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该河段在1962年、1963年及近几年的河床演变观测资料,对该河段的水流运动、悬移质输沙、沙质和卵石推移质的输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该河段的冲淤变化与其来水过程、水流结构和水流挟沙能力的次饱和程度等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该河段的冲淤演变规律,对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顺应川江河道演变规律的运用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下游水沙条件代表站--宜昌水文站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下游河道造床流量的变化,并结合水力学计算对水流挟沙能力进行估算,简要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沿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坝下游第一、第二造床流量变化和水流挟沙能力变化反映了坝下游河床以纵向冲刷为主的发展趋势;三峡蓄水前后同流量级条件下沿程水流挟沙能力的变化反映了三峡蓄水以来坝下游河段以中低水冲刷为主、中枯水位下降相对明显及河床沿程变化受节点控制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床的演变是挟沙水流与可动性河床相互作用 ,在相互制约下产生不停顿的变形运动。水流作用于河床 ,使河床发生变化 ,河床也作用于水流 ,影响水流动 ,两者是通过泥沙运动作纽带来达到和体现的。河床与水流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 ,河床演变规律决定着各种不同类型河床不同河段护岸工程的部位和长度 ,合理的工程布局和长度可以稳定河势。1 黄河河道主槽淤积严重 ,河道变迁频繁   1986年龙羊峡水库投入运行后 ,控制了上游来水 ,洪水来量减少 ,水流挟沙能力减弱 ,河道内主槽淤积严重 ,由…  相似文献   

4.
随着黄河上游河段水库联合运用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河道演变剧烈,研究该河段演变特性变化可为河道防洪、防凌及下游河段水库调水调沙提供技术支持。为此,基于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并通过输沙率法结合同流量水位及典型断面变化分析了该河段水沙变化特性、河道时空冲淤分布特性及河道冲淤与水沙条件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河段近期来水来沙总量偏少,至2018年有所增多,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2012—2019年河段累积冲刷2.7亿t,其中汛期冲刷1.96亿t,河槽刷深展宽,河床高程下降,局部表现为上游冲刷下游淤积,包头上游河段冲刷量约为3.59亿t,下游河段淤积量约为0.72亿t,汛期冲淤变化比较剧烈。结果表明,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致使水流含沙量不能满足水流挟沙能力是河段发生整体累积性床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下游水沙条件代表站——宜昌水文站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下游河道造床流量的变化,并结合水力学计算对水流挟沙能力进行估算,简要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沿程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坝下游第一、第二造床流量变化和水流挟沙能力变化反映了坝下游河床以纵向冲刷为主的发展趋势;三峡蓄水前后同流量级条件下沿程水流挟沙能力的变化反映了三峡蓄水以来坝下游河段以中低水冲刷为主、中枯水位下降相对明显及河床沿程变化受节点控制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6.
文中综合考虑辽河石佛寺段河道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从地质地貌、来水来沙等特征因素进行分析,以马虎山站为例,得到了河段水流挟沙力的规律,并对该段河道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积累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分汊河道泄洪能力的探讨与武汉河段整治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分汊河道的形成 河道的演变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河型的形成,都与边界条件和水沙条件有关,分汊河型也是如此.以长江为例,水流出三峡后,右岸多为丘陵阶地,左岸多为冲积平原,河道两岸节点相间存在;有的左右对应,有的交错突出.在两岸节点密集或其间距很小的河段,对水流制约能力较大,使其难以向两岸展宽,故河床相对窄深,挟沙能力较大,泥沙不易落淤,洲滩无法形成,河道多为单一.而在节点间距较大的河段对水流制约能力相对较小,随着来水大小所引起主流走向的摆动,使河岸冲刷河面展宽,水流分散挟沙能力较小,泥沙易于落淤,因此形成洲滩导致分汊.其分汊  相似文献   

8.
以封开黄河浮桥为例,分析了浮桥建设可能造成的壅水高度、水流速度及挟沙能力的变化和对河势演变、滩区及河道防洪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流量情况下,浮桥壅水高度不大且范围较小,对防洪影响不大;浮桥建设使上游河段的挟沙能力下降、比降变缓,因此河岸的最大坍塌速度减小,河势调整速度变缓;浮桥的位置直接关系到其对河势变化的影响程度;行洪河道内浮桥引道的高度直接影响大洪水期间行洪河槽的过洪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河道泥沙数学模型中,河道断面水流的挟沙能力确定是关键内容之一,其确定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将不规则断面形态简化为矩形断面是目前河流泥沙一堆数学模型中所广泛采用的方法,本文结合黄河实测资料,分析了这一简化对确定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得出了将不规则断面概化为矩形断面将使计算得的断面挟沙能力比实际断面的挟沙能力为小,在许多情况下偏小的幅度较大。对黄河下游的河床演变的数学模拟的有问  相似文献   

