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 3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 (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d治疗 4周前后 )和 3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并测定血浆内皮素 (ET)和血脂。结果 :①高三酰甘油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较正常组明显减弱 [(2 .7± 2 .0 ) %∶(15 .0± 8.0 ) % ,P <0 .0 1],而两组对硝酸甘油的血管舒张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5 .0± 5 .0 ) %∶(16 .8± 9.0 ) % ,P >0 .0 5 ]。②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显著改善 [(11.0± 9.0 ) % ,P <0 .0 1],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16 .2± 6 .0 ) % ,P >0 .0 5 ]。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10 6 .2± 19.2 ) μg/L∶(72 .4± 14 .1) μg/L ,P <0 .0 1],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显著降低 [(82 .7± 15 .5 ) μg/L ,P <0 .0 1],血清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亦是微粒化非诺贝特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建英  蔡尚郎 《山东医药》2007,47(35):63-64
将44例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15例、B组14例、C组15例,A组口服非诺贝特(100mg/次,3次/d+安慰剂,B组口服非诺贝特(剂量同前)+坎地沙坦8mg/d,C组口服坎地沙坦(剂量同前)+安慰剂。三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血压、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SBP、DBP、TG、TC、LDL-C、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增加,且B组疗效优于A、C组。认为非诺贝特联合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TG血症对于改善脂质谱、降低血压和炎症因子具有正向附加效应,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三酰甘油血症(HTG)与冠心病(CHD)的关系近年逐渐受到重视,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据HDL-c水平校正的HTG仍是CHD的危险因素。随机临床研究证实,降三酰甘油治疗可降低临床冠心病事件。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中有一类小而密脂蛋白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对冠心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脂、血尿酸影响。方法选择高三酰甘油血症伴高尿酸血症患者38例。给予口服非诺贝特胶囊,连续2~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8例患者服用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三酰甘油由(3.28±0.74)mmol/L降至(2.64±0.51)mmol/L;血尿酸由(567±13)μmol/L降至(354±14)μmol/L,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非诺贝特对高三酰甘油血症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对54例急性胰腺炎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血脂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重症胰腺炎患者中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5mmol/L.结论 高三酰甘油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在处理胰腺炎的同时,应当重视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运动对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不少医生在高脂血症治疗上只是重点强调脂肪摄入的控制,而忽视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治疗;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临床医生对运动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治疗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本研究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治疗中观察了运动及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老年单纯肥胖者、肥胖和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肥胖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三酰甘油(TG)水平变化,探讨高TG血症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将82名受试对象分为单纯肥胖组、IGT肥胖组、T2DM肥胖组与健康对照组.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TG、血胆固醇(TC);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FPI),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单纯肥胖组、IGT肥胖组、T2DM肥胖组血T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0.6)、(1.9±0.9)、(2.1±0.7)mmol/L与(1.0±0.2)mmol/L,均P<0.05],且肥胖程度相同的IGT肥胖组、T2DM肥胖组比单纯肥胖组TG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9±0.9)、(2.1±0.7)mmol/L与(1.3±0.6)mmol/L,均P<0.05],FPG、FPI、HOMA-IR、收缩压水平亦明显升高(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TG水平和体质指数(BMI)、FPG、HOMA-IR、TC、收缩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3、0.392、0.387、0.287、0.268,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亦显示,FPG和HOMA-IR是影响TG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b=0.244,b=0.082,均P<0.05). 结论 高TG血症可能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结石和高三酰甘油是中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两大病因,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HTGP)患者较年轻、男性较多、更易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等,且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病情更重.HTGP最初的支持治疗与其他病因导致的急性胰腺炎类似,另外还采用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的特殊治疗,包括肝素、胰岛素的输注、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后期生活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治疗高三酰甘油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门诊及住院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324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苯扎贝特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62例,分别口服苯扎贝特0.2 g,3次/d和淀粉空白片0.2 g,3次/d,治疗1~3个月。结果苯扎贝特组治疗1个月后,血三酰甘油较治疗前下降了42.5%,总胆固醇下降了14.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了3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了27.0%,餐后4 h三酰甘油下降了38.5%(均为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3个月后,苯扎贝特组患者血脂的达标率较治疗1个月后进一步提高。治疗过程中,苯扎贝特组患者的血压、血糖未见升高。结论苯扎贝特具有改善血脂的作用,尚不升高血压、血糖,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发现血糖升高7年,双上肢麻木3月,于2012年5月7日收住我科。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血压最高165/95mmHg,自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高脂血症病史9年,以三酰甘油(TG)升高为著,最高达40mmol/L,曾口服非诺贝特胶囊(力平之)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非诺贝特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例血压正常,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非诺贝特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血糖,血浆胰岛素、血胆固醇,等,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合并不同水平的高三酰甘油血症时对胰腺炎病程和严重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共334例。