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右半结肠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病理改变,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切除证实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35例中,CT诊断正确34例(97.1%)。病理分型:肿块型29例(82.9%),浸润型6例(17.1%),其中有典型靶征2例(5.8%)。结肠周围浸润9例(25.7%),检出7例,检出率77.8%;回肠末端累及3例(8.6%),检出3例,检出率100%;淋巴结转移11例(31.4%),检出7例,检出率63.6%。结论CT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及显示结肠周围浸润、回肠末端累及和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局部淋巴结转移是结肠直肠癌转移的常见方式。作者通过125例患者的CT影象分析,阐明了盲肠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盲肠和升结肠的淋巴主要是回流入结肠上淋巴结和结肠旁淋巴结,其中盲肠的淋巴还可以流入中结肠淋巴结及肠系膜根部的主淋巴结,而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转移可以播散到腹膜后,并且沿着主动脉旁淋  相似文献   

3.
有关胰周正常脂肪含量改变的报导很少。胰腺和周围器官间的脂肪层消失,常认为是胰腺炎症和肿瘤累及后腹膜的一继发征象。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25例无胰腺或胰周疾病的临床症状、腹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4.
作者回顾了161例胸外恶性肿瘤合并肺内转移的病人的胸部CT和平片。经支气管镜证实,有6例支气管内转移。作者认为,支气管内转移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肿瘤直接转移到支气管壁,形成腔内息肉样病灶;二是先转移到淋巴结或支气管周围肺实质,然后沿支气管树生长,并在一些部位侵入支气管内,形成在支气管镜下能见到的病灶。此6例包括以上两种含义。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转移性病变是输尿管梗阻的罕见病因,大部分病例经尸检确诊。作者报告3例由转移所致输尿管梗阻的CT表现。例1女40岁,乳癌术后1年右侧腹疼。在IVU显示输尿管明显不规则狭窄处CT见一圆形密度增加阴影、管腔消失,其上方输尿管壁明显增厚。术后镜检输尿管壁及周围组织为转移乳癌浸润。例2,女80岁,乳癌并肝及骨转移,无尿,US示两集合系扩张,CT在梗阻水平输尿管中见两个圆形实质肿块。例3,男67岁,胃癌术后1年,左肾绞痛、发热,逆行造影见左L3、4水平输尿管明显狭窄。CT显输尿管壁呈环状增厚,腹膜后无浸润。剖腹探查活检示输尿管壁由胃腺癌转移浸润。作者指出输尿管转移性病变不包括相邻器官原发癌的直接蔓延所致输尿管受累,在输尿管壁或其血管、淋巴管中发现肿瘤细胞才叫真正的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监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方法:对56例结肠癌患者应用术中染料定位的方法对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进行了定位,绿染的第一个淋巴结为SLN,术后从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寻找SLN.常规HE染色检查从标本中找到的SLN;对常规检查为阴性的SLN进行抗CEA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寻找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共检出SLN130枚,每例患者的SLN为1~4枚,平均2.5枚.HE染色共发现有转移者15例,24枚,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27%(15/56);淋巴结阳性率为18%(24/130).免疫组化法在41例HE染色阴性的患者中又发现有30例存在微转移,微转移的发生率为73%(30/41);在HE染色阴性的106枚SLN中共有80枚免疫组化阳性,SLN微转移发生率为75.5%(80/106).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检测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P<0.01).结论:通过对结肠癌SLN进行术中定位,术后深入细致的病理学检测,可以在不增加病理科医生工作量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癌(PM)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PM的CT资料。结果:11例CT共发现15个病灶,位于胰头部6个,胰体、颈部7个,胰尾部2个。12个呈较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3个呈不规则分叶状。病灶最大直径0.4~6.9 cm,平均3.5 cm。CT平扫病灶边界均欠清晰,呈等密度4个,不均匀较低密度11个,1例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6个明显强化,2个中度强化,7个轻度强化;7个呈不均匀环状强化,6个不规则强化,2个较均匀强化;边界均较平扫清晰,4个见假包膜。2例肿瘤周边见血管局部侵犯。1例胆总管轻度增宽,2例主胰管轻度增宽,7例合并胰腺外转移。结论:CT可显示PM的一些病理学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1984~1994年10年间66例胰腺转移瘤病人的胰腺增强CT进行了回顾分析。66例病人(36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14~89岁,平均61.2岁。55例诊断通过组织学证实,其余11例结合临床资料和CT征象证实。原发肿瘤有肾细胞癌(30.3%),支气管肺癌(22.7%),乳腺癌(12.1%),软组织肉瘤(7.6%),结肠癌(6.1%),黑色素瘤(6.1%)等。66例病人共发现79个胰腺肿瘤。5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肠癌术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58例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31~78岁,平均(49.58±14.28)岁。对术前MSCT检测到的腹腔可疑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相对强化值及综合上述2种参数等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并采用Kappa检验对MSCT诊断及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后发现,以淋巴结短径≥8 mm、相对强化值≥50 HU及短径≥5 mm且相对强化值≥30 HU作为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时MSCT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相对较好(κ分别为0.809、0.764、0.786)。在不同的腹腔淋巴结分布区域,上述3种诊断标准用于肠旁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分别为0.816、0.802、0.800),用在肠系膜中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组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分别为0.631、0.673、0.574及0.527、0.626、0.502)。结论 MSCT可根据淋巴结大小、强化差值等参数对结肠癌病人术前淋巴结转移做出判断,从而为评估临床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胰腺转移癌(pancreatic metastases,PM)的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差,不易与原发性胰腺癌鉴别[1]。近年来,PM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加,其治疗方式值得探讨。我院曾收治1例结肠癌术后胰腺孤立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目的:评价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108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108例中,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76例,颈下深组及锁骨上窝86例,气管食管沟52例,纵隔17例。84例乳头状癌中,16例淋巴结密度与正常甲状腺相似,24例有囊性变,其中18例淋巴结囊内有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11例有细颗粒状钙化,24例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中,17例淋巴结明显强化,17例与甲状腺原发或复发肿瘤密度一致,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结论: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好发部位为颈静脉链周围,气管食管沟及纵隔;淋巴结明显强化,与正常甲状腺密度一致,囊性变,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及细颗粒状钙化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改变,淋巴结明显强化,与甲状腺肿瘤密度一致为滤泡癌,髓样癌,透明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发病隐匿,常无临床症状,虽然失血和贫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是常被忽视。在右半结肠癌的患者,由于液性粪便可通过肿块,症状更少。当出现腹痛,发热不适,体重减轻或梗阻、穿孔等合并症前来就诊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本文对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以阑尾炎收治的右半结肠癌共  相似文献   