10.
道力歹枢纽修建后,改变了教来河水流条件,使河道泥沙自然运动的规律遭到破坏,造成河道严重淤积。本文从河道水流挟沙能力的变化,挟沙能力的降低及河床形态的变化,河道纵坡的改变,河床颗粒的细化,河床抗冲能力等说明上游河道的演变概况。  相似文献   

11.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2.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天然河川随水流输砂能力、底床条件及来水来砂条件等变化而演变,以相应调整河床型态与水砂关系,促使河川趋向近似冲淤平衡稳定状态.在一定流域来水来砂的条件下,河流将调整它的比降、型态、河床物质组成及河型进而达到稳定状态.河川型态分类将有助于了解河床稳定特性、来水来砂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相适应之均衡型态.本研究以台湾重要河川荖浓溪流域为研究范围,利用Leopold and Wolman(1957)[1]、Ferguson(1984)[2]、许炯心(2004)[3]及陈树群五层分类法(2001)[4]等方式进行著浓溪河川型态分类,透过水文地文数据分析、河川型态分类与水力几何型态判别等计算,以进行河川型态特性分类及河床稳定等课题之分析探讨,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了解流域河川特性及河床演变之定性定量评估,并提供作为河川复育与流域经营管理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峡下游长江荆江河段历来防洪形势严峻,特别是三峡建成后其河床演变和泥沙的变化更加复杂,因此以该河段为研究对象,用浑沌理论奇怪吸引子和自相似性原理就河流泥沙输移量、建模问题和河流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上荆江及其上游(来沙)泥沙输移的因素至少要有4个。解决了在建模中难予解决的问题以预测未来;定量地描述了荆江河段的稳定性。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各河段。浑沌理论突破了经典科学范畴,丰富了河流学,在  相似文献   

16.
西、北江干流的水文泥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西江干流高要,北江干流石角水文站的流量,含沙量月均序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西,北江干流流量,含沙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应用功率谱和交叉谱分析分析研究流量和含沙量的周期变化,应用正反傅氏变换消除周期波动对确定趋势项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西,北江干流来水来沙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按照河流与泥沙基本理论研究、河流水沙模拟与专题研究和长江治理与防洪实践应用3个领域,对长江流域河流泥沙与治河防洪研究及实践进行综述。①河流与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河流分级、干流河道分段与河势贴体网格等河流分类及形态研究,以及泥沙分界、长江水沙变化与输沙地形对比等泥沙特性及运动研究。②河流水沙模拟与专题研究包括河流水沙模拟研究与河流水沙专题研究,河流水沙模拟研究涉及河流水沙数学模型、应用及关键技术;河流水沙专题研究列举了弯道水流基本特性及数值模拟、空腔回流区水沙特性及模型变态影响研究,以及河湖岸线洲滩利用对河湖功能影响研究。③长江治理与防洪实践应用包括重大治江工程(三峡、葛洲坝、南水北调)研究、治江重大问题研究和长江防洪实践应用3个方面。建议加强基于泥沙的河流研究、不限于河流的泥沙研究以及河流与泥沙相互影响研究,并强化河流泥沙理论研究与治河防洪实践应用之间关联研究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转河与菖蒲河的整治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城里有2条河的命运相仿,从明改暗,又由暗改明,它们是菖蒲河和转河.从明改暗的年代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1982年,由暗改明正好是20 a后,2002年3月至8月,菖蒲河进行恢复改造工程完成;与此同时,2002年4月到2003年底转河改造工程竣工.这2条河改造的方法惊人的相似:整治不仅进行河道防洪标准的提高、两岸截污,而且进行了河道景观、生态、休闲空间的建设与改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转河、菖蒲河的综合整治,成为河道治理一个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5,(11):32-35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下游畸形河势的形成条件、发展过程、持续时间及易发河段等演化规律,提出了畸形河势的整治措施。研究表明:畸形河湾是黄河下游特定水沙及河道边界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河湾流路,其形成条件受河床的可动性、河床泥沙组成及水沙条件等影响,畸形河势具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持续时间和易发河段等特点,通过控制裁弯的裁弯比、开挖断面、入流角度及水沙边界条件等关键技术指标,可以实现整治畸形河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对潮河和白河北京境内段底栖动物调查基础上,采用群落分析法并运用BI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本次共采集底栖动物44种,水生昆虫及幼虫占比最大.底栖动物种类丰富度白河优于潮河.河流评价结果显示,潮河和白河水质整体为优.BI指数法评价中,潮河和白河以清洁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中,白河以轻污染为主,潮河以中污染为主.BI指数法适用性较好,而且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评价结果对潮河、白河水质判别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