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1例分期肝肾联合移植,并探讨分期肝肾联合移植治疗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对1例晚期乙型肝炎肝硬变伴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术,所用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霉素A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行肾移植术,结果 肝移植一肝功能恢复良好,但肾功能持续恶化,经血液透析治疗无效而行肾移植术。患者肝肾联合移植术后9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移直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对肝移植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当血液透析治疗无效时可再行肾移植术,同时,免疫抑制剂用量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临床肝肾联合移植(CLKT)进行总结. 方法 为22例肝功能衰竭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CLKT,每例受者所移植的肝脏和肾脏来自同一供者,采取原位灌注、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10例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12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均未行静脉转流,肾移植采用常规术式,均为一期移植.术后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 结果 22例手术全部成功,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发生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2例,他克莫司中毒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继发性出血1例.胸腔积液6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本组随访6个月至7年11个月,死亡3例,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7个月和第10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患者在术后第9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受者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6.4%、81.3%和72.7%. 结论 CLK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肾联合移植二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给2例肝炎后肝硬变、肝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一期肝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UW液原位灌洗,快速联合切取。肝移植采用原位肝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激素联合应用。分别于手术50d与40d开始服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拉米呋啶。结果 例1移植器官立即发挥功能,术后110d移植肾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2月至2013年4月单中心开展了26例肝肾联合移植(联合移植组),以同期一般情况相似的35例肝移植(肝移植组)为对照,回顾分析两组生存情况、排斥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肝移植组术后1、2、5年存活率分别为88.9%、81.3%和69.0%,联合移植组为86.7%、82.1%和65.2% (P>0.05).联合移植组中15例受者存活至随访结束,所有移植物功能均正常.联合移植组从2004年之前的经典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改进为改良背驼式肝移植后,受者的生存情况得到改善.两组术后并发症以感染最为常见.联合移植组发生了3例次肾脏急性排斥反应和1例次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均逆转;肝移植组发生了5例肝脏急性排斥反应,其中1例发展为难治性排斥反应,受者最终死亡.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把握时机的条件下,肝肾联合移植可获得与肝移植相似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4年10月期间37例重型肝炎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全组37例重型肝炎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3.8%,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16.2%,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4个月因脑梗塞合并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12例(32.4%),其中2例行血液滤过治疗,1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肾功能均恢复;肺部感染14例(37.8%),其中细菌感染9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5例,气管切开2例,14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术后胆道并发症2例(5.4%),经ERCP介入治疗病情缓解;急性排斥反应2例(5.4%),予激素冲击治疗后排斥反应得到控制。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移植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3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肾联合移植(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CLKT),CLKT已被证明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良好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6例CLKT,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对2003年10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3例肝或肾移植术后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的受者进行随访,并进行文献复习.对其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及存活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3.3%(1/3).术后并发症:1例因腹腔出血术后第29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移植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均发生了肺部感染;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存活患者,从首次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56个月和228个月;从一期肝肾联合移植计算,已经分别存活40个月和48个月.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方法.肝或肾移植术后受者再次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行OLT治疗进展性慢性肝病及重症肝炎患者各37例的围手术期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除术前PT、APTT,术后第5d PLT、FIB和术后第7d FI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段2组患者的PLT、PT、APTT及FIB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损害更为严重;OLT术后,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但并非完全同步。结论进展性慢性肝病与重症肝炎患者OLT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变化显著,应注意监测及处理,但术后2组间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毛霉菌感染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40余年的发展,肝移植在我国一些大的移植中心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术,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病人的治疗方式已被广泛接受.我国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虽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术后感染仍是威胁受体生命的主要问题,而OLT术后并发毛霉菌感染国内尚无相关报道,国外有关文献也甚少.武警总医院从2002年5月至今共有11例OLT术后并发毛霉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并发症(biliary complications,BC)是原位肝移植术后(post—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ost—OLT)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肝移植患者的10%-30%,死亡率约10%。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处理棘手,作为非手术治疗的主流形式,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此类病人的诊治。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6月共行原位肝移植24例,术后明确胆道并发症2例,另作者参与处置外院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4例,6例患者计行ERCP诊治10例次,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技术、治疗经验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01年10月至2005年3月进行肝肾联合移植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41—66岁,平均54岁。原发病:多囊肝、多囊肾并尿毒症3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尿毒症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7例,肾移植术后14年丙型肝炎肝硬化导致肝衰竭伴移植肾功能不全尿毒症1例。肝移植采用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式和背驮式肝移植术式,肾移植为常规术式。病肝切除时注意细致分离第三肝门、创面及时止血。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免疫诱导,术后服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及激素维持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门诊随访,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移植物B超等。随访时间12—53个月。结果13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出血1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3例(1例死亡)。除死亡病例外,所有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逆转治愈。11例存活者肝肾功能正常,其中存活4年5个月者1例,存活3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6例,1年以上者2例。1例49岁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52岁患者术后13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治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效果及Lamivudine在防治肝移植后乙肝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患者接受了原位肝移植,其中9例男性乙肝患者,1例女性为肝癌患者,术前无乙肝感染。9例乙肝患者6例并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1例并肝肾综合征,1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9例乙肝中7例服用Lamivudine预防术后乙肝复发。结果8例存活2-15月,2例死亡。存活的8例中7例为乙肝患者,仅1例术后6月出现HBsAg(+),但全部均肝功能良好;另1例为肝癌患者,术后出现乙肝。死亡的2例中1例为术后乙肝复发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另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Lamivudine是治疗乙肝的有效方法,Lamivudine在观察期内可预防乙肝移植后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等待肝移植的过渡支持作用。