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VC++6.0面向对象技术来对预计点的移动变形值进行计算,先利用概率积分法来计算出工作面格网点的移动变形值,然后将其保存在数据文件中.针对地表移动和变形过程的特点和MATLAB强大的绘制和显示图形功能,将VC++6.0和MATLAB进行联编,实现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基于实测资料,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预计公式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中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函数求取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预计地表上任意点的移动和变形值,为求取预计参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实现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MATLAB与VB结合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ActiveX控件的VB和MATLAB接口方法,利用VB的界面友好性和MATLAB提供的丰富稳定的数值计算及图形绘制功能,将两者结合应用在因开采沉陷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中,使复杂的计算过程变得具有直观性,结果具有可视性。  相似文献   

4.
煤矿开采对高速公路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矿井田中部穿过的高速公路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及时掌握煤矿地下开采对其采动影响情况.根据煤矿地质采矿条件,对煤矿地下开采在高速公路沿线所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预计,给出高速公路沿线地表移动变形值.由预计结果评价了煤矿开采对高速公路的损害程度.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后引起的地表变形值超过了高速公路的允许变形值,它对高速公路的采动损害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5.
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应布设为网状形式,研究了网状现测站的平差计算方法,并研制了其数据-图形处理软件,实现了地表移动变形值计算、移动变形曲线图绘制及预计参数求取过程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随机介质理论模型,对地下工程开挖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地下工程开挖引起岩层颗粒运动符合随机介质运动规律,提出了地下工程开挖地表沉陷三维计算模型,并以冶勒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所引起地表沉陷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水平移动位移、变形均较小.又因地下厂房开挖较深,水平移动规律不如上层塌陷明显,且地表最大观测沉降值约为200mm,而最大计算值约为370mm;在地下厂房顶部,最大观测沉降值约为400mm,最大计算值约为440mm.最大水平移动计算值为100mm.数值计算的结论较为精确、可靠,显示出分层影响传递规律,并最终影响到地表.  相似文献   

7.
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与平地开采条件下的开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研究中几个重要概念:地表滑动、地表滑移、正坡与反坡、一面坡、多面坡等.通过对山西阳泉等矿区的地表移动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应用于研究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揭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作者建立了适用于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21132工作面的实际地形情况,合理地布设了地表移动观测站,探讨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和地表移动的规律,并对设计方向观测线做出了近似预计.在预计的特征点周围适当增加变形监测点,确定最佳方向观测线设计方案以便获得更加准确和详细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结合哈拉沟矿地质采矿条件,在22407工作面上方布设合理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和变形监测,获得较为完善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资料。通过分析地表走向和倾向观测线的静、动态移动变形曲线,获得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相关角量参数及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结果表明,在浅埋厚煤层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下沉比较剧烈,地表最大下沉速度达到696 mm/d,移动变形比较集中,能够快速形成下沉盆地,地表移动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矿区设计"三下"采煤及合理留设各类保护煤柱、地表沉陷预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区地下开采影响下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与平地开采条件下的开采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研究中几个重要概念: 地表滑动、地表滑移、正坡与反坡、一面坡、多面坡等. 通过对山西阳泉等矿区的地表移动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并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应用于研究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问题, 揭示了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 作者建立了适用于山区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MapInfo 6.0平台上用MapBasic和Visual C++ 6.0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出的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系统。主要介绍了系统的开发平台、运行环境、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及开发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Visual C++ 6.0中的ODBC技术提供的Access数据库将其与MapInfo 6.0有机结合起来,对开采沉陷预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操作和分析,从而预计出地表移动变形的范围、程度和趋势等,实现了开采沉陷预计分析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C#语言实现了煤矿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等值线(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的绘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区域任意两点间的剖面线的绘制,基本实现了开采沉陷数据的可视化,可对采区上方建筑物进行了破坏等级划分,从而判别建筑物是否受到地下开采的影响以及受到开采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鉴于某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的非正规布置,根据观测线上三个临界变形值位置,确定地表影响椭圆分布区域的边界点;建立独立坐标系,将边界点与坐标原点进行联合观测,计算出边界点相对于原点的坐标值,然后将各个坐标值代入椭圆方程,求取地表影响椭圆半轴长,根据移动角与开采边界的空间几何关系,计算出矿区的岩层移动角.研究表明,该方法简洁实用,能够满足开采沉陷工程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型桥梁自动变形监测中全站仪动态基准误差传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将全站仪站点布设在桥梁变形体上的自动变形监测导致的测量精度下降问题,提出了动态基准观测的新方法.在稳定点布设一台全站仪站点,在桥梁变形体上布设另一台全站仪站点(称为动态基准).当动态基准处全站仪对变形点进行变形观测时,稳定点处全站仪跟踪动态基准处全站仪,获取动态基准点的坐标变化;并将这一坐标变化折合成动态基准误差用来改正被测点的坐标.采用Leica TC405(精度:5±(2 mm+2 ppm))对动态基准观测方法进行了观测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动态基准观测方法正确可行,观测点坐标的中误差在5 mm以内;该方法可用于大型桥梁的自动变形观测.  相似文献   

15.
输电损耗分摊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以各电源(或负荷)在各支路产生的共轭电流金损耗分量法,设计和开发输电电能损耗分摊管理系统,详细描述该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和核心模块的功能及实现方法.系统以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平台,以Access2003作为后台核心数据库,MATLAB语言实现基于动态潮流的电能损耗分摊计算.利用COM组件技术,将MATLAB算法制作成动态链接库文件与Visual Basic6.0无缝结合,实现了程序的高效开发和强大的可扩展性.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于输电开放后电网公司的节能运行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块体刚性运动和最小二乘配置模型的原理及构建方法,并对青藏高原中部巴彦喀拉块体的运动趋势及内部形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最小二乘配置模型,通过建立推估点与观测点间的协方差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块体整体刚性旋转及内部的弹性形变,削弱了点位分布对形变场构建产生的影响,从而准确描述区域地壳运动的趋势及应变场特征。结果表明:巴彦喀拉块体的地壳形变受到印度板块的俯冲挤压和青藏高原物质东移的双重作用,在欧亚框架下块体旋转的欧拉矢量为((0.45°±0.14°)/Ma,(-17.5°±5.93°)N,(-77.91°±12.9°)E);巴彦喀拉块体东部北向速率逐渐减小,东向速率逐渐加大。通过对巴彦喀拉块体应变率及面膨胀率的特征分析,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前地壳挤压特征并不明显,说明其逆冲特性并非通过上地壳的缩短实现,应该受到下地壳低速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