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60例均手术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浆膜下肌瘤36例,壁间肌瘤24例,肌瘤直径在3~9 cm.手术时间(78.23±29.14)min.术中出血量(90.20±82.31)ml.术后最高体温38.1℃,2 d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5.47±1.40)d.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美观、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大大改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弊端的特点,是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8例)和开腹组(70例),分别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对手术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虽然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怏,住院时间短,并且术后在疼痛、肛门排气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开腹组。结论子宫肌瘤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患者,应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因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但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且术后复发率低,且费用也少。  相似文献   

3.
龙平九 《中国保健》2009,(17):720-7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6例(观察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31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开腹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数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韩燕  秦风 《现代保健》2012,(19):33-34
目的:对比腹腔镜技术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探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0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开腹组(n=52)患者接受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n=52)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开腹组术后发热8例(15.4%)高于腹腔镜组的2例(3.8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5);随访6—12个月,开腹组2例(3.8%)肌瘤复发,腹腔镜组1例(1.9%)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理想的子宫肌瘤微创治疗术式,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0年3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子宫肌瘤的6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高,为95.2%,开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最低为80.9%,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有效率为90.4%,腹腔镜和阴式组与开腹式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显著型差异(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在手术术后的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得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低于腹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而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最低,显著低于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而腹腔镜和开腹子宫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的创伤小,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需要结合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来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法、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114例复杂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4例中110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行手助腹腔镜肌瘤剔除术,1例中转开腹。腹腔镜或手助腹腔镜完成的113例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2±52.4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2.12±65.1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B超示子宫体积接近正常大小,未发现肌瘤样病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腹腔镜下完成,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两种不同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3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61例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感染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剔除肌瘤个数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最多随访6个月,腹腔镜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开腹组短(P0.05),两组随访B超均未发现明显肌瘤结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3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腹腔镜组),选取同期2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肌瘤剔除个数、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复发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肌瘤剔除个数、术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5例发生皮下气肿,1例出现肩部酸痛不适等症状。开腹手术组有4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现代保健》2013,(24):141-142
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开展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大沥医院2009-2012年开展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89例,并与同期施行的开腹下子宫肌瘤剔除102例在手术疗效及经济学成本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间接医疗费用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总计费用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相比,前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然而总的成本并不比开腹手术高,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myomectomy,TAM)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直径3 cm~8 cm)的5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5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降低术后病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结果:2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大切口)。肌壁间肌瘤20例,5例进腔,浆膜下(无蒂)+肌壁间肌瘤4例。肌瘤直径0.5~10cm,每例患者肌瘤1-6个。手术平均时间78.12±28.13分钟,术中出血100.17v76.30ml。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体温最高38.2度,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8±1.2d。术后随访3~18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既能达到开腹手术缝合子宫的质量标准,又能保留腹腔镜下手术的所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徐俊 《现代保健》2011,(13):29-30
目的 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全身麻醉后腹腔镜肌瘤剔除手术,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常规术.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少,术后镇痛及术后病率比例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除5例出现双肩酸痛及季肋部胀痛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率100.0%;对照组有2例切口硬结红肿反应.结论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对腹盆腔干扰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温渝 《现代保健》2011,(3):59-60
目的 探讨腹腔镜铺助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开展腹腔镜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80例(观察组),与同期完全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7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6 min,平均出血量为89.5 ml,肛门排气时间为20.5 h,术后3个月复查B超未发现有子宫肌瘤残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铺助下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综合了腹腔镜的微创及开腹手术的直观、明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沈健  黄磊  田训  李双  张庆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8):1241-1244
目的: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145例,并选择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435例,比较其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剔除肌瘤1、2~4及多于4个情况下手术时间分别为73.89、116.70及162.41 min,开腹组分别为75.40、95.14及123.33 min。在术中出血量方面,肌瘤个数为1、2~4及多于4个情况下腹腔镜组为105.15、119.70及213.79 ml,开腹组分别为142.90、164.44及191.11 ml。对于单个肌瘤无论肌瘤部位及大小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肌壁间肌瘤及肌瘤直径<10 cm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通气时间及住院日等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腹腔镜(n=30)、阴式(n=30)与开腹(n=30)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长于经腹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腹手术组(P〈0.05)。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腔镜组及阴式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及阴式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及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妇女微创剔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份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救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的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即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下给予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开腹组患者给予开腹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t值分别为2.451、2.631、2.042、2.185,均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肌瘤剔除术患者(x2=5.613,P<0.05).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肌瘤剔除术的患者(t=1.993,P<0.05);而术后6个月后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略高于开腹组患者,但无统计学的差异(x2值分别为1.422、2.021,均P>0.05).结论 微创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开始下床和术后排气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住院治疗的患者18例,其子宫肌瘤直径在3~8 cm、数目明确(1~3个)、子宫活动良好、阴道较为松弛的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剥出术(A组).随机抽取同期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出术患者10例(B组)做对照.所有患者记录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手术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B组中9例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腹.A组与B组相比,A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但其剔除的肌瘤个数偏少.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日无差异(P>0.05),均无膀胱及肠管副损伤发生.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采用经阴道及腹腔镜两种微创术式,手术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但需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尚云  陈秀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54-285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09年12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腹腔镜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开腹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肌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席秀荣 《现代保健》2011,(11):10-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2010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n=127)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n=94)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微创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后病率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剖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