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9例急需进行肝移植的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以纠正内环境紊乱,使患者顺利度过待肝期。结果非生物人工肝治疗后,9例患者的胆红素总量和胆汁酸总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总量、胆碱脂酶及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9例等待供肝时间为7~10d,均成功接受肝移植。随访至今,存活7例,存活时间最长者已达1年,2例分别于肝移植术后4、5d死亡。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对等待肝移植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一定的过渡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过去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1日内实施的36例原位肝移植病例,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死亡病例等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人术后存活25例,近期死于各种并发症9例,19例肝癌病人中有6例术后已经生存14-20个月。乙肝病人有2例1年后乙肝再感染。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有:胸、腹腔出血7例,动脉血栓形成3例,肾功能衰竭8例,腹腔或肺部感染5例,急性排斥发应31例次。术前肝功能太差者易发生术中、术后严重出血,从而导致休克、感染、肾衰等并发症,是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病人凝血状态较好,术后易发生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乙肝所致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移植较好的适应证;在病人出现ICU依赖后实施肝移植将增加手术死亡率;恰当地处理病人的凝血状态,可减少出血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检查并调整环孢素A和FK506的血药浓度,提高对急性排斥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认识,将有助于减少和正确处理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患者分别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对31例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创面或肝周渗血而仅行非手术治疗,另22例为外科因素所致的术后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在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和积极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无效后则中转二次探查止血手术.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则应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is common immediately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whereas the incidenc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crease with time. Introduction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intended to prioritize patients with more-severe pretransplantation liver disease in general, and worse pretransplantation renal function in particular-for the allocation of liver grafts led to concerns about compromised patient and allograft survival an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RF and CKD. Nonetheles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early OLT of candidates with baseline renal dysfunction improves post-transplantation renal outcomes. For OLT candidates with mild to moderate chronic renal impairment or recent-onset ARF, the decision of whether to perform OLT alone or 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CLKT) can be challenging because no single factor has been shown to be predictive of the degree of renal function recovery or CKD progression following successful OLT.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renal function outcomes following OLT and CLKT, share our perspectives on the potential predictors of renal dysfunction or nonrecovery of renal function after OLT, and present 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 data on patient and allograft outcomes in CLKT recipients in the pre-MELD and post-MELD eras. Mechanisms that might underlie immunological protection of kidney grafts by liver allograft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63例患者中,12例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28例有严重的腹水及进行性高胆红素血症。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腹腔内积液、积脓9例。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或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23例患者应用多巴胺(2-5μg·kg-1·min-1)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脏灌注,并酌情配合利尿药物的使用,同时给予白蛋白、新鲜血浆输注、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12例病情较重者给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平均治疗时间50 h。术后1个月时,有2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1.27%。结论肝移植术前应重视对肾功能的评估并及时处理,术后尽量避免感染。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改善肾脏灌注,可提高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Chava SP, Singh B, Stangou A, Battula N, Bowles M, O’Grady J, Rela M, Heaton ND. Simultaneous 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Clin Transplant 2010: 24: E62–E68. © 2010 John Wiley & Sons A/S. Abstract Renal dysfunction is common in patients await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LT) and affects outcome following LT. 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LKT) has been proposed as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of both organs, some with hepatorenal syndrome and for liver‐based metabolic diseases affecting kidney. This study is undertaken to analyze results of CLKT at a single center. Of 2690 LTs performed between 1992 and 2007, there were 39 CLKTs; most common indications were metabolic, cirrhosis and polycystic disease. With follow‐up of up to 170 months, 11 died (overall survival 71.8%); one‐, five‐, and 10‐yr patient and liver graft survival is 77%, 73.7%, and 73.7%, respectively, and kidney graft survival is 77%, 70%, and 70%, respectively. Survival among metabolic group (78.6%) appeared to be better than non‐metabolic group (68%); however,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39). Fifteen surviving patients (53.6%) have mild/moderate renal impairment (creatinine ≥125 μmol/L). None has severe renal failure (serum creatinine ≥250 μmol/L) 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 requiring hemodialysis. CLKT has good results in selected groups of patients. It provides protection to kidney allograft in liver‐based metabolic diseases affecting kidney. The rate of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of kidney is low. Significant proportion develops long‐term mild/moderate renal dysfunction. Careful attention to immunosuppression to minimize nephrotoxicity may help.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病情评估采用UNOS分级。对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次肝移植术后共发生脑病21例(16.41%),其中Child-PughC级患者19例,B级2例;UNOS1级16例,2级以上5例;脑病大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慢性重型肝炎及二次肝移植受者发生率较高(P<0.05)。Child-PughC级患者中未发生脑病44例(对照组),发生脑病19例(脑病组),两组在术前总胆红素、感染、肝移植手术方式、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感染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临床因素经多因素模型进行两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后显示,术后肾功能衰竭和手术方式两项与发生脑病有显著关系(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术前肝功能情况较差(Child-PughC级)以及病情危重(UNOS1级)的患者,术后脑病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与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及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80 例感染HBV、HCV 者肾移植术后肝病及排斥的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长期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移植后慢性肝病发生率为21 .25% , 死亡率为18 .75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 .19 % , P< 0.01) ;HCV 组超急性排斥及加速性排斥的发生率(6 .06% ,9 .09 % ) 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 .72 % ,2 .74 % ; P< 0 .01 , P< 0 .05)。结论 HBV及HCV感染显著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 移植后肝病及感染是其主要死因; 对HBV 及HCV 感染患者应采取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