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探讨了中碳合金结构钢件的热变形(锻、轧)成形与锻后调质相结合的途径.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热变形得到形变(加工硬化态)奥氏体,或未形变奥氏体通过控制冷却均可使之发生异常分解,直接得到调质型组织,并达到传统调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利用“形变诱发析出”原理通过控制热变形成形过程获得一种能在过冷分解时使碳化物呈颗粒状弥散析出的形变奥氏体状态,又通过控制冷却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同时促进碳化物颗粒的析出,从而得到100%调质型组织,它达到了传统工艺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研究了45钢的奥氏体(锻后的或重新加热的)通过控制冷却技术,使其碳化物粒化。得到Ps型的调质或球化组织。为中碳结构钢获得Ps型组织探讨出物理冶金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研究了45钢的奥氏体(锻后的或重新加热的)通过控制冷却技术,使其碳化物粒化,得到Ps型的调质或球化组织。为中碳结构钢获得Ps型组织探讨出物理冶金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定量金相方法研究了非调质钢(45MnV)的奥氏体高温形变再结晶行为,目的在于为优化热锻工艺参数寻求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锻热预处理(锻后直接淬火加600℃高温回火)对最终淬火和低温回火(180℃)的45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和测定了显微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与正火和锻后空冷相比,这种型式的预处理可以细化淬火钢的奥氏体晶粒,同时可提高钢的韧性和塑性。由此可以认为,用锻热预处理代替正火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锻热预处理对20CrMo 钢齿轮坯切削加工性和渗碳、淬火组织的影响。试验中采用锻热缓冷和锻热等温冷却两种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两种锻热预处理的齿轮坯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与通常正火的比较,渗碳状态下的奥氏体和冷却后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晶粒(团)要粗些,但最终淬火组织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8.
(一) “普低钢热形变过程中动态再结晶细化和静态再结晶细化的相关性”研究课题于1991年6月通过了冶金工业部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们认为:该课题组在均匀奥氏体晶粒热轧形变再结晶细化规律的研究上,首次提出了晶粒细化极限值的新见解,揭示了在不同形变速率条件下细化晶粒所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为建立控轧的数理模型提供了重要依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细晶粒与形变热处理复合工艺,研究了原始组织为铅淬索氏体、冷拔变形为50%—78%的65Mn钢丝进行形变热处理时的工艺,以及各项工艺参数对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工艺参数中起控制作用的为预冷变形度、热拉丝形变度、加热速度和回火温度。奥氏体化温度及分级冷却时间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性能。处理后钢丝(φ≤3.0mm)的性能可达σ_b≥2 000MPa,?≥50%超高强韧水平,相应高出国标规定550MPa和7%,与瑞典Garphyttan公司OTEVA-31规定相比,σ_b和?也分别高出300—400MPa和2%。这时钢丝的相应晶粒度为11—13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C-Mn钢奥氏体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热变形流变曲线模型,考察了动态再结晶特征应力、应变,例如σ_s、σ_p及ε_c同热变形工艺参数间的关系模型。依据Engle-Brewer理论,提出了预测Z参数激活能的表象公式,创立了一种运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流变应力模型中应力指数、形变激活能等待定参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C—Mn钢热变形流变曲线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C-Mn钢奥氏体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热变形流变曲线模型,考察了动态再结晶特征应力、应变,例如σs、σp及εc同热变形工艺参数间的关系模型。依据Engle-Brewer理论,提出了预测Z参数激活能的表象公式,创立了一种运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流变应力模型中应力指数、形变激活能等待定参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上以SS400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冷加工+α→γ逆相变等实验工艺,研究了此变形工艺对奥氏体再结晶行煌 影响以及细化母相奥氏体晶粒的方法,结果表明,由于低温大变形及快速升温同时有铁素体基体的回复,再结晶或奥氏体相变这三个相互竞争的过程发生,可得到晶粒尺寸为10-12um的奥氏体晶粒。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了常规热机械处理和包套锻复合热机械处理技术中,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热学行为,揭示了常规热机械处理下,由于应力分布不均匀和变形过程中充分地发生着动态再结晶,造成材料的显微组织不均匀;而在包套锻复合热机械处理技术下,由于实现快速变形,热变形材料储能高,随后的高温再结晶退火可获得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X60级管线用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粗化和高温变形过程中奥氏体的再结晶行变,以及各种工艺因素对再结晶γ晶粒尺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控轧工艺参数对37Mn5钢(N80石油套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而研究高温形变淬火—回火与轧后在线控制冷却(余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形变淬火—回火钢的强度比普通调质工艺提高1~2个级别;在线控制冷却可获得全部索氏体,性能与API标准N80合格值相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金相,X射线,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Cr12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耐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强化机制。结果表明,Cr12钢经1150℃淬火得到大量处于变塑状态的残余奥氏体,并在磨损过程中发生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超过常规的980℃淬火。残余奥氏体对耐磨性强化,为逐层诱发马氏体的循环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热轧后等温保温实验,研究了热机械控制工艺(TMCP)对高铝低硅相变诱发塑性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种实验钢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变形时,残余奥氏体因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相变诱发塑性,获得了良好的力学性能。B钢中添加A1增加了奥氏体的堆垛层错能,降低了扩展位错的宽度,不易形成层错。由于γ→ε转变被抑制而造成B钢中更多奥氏体的残留,最终导致贝氏体量更多。由于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B钢力学性能优于A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r12MoV钢形变热处理对其变形量和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锻后余热进行调质处理工艺比锻后球化退火工艺优越,采用新工艺的生产试验,提高效率50-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热形变工艺参数对奥氏体晶界和晶内不同区域的形变程度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形变温度量和形变量对不同区域的形变程度不均匀性都有影响,从而影响了动态再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定量金相的方法研究了37Mn5钢(N80石油套管)在再加热前的不同组织状态、加热温度、形变温度、形变量以及形变后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等诸参数对奥氏体高温形变再结晶规律的影响。为钢管在淬火前获得最佳奥氏体状态确定比较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