13.
脐尿管癌是由婴儿泌尿生殖道残留引起的一种罕见肿瘤。作者回顾性研究10例(男8例,女2例,36~69岁)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脐尿管癌病人的资料。CT扫描用8mm或10mm层厚,9例使用静脉造影剂,2例行膀胱注气后CT扫描。结果10例全为粘液腺癌。肿瘤为1~10cm(平均4.2cm)大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4例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病人的CT扫描结果及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9岁。间质性肺炎28例,肺纤维化6例。13例经支气管穿刺肺组织活检证实,1例尸检证实,其余20例经临床、影象、及呼吸功能的测定结果确诊。作者采用staple和Colleagues描述的方法口测估计并记录了病人肺纤维化的CT评分。 结果显示,34例肺纤维化病人中纵隔气肿5例。纵隔内胸骨后间隙少量积气2例,主动脉弓前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66例(食管癌57例,胃癌109例)病人进行了术前超声检查,用腹腔动脉及分枝为标志确定腹腔淋巴结。166例中140例可显示腹腔动脉(84%),未显示腹腔动脉的26例中19例与腹腔淋巴结广泛转移有关(73%)。腹腔淋巴结按超声表现大致分三型:Ⅰ型界限不清,内部回声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放射治疗后CT片对比证实的212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的CT表现.结果 212例病例中,Ⅱ区144例,Ⅲ区8例,未见单独Ⅳ、Ⅴ、Ⅵ、Ⅶ区淋巴结转移病例,Ⅱ区合并其他区淋巴结转移者60例.单侧淋巴结转移74例,双侧淋巴结转移138例.转移淋巴结呈均匀强化64例,呈不均匀强化者148例.152例转移淋巴结均为圆形, 42例转移淋巴结部分有融合,18例病例可见椭圆形转移淋巴结.结论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自上向下发展的,这与鼻咽部淋巴引流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7.
温习了治疗前头颈部恶性肿瘤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触诊检查及颈部淋巴结切除的病理组织切片比较,作者指出前者假阴性百分率相当高。为此作者研究藉助CT 检查对颜面颈部肿瘤可疑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是否有更高的准确性。作者确立了两项CT 评价颈部淋巴结增大的标准:(1)CT 测得颈部淋巴结直径增大至1.5cm及更大者;(2)CT 检查淋巴结直径1至1.5cm,静脉造影后明显可见中心部密度减低者。淋巴结小于直径1.5cm,造影后中央部未见密度减低者,须在  相似文献   

18.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方法乳腺疾病患者38例,其中乳腺癌患者23例,良性病变患者15例。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腋窝淋巴结,观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大小及其内部结构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共检查腋窝淋巴结56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7枚。长径>10mm的44枚淋巴结中,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各22枚;短径>5mm的49枚淋巴结中,转移性淋巴结25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4枚;21枚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实变,仅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实变;“门”结构存在的8枚转移性淋巴结中,7枚实质厚度不均匀,“门”结构存在的2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中,2枚实质厚度不均匀。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改变,与其长径和短径的相关性较差;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实变、实质厚度不均、肿大淋巴结出现边缘模糊或临近脂肪混浊时,可疑为转移性淋巴结。螺旋CT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991年至2006年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且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1100例.分析颈部淋巴结的表现,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00例中1008例(91.64%)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双侧转移656例(59.64%).咽后组淋巴结转移737例(67%),颈上深组转移973例(88.45%),颈后三角区转移367例(33.36%).CT扫描至相应部位发现有淋巴结转移者,颈中深组为630例(71.75%),颈下深组为200例(46.73%),锁骨上区为100例(30.96%).鼻咽癌可转移至颌下、颏下及腮腺内淋巴结,本组分别为93例(8.45%)、17例(1.55%)及38例(3.45%).转移淋巴结边缘规则614例(60.91%),边缘不规则394例(39.09%),其中明显侵犯周围结构者仅占70例(6.94%).增强CT扫描病例中98.50%的淋巴结为轻、中度强化,无强化及明显强化的淋巴结分别为0.69%和0.81%.转移淋巴结中50.60%密度均匀,49.40%内部密度不均匀,有低密度区,其中95例(9.42%)的淋巴结内有大片低密度坏死区,92例(9.13%)淋巴结内呈密度均匀一致的环状低密度区,且内壁规则.结论 鼻咽癌多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咽后组与颈静脉链淋巴结多见.淋巴结边缘规则、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大致均匀为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