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的第三次指南分级标准,把不同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分为四组,即三酰甘油正常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观察患者的病情严重度、Ranson评分、并发症情况。计算相关的OR值和危险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情转归的危险因子。结果与三酰甘油正常组相比,中度和重度升高的三酰甘油水平组发生重症胰腺炎的风险增加(中度:OR:11.136,95%CI:4.808-25.794;重度:OR:15.375,95%CI:6.556-36.058)。发生全身器官衰竭危险性明显增高(中度:OR:7.977,95%CI:2.927-21.742;重度:OR:6.750,95%CI:2.510-18.150),发生呼吸衰竭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P=0.000;重度:P=0.002)。重度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组发生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的危险性增加(OR:5.835,95%CI:2.302-14.792),发生胰腺坏死的危险性增加(OR:5.247,95%CI:1.403-19.627)。患者升高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独立预示因子(P=0.000)。结论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升高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2.26 mmol/L)是发生重症化和全身局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微粒化非诺贝特与标准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将6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微粒化非诺贝特级38例,200mg,每晚服一粒;标准化非诺贝特组30例,每日300mg,分3次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两组服药前后自身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平均降低分别为22.5%与17.7%;甘油三酯平均降低分别为53.5%与42.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升高分别为21.2%与17.9%;谷丙转氨酶前组平均降低6.8%,后组平均升高19.4%,表明:微粒化非诺贝特较标准化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脂作用,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三酰甘油 (TG)血症患者调脂治疗前后酰化作用刺激蛋白 (ASP)和瘦素 (l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单纯高TG血症患者 38例 ,其中男 16例 ,女 2 2例 ,服用吉非贝齐 ,每次 0 .6 g ,每天 2次 ,服用 1个月 ,观察其治疗前后血脂、ASP及leptin水平的变化。ASP的检测采用三明治Elisa法 ,leptin采用放免药盒测定 ,血脂全套采用药盒测定。结果 :治疗前 ,男、女组之间ASP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5 1.2 6± 19.5 3)∶(5 3.9± 2 6 .72 )mmol/L ,P >0 .0 5〕 ,但男性leptin水平显著低于女性患者〔(17.4 3± 6 .5 2 )∶(2 3.4 1± 8.35 ) μg/L ,P <0 .0 5〕。采用吉非贝齐治疗 1个月后 ,血TG、载脂蛋白B及男、女性ASP水平〔(39.5 0± 18.34)、(4 0 .5 4±2 3.4 0 )mmol/L〕明显下降 (均P <0 .0 1) ,HDL C明显升高 (P <0 .0 0 1) ,但男、女性leptin水平变化不显著〔分别为 (14 .34± 6 .12 )、(2 1.76± 5 .86 ) μg/L ,均 P >0 .0 5〕。而无论治疗前后 ,ASP水平与TG水平呈正性相关。结论 :ASP水平受血TG水平的影响 ,ASP与leptin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增相减的关系 ,ASP对血TG水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leptin对血TG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进行12个月治疗,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原发性高血压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血压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2年~2004年就诊的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共78例,入选血压标准:依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7.
非诺贝特治疗高甘油三酯及高尿酸血症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诺贝特与以往的降脂药相比 ,其降低血清脂质作用较强 [1] ,同时还有使血清尿酸下降的作用 [2 ]。本文报道 3例未曾用过降血脂药的血清甘油三酯 ( TG)升高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非诺贝特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4 3岁 ,健康。 1999年 8月体检发现血 TG升高并伴有高尿酸血症。经饮食及运动疗法无明显改善。于同年 10月始 ,服用非诺贝特片 ,每次150 mg,每日 1次 ,4个月后 TG水平由 332 mg/ dl降至 10 0 mg/ dl;血尿酸水平由 8.6mg/ dl降至 5.6mg/dl。以后略有升高 ,但继续用药情况下控制良好。病例 2 ,男 ,50岁。 19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在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患者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安全性。方法:应用非诺贝特0.1,3次/d,治疗57例经血生化检测和B超检查明确的肝功能异常之脂肪肝患者共4周,观察其服药前、后之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57例患者中有2例服药后发现肝功能恶化而停服非诺贝特,停服后肝功能未进一步恶化;另有5例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但无肝功能恶化,故坚持服药至4周。55例服药前TG、ALT、AST分别为3.57±1.25mmol/L、131.48±49.51 IU/L、85.16±22.23 IU/L,服药后分别为l.58±0.47mmol/L、46.09±20.18 IU/L、40.31±14.05 IU/L,服药前、后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0.001. P<0.001)。结论;在严密监测肝功能的基础上.非诺贝特可安全地用于治疗肝功能异常之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19.
王鸿  胡颖 《胃肠病学》2020,(1):23-27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诊治缺乏共识,临床诊治中易出现误判,影响患者治疗导致预后不良。目的:探讨HTGAP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为其防治提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确诊的65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3例)和预后良好组(3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TGAP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的胰腺坏死发生率、器官衰竭发生率、疾病复发率以及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0.3%、36.4%、39.4%和3.0%;预后良好组胰腺坏死发生率、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5.6%、21.9%。两组预后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史、酗酒史、妊娠、服用药物、胰腺坏死、器官衰竭、入院时血清三酰甘油(TG)等情况与HTGAP预后不良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BMI>23 kg/m^2、有糖尿病史、有酗酒史、妊娠、有服用药物、胰腺坏死、器官衰竭、入院时血清TG≥11.3 mmol/L为HTGAP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控制诱发因素是防治HTGAP预后不良的关键,应在治疗期及时对患者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两种苯氧芳酸衍生物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脂)与苯扎贝特(必降脂)治疗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力平脂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73.2±4.92岁,剂量200毫克;必降脂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71.5±4.29,剂量400毫克,均每晚口服一次,持续八周。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均有显的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作用,其中力平脂也有明显的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适用于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有高尿酸血症的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