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β-环糊精香精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潮霞  刘丽雅  李励  陈水林 《印染助剂》2004,21(1):39-40,44
采用分子包覆材料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重点讨论了香精、制备工艺(如均化速度、温度以及溶剂配比)对香精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V(乙醇)∶V(水)=1∶2,40℃反应2h时,香精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的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分析了制备条件和其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分散剂、均化速度、温度以及溶剂配比对微胶囊的形成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并对微胶囊在纺织品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壁材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工艺,考察了制备工艺中芯壁比、β-环糊精浓度、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β-环糊精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葱油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芯壁比1∶10,β-环糊精浓度为15%,包埋温度为50℃,包埋时间为120 min,同时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初步的质量评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络合法进行试验,制备了西瓜香精-α-环糊精微胶囊,并进行仪器表征,进一步验证了西瓜香精-α-环糊精微胶囊具稳定结构、高热稳定性,并有效延缓西瓜香精挥发。最佳工艺条件为α-环糊精水中质量浓度为20 g/L,芯壁比为1︰3,西瓜香精与吐温20的比例为2︰1,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西瓜香精-α-环糊精微胶囊平均粒径较小(201.2 nm),微胶囊包封率为80.4%。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表明α-环糊精与西瓜香精形成了稳定的包埋结构,热重分析证明微胶囊增加了西瓜香精的热稳定性,电子鼻分析说明微胶囊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由此证明制备的西瓜香精-α-环糊精微胶囊包埋效果好、稳定性强、缓释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王龙  陈龙  陈武勇 《中国皮革》2013,(15):32-35
将玫瑰香型β-环糊精香精微胶囊应用于PVC人造革的表面处理层,研究了香味革的留香效果及相关环保性能。结果表明:香味革在100℃下焙烘168h后,香精总留存率为58.22%;香味革的气味为7级,相比于未加香革的气味(6级)有明显改善;雾化值和总有机物挥发量分别为1.44mg和30μgC/g,较未加香革稍有升高,但仍满足汽车内饰PVC人造革要求。  相似文献   

6.
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的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β—环糊精制备香精微胶囊,分析了制备条件和其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分散剂、均化速度、温度以及溶剂配比对微胶囊的形成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并对微胶囊在纺织品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香味整理使纺织品在固有的防护和美观的功能外又增添了味觉上的享受,开发这类产品的关键是如何保持香味的持久性,本文主要探讨了选用合适的壁材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出香味持久的玫瑰香型微胶囊。  相似文献   

8.
以玫瑰香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水浴恒温磁力搅拌法制备玫瑰香精-HP-β-CD包合物;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产率为指标评价了包合工艺,利用红外(FT-IR)和薄层层析色谱(TLC)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玫瑰香精形成了包合物,且在包合过程中未改变玫瑰香精的化学成分,提高了玫瑰香精的缓释效果。最佳制备工艺:玫瑰香精1mL,m(HP-β-CD/g)︰V(玫瑰香精/mL)=6︰1,搅拌速度700 r/min,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5 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合温度>搅拌速度>玫瑰挥香精和H-β-CDP的投料比>包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香精微胶囊微观形态和包合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β-环糊精为壁材原料对薰衣草、迷迭香、檀香等香精进行包结络合,可以形成具有缓释性能的香精微胶囊。由于β-环糊精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且具有生态环保性,因此该香精微胶囊用于香味纺织品具有独特的安全性。UV-M图像分析系统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包合物微观形态存在菱形晶体和针状晶体。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并从热力学和溶解度方面分析了香精微胶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香精微胶囊和香精微胶囊纺织品的制备方法,综述了香精微胶囊纺织品的缓释效果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今后缓释效果检测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PVA缓释微香囊的研制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乙烯醇为皮材、玫瑰香精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醇醛树脂香精微胶囊,研究了反应温度、芯皮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合成的微胶囊形状及其缓释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测试、粒径分布测试等分析了产品的粒径大小及结构。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乳化剂质量为0.15g,皮材和芯材比为2:3,盐酸体积为1mL,戊二醛体积为2mL的情况下反应3h,可得到中值粒径为47.7716μm的微胶囊颗粒。  相似文献   

