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疗效,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评价其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总有效率(CR+PR)为93.7%,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4.3%、71.8%。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2.5%。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1、2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结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行IGRT治疗疗效肯定,副反应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FOLFOX4方案单纯化疗)和观察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比较两组肿瘤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肿瘤控制率为8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观察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术后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转移癌效果确切,有利于肿瘤的控制,近远期疗效均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脑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收取我院120例脑转移瘤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20日直至2016年1月27日,并将脑转移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实施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脑转移瘤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83.33%、3个月局部控制率8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转移瘤患者中,放射性脑水肿患者有1例、食欲不振患者有1例、呕吐患者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脑转移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降低患者放射性脑水肿、食欲不振、呕吐等并发症,增加中位生存期,提升1年生存率、3个月局部控制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0.5 cm但<1 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放疗剂量为60 Gy时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有无局部复发,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46例含有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予以60 Gy的放疗剂量,以MRI检查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放疗剂量达60 Gy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CR 42例,有效率达91.3%,放疗前后淋巴结消退有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60 Gy照射区域均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5年总生存率80.4% (37/46),5年无瘤生存率76.1% (35/46),5年颈部淋巴结局部控制率95.7% (44/46),5年远处转移率13.0% (6/46);5年无颈部纤维化患者.结论 60 Gy的放疗剂量是鼻咽癌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转移很好的控制剂量,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化疗配合放疗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综合治疗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8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7例,先行NP方案化疗4个周期,接着行常规放疗,1.8.2.0Gy/次,5次,周,总剂量65-70Gy。观察组81例,先行NP方案化疗4个周期,接着行常规放疗,后行三维适形大剂量放疗,5.6Gy/次,隔日1次,共5~6次,使肿瘤靶区边缘剂量为25—30Gy。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3.1%、32.1%和60.9%、25.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三维适形大剂量放疗可在给予周围正常组织较好保护的同时,提高肿瘤区的放射剂量,从而增加NSCLC的局部控制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张伟  孙利  徐忠玲 《现代保健》2009,(11):32-33
目的回顾性分析Ⅰ期和Ⅱ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23例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治疗或拒绝手术治疗的Ⅰ期和Ⅱ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行支气管动脉单纯性化疗灌注2次后,行肺部肿瘤受累野的局部放疗,全部病例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技术,中位照射剂量60Gy,此组为治疗组。并与随机抽取的Ⅰ期和Ⅱ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的23例患者对照,此组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3个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7.8%和21.7%,总有效率为95.7%和86.9%,3年、5年生存率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6.5%和30.4%,34.8%和13.0%,肺早晚期反应较轻,无3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两组放疗反应相似。结论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治疗的方法对不能手术的Ⅰ期和Ⅱ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较单纯放疗生存率高,而且放射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诱导化疗联合大分割模式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急性反应。方法:符合人组条件的33例食管鳞癌患者先行多西他赛和顺铂诱导化疗2疗程,然后进行适形放射治疗。其中每次肿瘤区域的剂量为2.5Gy,临床靶区的剂量为2Gy;5次/周,共26次。结果:39.39%的患者出现3级白细胞计数降低,15.15%的患者出现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全组患者均无4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反应。9.09%患者治疗后出现食管狭窄,需行食管扩张术。全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性肺炎。结论: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能提高部分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急性反应小,经对症处理、适当的指导及精心的护理,除1例患者因3级放射性食管炎需中断治疗7d,其余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8.
胡计捧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26-4027,4029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在食管癌纵隔转移淋巴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月间某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182例食管癌纵隔转移淋巴结患者临床资料,行三维适形放疗的120例为观察组,其余接受常规放疗治疗的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近、远期生存率.结果 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CR比例为53.3%,PR比例为35.0%,缓解率为8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3年生存率为21.7%,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及急性放射肺炎等并发症为Ⅲ和Ⅳ的比例分布为13.4%,17.5%,14.1%,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且治疗后毒副反应降低.  相似文献   

9.
