对在高原的平原人的最大威胁,尤其对 较大的军事行动,更应充分认识到其严重性。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危害部队高原作战的将不再是“战争瘟疫”—传染病,而是以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