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从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保障措施、监督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现状分析,并针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有效优化和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现阶段环境监测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环境监测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监测体制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的体系及检测机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水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系统监测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传输管理,造成各个系统和部门之间数据得不到共享.本文在分析我国水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各类资源、对水环境监测数据实行全国统一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以促进我国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达到科学、规范、及时、全面的环境监测要求,需要环境监测实验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给予执行和遵循。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制度,比无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制度获取环境监测数据要更容易、更精确和更快捷一些。因此,建立规范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工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并非十分完善,本文就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制度存在的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检测过程中人为因素,做出了相应的对策并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各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相继推出,比如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等。因此,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探讨的焦点,我国相关环境部门也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引出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进一步探讨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具体对策,目的是为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环境监测逐步发展,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检测技术以及管理制度,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到,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天就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市场模式环境监测管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环境监测工作内容和性质,分析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等存在的不足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认定制度、形成环境监测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创建和规范环境监测市场、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等环境监测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生活起居工业生产等对环境监测特别是水质采样产生了严重影响,继续按照传统的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方式来开展工作,不能得到较好的成效,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完善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如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提高采样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文章针对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站中环境监测数据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管理制度、人员思想观念等方面提出加强环境监测数据安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现实情况,从回收网络、处理情况和优缺点等方面,分析比较了我国五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个体户回收处理体系、民间回收处理体系、供销社回收处理体系、生产商回收处理体系和电子废弃物专业拆解公司回收处理体系,并提出建立“个体户+公司+拆解基地”合作关系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监管系统由现地信息采集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前者由闸控现地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量水质监测系统、水雨情监测系统和便携式水质仪组成;后者由一体化平台软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应用服务系统软件、移动服务软件等组成.尾水导流工程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设,能提升尾水导流项目运行维护能力,满足徐州市水务局系统维护便捷、测量精度一致、信息共享的需求,满足江苏省南水北调尾水导流水质监管系统网络的需求,适应后期尾水导流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了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将治理体系按政策法规体系、政府监管体系、企业执行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6个维度,监管能力按统筹协调能力、技术支撑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系统归纳和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体系与监管能力的现状,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标分析,并围绕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系统化法规体系建设、监管执法模式改革、安全监管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建设、资源保障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临濮线SCADA系统升级改造后,在对系统进行现场功能测试时,发现SCADA系统安全联锁保护产生误动作现象,从系统处理方法、系统回路和运行环境3个方面,结合SCA-DA系统的组成原理及现场实际情况分析了产生误动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设备的整改,解决了系统的误动作问题,确保了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大系统多级递阶优化控制理论,将水资源系统分解成地面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在地面水系统中,给出了多目标开发利用管理模型;在地下水系统中,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管理模型。区域经济涉及区域内的各种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用水系统。对该用水系统提出了分解──协调优化管理模型。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系统的特点,在最高级设置总协调器来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与用水系统,进而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空气处理系统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适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的空气处理系统方案。方法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空气处理系统的功能出发,探讨循环风系统、新风系统和空气补偿系统方案,并对各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优劣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的集成空气处理系统方案。结果循环风系统采用串联风道比并联风道能更好地保证极限温湿度指标和均匀性指标,循环风系统与空气补偿系统集成方案优于两个个独立系统方案、具备可行性。结论该空气处理系统方案适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环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对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的主要不同点,描述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专家系统而形成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方式,同时以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为实例,分析了开发环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以及环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东 《装备环境工程》2018,15(1):100-104
目的为夺取未来战场的制电磁权,缩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需要构建一套标准化具可行性的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方法从控制显示、武器模型、战场监测以及效能评估等角度出发,提出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的基本结构。论述控制系统、武器系统、监测系统、评估系统以及显示系统等各分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法。结果综合考虑系统的重构性、扩展性、复用性以及操控性,搭建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的技术实现架构。结论为复杂电磁环境数字仿真系统的标准化与可行性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唐徕渠水量调度中的应用问题,是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为推进节水型灌域建设,解决灌区的用水矛盾,文中介绍了唐徕渠灌区的基本概况,探讨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从对唐徕渠水量调度情况的分析,提出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后对水量调度工作的影响,探讨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科学调度水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干渠险情、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管理效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农民利益、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城镇化建设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与监管统计,指出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拱赫  相似文献   

20.
汨罗市作为我国循环经济重要领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历史悠久,已初步建立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加工利用系统和废弃物资无害化处置系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面向“十一五”的新时期,汨罗市必须针对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的“两散一低”问题,立足科技创新,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创新网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依托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园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谋划再生资源产业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