吴阔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3):350-351
目的探讨低剂量顺铂化疗同步放射治疗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53例的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时每周接受2次顺铂20mg化疗,连用5~6周;对照组行单纯放疗。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60Gy。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局部控制率(CR+PR)分别为77.8%(21/27)和50%(13/26),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8/27)和34.6%(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食管炎和白细胞下降,多为Ⅰ、Ⅱ级。结论低剂量顺铂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胜利  杨有文  张大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20-3721,3724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7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85例采取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85例采取单纯放射治疗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1.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所有患者1~3年期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41.17%)例早期发生消化道症状,对照组15(17.6%)例早期发生消化道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期结直肠反应、膀胱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6%(15/85)和15.29%(13/85),对照组分别为15.29%(13/85)和12.94%(11/85),观察组10.59%(9/85)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对照组7.06%(6/85)发生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短期生存率,而且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放疗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腔内微波热疗加放射治疗对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2006年诊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共40例。其中腔内微波热疗加放射治疗组20例,单纯放射治疗组20例。两组放射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8Mv-X线全盆腔外照射DT30Gy,盆腔四野DT20Gy,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A点DT42Gy。热疗采用915MHz微波热疗仪,腔内加温43℃~45℃,每次45 min,每周1~2次,共7~10次。结果在肿瘤局部控制率、治疗后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数、2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及3年生存率等方面,热疗加放射治疗组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组,骨髓抑制及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热疗加放射治疗组明显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能提高老年宫颈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伴有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食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该院收治50例非糖尿病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食管癌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食管癌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4%,对照组非糖尿病食管癌患者经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两组食管癌患者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后,较易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道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探索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的应用指征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对58例胸中、上段食道癌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同期18例查体颈部触及淋巴结肿大未手术者作为对照。结果:58例手术患者,检出颈部转移淋巴结24例。颈部查体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而彩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A组)20例;查体和颈部彩超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B组)22例;术前查体和颈部彩超均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C组)16例;D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肿大淋巴结未行手术者18例,A、B、C组发生率分别为15.0%(3/20)、9.1%(2/22)、37.5%(6/16)。B组显著低于A、C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道中上段癌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能清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改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三维适形放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5例LSCLC患者。一组采用化疗序贯(3D-CRT)31例综合治疗,放疗靶区只包括CT可见的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病变。单次剂量为3-4GY,每周5次,12~15次,中位生物学效应剂量为60GY。另一组采用化疗序贯普通外照射放疗34例,放疗靶区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全纵隔和双侧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常规放疗200CGY/F,5F/W,DT50-60GY。两组病例放疗旨在化疗两周期后进行,化疗方案为EP或CE方案,4~6个周期。结果:3D-CRT组有效率为79.41%,其中完全缓解率32.35%,部分缓解率47.06%;普通放疗组有效率为54.84%,其中完全缓解率22.58%,部分缓解率32.26%。1、2年总生存率3D-CRT组70.59%、38.24%;普通放疗组61.29%、32.26%。中位生存时间3D-CRT组为19个月,普通放疗组为15个月。1、2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3D-CRT组为90.59%、58.83%;普通放疗组83.88%、52.26%。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3D-CRT组8.82%;普通放疗组为22.58%。1、2级晚期放射性肺损伤3D-CRT组为12.90%;普通放疗组为25.80%。1、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3D-CRT组为12.90%;普通放疗组为29.03%,3D-CRT组无3级以上放射性肺和食管损伤发生:普通放疗组3级放射性肺炎为12.90%,3级放射性食管炎为16.13%。结论:3D-CRT治疗KCLC疗效好,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复发头颈部肿瘤再程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7例复发头颈部肿瘤患者,均接受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进行随访,评估治疗后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有效率、1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1年生存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57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疼痛缓解率为90%,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2%,治疗有效率为82.5%,临床获益率100%,1年局部控制率78.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6个月,1年生存率62.0%,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不良反应为乏力和局部疼痛,治疗结束后均逐渐减轻或消失,未出现急性黏膜炎。治疗后不良反应为口咽黏膜炎及吞咽不适,多数为1~2级,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再程放射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能较快减轻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期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分期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局部控制率为90.0%(72/80),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80),复发率为2.5%(2/80);对照组患者局部控制率为65.0%(52/80),并发症控制率为7.5%(6/80),复发率为13.75%(11/8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列腺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给予同期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在局部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均取得了理想的成果,日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武智刚  王千 《现代保健》2013,(10):111-112
目的:探讨头部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将120例1~5个脑转移瘤患者随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每组一例)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患者接受全脑放疗30Gy/15f/3w,后加旋转式头部伽玛刀治疗12~16Gy/1f(WBRT+SRS组);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全脑放疗40Gy/20f/4w(WBRT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1年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24.3%;1年生存率分别为64.7%、20.1%。实验组1年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部伽玛刀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的1年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本院治疗106例胫骨远端Pillon骨折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普通钢板固定,观察组予以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0%,观察组优良率为96.4%,并发症发生率为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lon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愈合快,固定稳定,关节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亚芬联合金因肽预防和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13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治疗组于第一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预防性治疗,对治疗组中出现放射性皮炎者则予以金因肽局部外喷;对照组仅行常规皮肤护理,对出现放射性皮炎者行传统换药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1、2、3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3%、53.7%、6.0%和17.9%、59.7%、22.4%;治疗组放射性皮炎在照射剂量达40Gy之前的发生率为38.8%(26/67),对照组为62.7%(42/67);治疗组放射性皮炎治愈时间为(7.3±2.15)d,对照组为(14.7±2.89)d。结论比亚芬联合金因肽能显著减少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推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时间,有效缩短放射性皮炎的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20.
袁喜 《医疗装备》2018,(20):11-12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试验组给予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 65%(44/46),对照组为91. 30%(4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贫血、白细胞减少、泌尿系统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3. 04%、胃肠道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19. 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 13%、43.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2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10. 87%、生存率为89. 13%,对照组为8. 70%、86. 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显著,且毒副反应少,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