12.
食用玫瑰鲜花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红霞  王燕  张敬  薛洁  蔡旭东 《中国酿造》2012,31(2):161-165
通过研究低温速冻、热风烘箱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以及糖渍4种不同处理方式对玫瑰鲜花香气成分、黄酮以及颜色的影响,确定热风烘箱干燥是最适宜的原料处理方式,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8.5h。在该条件下,玫瑰花的风味、颜色变化最小,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蔷薇果黄酮类物质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蔷薇果为原料,研究黄酮类提取物对菜籽油和猪油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蔷薇果中黄酮类提取物对菜籽油及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一定添加范围内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柠檬酸、V_C 对蔷薇果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效果都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食用玫瑰花色苷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芹  马晓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46-149,152
以吸光值为指标得出了食用玫瑰花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10%的柠檬酸溶液为浸提液,料液比1:10,50℃提取1.5h。对花色苷粗提物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玫瑰花色苷对溶液pH敏感,随着pH的升高,最大吸收波长红移,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灰色;热稳定性较好;光照、Mg2+、VC、氧化剂及还原剂能够破坏花色苷的结构,使其降解;Cu2+、Al3+、Ca2+、Na+及蔗糖可能与色素发生辅色效应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其稳定性;K+、Zn2+、Fe2+及葡萄糖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聚电解质微胶囊对水溶性物质及染料的缓释作用,采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调节碳酸钙(Ca CO3)微粒的生长,将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和PSS在其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将Ca CO3微粒溶解去除,制得中空聚电解质微胶囊。将水溶性的罗丹明B包埋到微胶囊内部,研究组装层数、p H值大小、盐浓度对罗丹明B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越多,其囊壁越厚,渗透性越差,组装层数为7时,有最大的释放量;包埋罗丹明B的微胶囊在不同p H值条件下都能实现释放,且释放趋势相同,但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大于中性及碱性条件;盐浓度低于0.05 mol/L时,释放量和释放速度均得到很大提高,继续增加浓度,释放速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奶粉为主要原料,添加玫瑰花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感官评定确定玫瑰酸奶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影响玫瑰酸奶品质的因素依次为玫瑰花茶添加量、发酵时间、酸奶添加量和白糖添加量。最佳工艺配方:奶粉添加量为10%、白糖添加量为5%、酸奶添加量为5%、玫瑰花茶添加量为1.5%;在40℃条件下发酵4 h后于4℃冰箱冷藏24 h,此条件下制得的玫瑰酸奶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赤藓糖醇玫瑰花风味酸奶的配方,丰富酸奶的种类。方法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玫瑰花浸提液为辅料,采用赤藓糖醇代替白砂糖,制作出低热量更健康的风味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选取玫瑰花浸提液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和发酵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筛选出对酸奶风味影响较大的3个单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最佳配方。结果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酸奶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玫瑰花浸提液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和发酵剂添加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酸奶的最佳配方为玫瑰花浸提液添加量10%、赤藓糖醇添加量21%、发酵剂添加量1%,得到产品的平均感官评分95。结论 44℃条件下发酵11 h后于4℃冰箱冷藏12 h得到的赤藓糖醇玫瑰花风味酸奶质地细腻、酸甜可口、组织状态均匀,具有玫瑰花的清香,理化指标与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刺梨含有丰富的多糖和维生素C 等营养成分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及发病率的潜力。该研究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DMLD-H1(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DMLD-H1,简称H1)和嗜热链球菌DMST-H2(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DMST-H2,简称H2)为发酵剂菌株,通过优化菌种比例、接种量和刺梨汁添加量,确定刺梨发酵乳最佳发酵工艺,并与商业菌种发酵的发酵乳的各项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实验表明,最佳的刺梨发酵乳发酵条件为:菌种比例为H1:H2=1:2,接种量为1.0×107 CFU/mL,刺梨添加量为0.06 g/mL。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的刺梨发酵乳pH值为4.47,酸度为76.78 °T,持水力为32.94%,其中分离出11种挥发性物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2~38 ku,后酸化4 周后发酵乳的pH值降低至3.89,活菌数含量为1.1×108 CFU/mL。对比商业发酵乳发现,刺梨发酵乳能够抑制发酵乳的后酸化作用,提高持水力,以及提升发酵乳中的酪蛋白含量;然而,刺梨可能会影响发酵乳中原本的风味物质。该研究为一种新型的刺梨发酵乳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新型功能性发酵乳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