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与网络》2008,34(3):1-1
翻开新年的日历,这个鼠年的二月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热闹闹,你进我退;神神秘秘,有买有卖……,二月的IT业界,有太多的故事。 微软提出收购雅虎的决议了,开出了一笔不错的支票,很多人都在议论,微软收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一个是软件业的帝国,一个是互联网的传奇。都是传奇一般的企业,而一个行业的传奇去收购另一个行业的传奇注定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分析师都为微软的收购行动叫好,几乎没有多少人认为微软是被Mojang痛宰了一笔。在当地时间9月15日的早上,微软正式对外宣布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我的世界》(Minecraft)开发商Mojang。25亿美元是一大笔钱,不过《我的世界》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而在微软正式宣布了交易价格之后,多位业内分析师都为微软的收购行动叫好,几乎没有多少人认为微软是被Mojang痛宰了一笔。  相似文献   

3.
<正>一快速收购Yammer6月15日,微软宣告计划以12亿美元收购Yammer。据称双方开始接触后,微软只用了4天时间就敲定了这笔交易。Yammer是2008年9月推出的一个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公司,类似于一个企业版的  相似文献   

4.
创立于1996年的狮子头工作室.在过去几年来经历了多次巨变。从2006年被微软收购。到创始人PeterMolyneux离职。再到适应各种开发工具、新硬件和全新的开发流程。现在他们正在开发的主力游戏《神鬼寓言传奇》将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游戏,而是一个网络服务。微软已为其制定了5到10年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宣布"一个微软"的战略后,微软股价上涨,接着他宣布了离职。鲍尔默离职前,微软宣布以77.1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手机和服务业务部门,包括相应的许可权和专利。不过在不少人看来这并非是个明智的决定。收购诺基亚后,微软如今可以将精力集中于诺基亚的操作系统、云计算项目、手机设备和应用程序。这场收购被视为是一个微软精心设计的计划,从长远来看这似乎是个可行的目标。鲍尔默的辞职、诺基亚的收购,这似乎预示着微软正在  相似文献   

6.
简讯     
苏锋 《微电脑世界》2008,(3):160-160
在比尔&#183;盖茨即将退隐江湖之时.微软收购稚虎这场迟来的收购开始了。然而.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却意外地陷入了僵局。尽管身陷收购僵局。微软对于雅虎依然是一往情深,而雅虎却以价格严重低估为由拒绝了微软的收购。在众多业界人士的眼里.微软和雅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强强联手,未必能胜。  相似文献   

7.
白苗 《程序员》2009,(6):42-43
若是说起架构师,几乎所有的开发人员都知道的一个伟大架构师来自微软,他就是比尔·盖茨。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天才有太多的传奇。对于架构师这个群体,他同样产生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作为一个企业的大老板,他是第一个给自己冠之以"首席架构师"头衔的人。也正因如此,整个IT领域才开始不断涌现出架构师这个并不算新的职业。为了追寻微软的架构师文化,我们采访了微软Windows HPC Server架构师徐明强博士,邀请他为我们解密微软的架构师之路。  相似文献   

8.
淼儿 《现代计算机》2008,(5):108-108
自微软宣布446亿美元洽购雅虎以来,资本市场已做出反应,微软股价下跌了4个百分点,损失近400亿美元,几乎达到收购雅虎的报价。随着收购要约被雅虎拒绝,不仅有言论对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的投资能力提出质疑,也使这场收购似乎变成了鲍尔默一个人的独角戏……  相似文献   

9.
雅虎的难题     
无论是与Google合作,还是被微软并购,或是收购AOL,目前对于雅虎来说都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卢敏 《软件世界》2007,(21):25-25
2007年是安全市场风云变幻的一年,先后有多家国内外著名安全厂商完成了收购及整合等动。包括微软、思科和Google在内的各大高科技公司一直在收购安全厂商,他们的收购目的都是用对方的技术来改进自身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如果没有微软收购SAP,IBM会不会对仁科出手相助?北京时间9月22日,IBM和仁科宣布双方签署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就在此前不久,美国联邦法院刚刚认定甲骨文收购仁科合法,这纸合同对仁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在历时16个月的这场收购中,微软的多位高管也曾被美国司法部传唤出庭做证,这显然与微软策划收购SAP有关,尽管在今年初微软宣布放弃收购,但谁能说这段时间以来企业软件市场扑朔迷离的变局,与微软无关呢?很显然,IBM不愿意看到仁科被甲骨文收购,但更不愿意看到的是SAP被微软收购。作为博弈的一方,IBM也在制衡微软。假设,多年后回头来看这段历史,人们也许会发现,对甲骨文而言,收购仁科是一场“生死”保卫战役;而微软收购SAP,则是微软大张旗鼓拉开进军软件企业的序幕,这背后是微软为此准备的数十亿美元及一份长达10年的计划案。微软更大的野心在于:要将在前台操作系统上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后台的企业软件上,“大规模、低成本的去卖ERP”,在它雄心勃勃的MBF(MicrosoftBusinessFramework微软商业框架)下,让ISV们去为其高利润“擦屁股”。微软奇迹能否在企业软件市场延续?微软的杀手锏MBF能否顺利实...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互联网周刊》2008,(15):9-9
“现在微软收购雅虎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微软收购雅虎一案波折起伏。微软CF0克里斯多弗·里德尔日前表示,微软与雅虎在搜索方面达成收购协议仍有可能,不过,微软在该领域达到一定高度后,收购雅虎搜索业务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相似文献   

13.
正也许真的是美国人有足够open的心态,在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后推出的第一款手机竟然是android系统的NOKIA X。"终于来了!!终于来了!终于来了……"请各位读者允许我连续打了三次,"终于来了"这四个字应该是最能体现所有消费者对诺基亚android手机的期盼。从现在向前数10年,我相信几乎每位用过手机的用户都曾经拥有过一部诺基亚手机。而从09年第一部android手机面世,到android手机大行其道,很多用户都再说"诺基亚要是出android手机,我就买一部"。但用户等来的确是不停升级的塞班、昙花一现的Meego以及具有强烈野心的WP,而直到诺基亚手机被微软收购也没有见到一款android手机。就在诺基亚手机被微软收购那天,我在朋友圈见到一个朋友写到"终于可以安心的去买三星S4了,诺基亚版  相似文献   

14.
在比尔·盖茨即将退隐江湖之时,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迟来的收购开始了。然而,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微软收购雅虎的计划却意外地陷入了僵局。尽管身陷收购僵局,微软对于雅虎依然是一往情深,而雅虎却以价格严重低估为由拒绝了微软的收购。在众多业界人士的眼里,微软和雅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是强强联手,未必能胜。  相似文献   

15.
会议     
《程序员》2008,(6):17-17
微软放弃收购雅虎;微软向雅虎提交替代交易方案;纽约时报:微软收购雅虎之心未死。  相似文献   

16.
编辑有话说     
《电脑爱好者》2011,(11):47+96
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网络通讯公司Skype。这是微软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微软出巨资"拿下"Skype后,将拥有新的"杀手锏"业务,将有助于微软吸引更多用户,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17.
微软、甲骨文、高通、惠普这些拥有雄厚现金实力的“巨无霸”型厂商每年都是并购市场的主角。几乎每年这些公司都会选择收购一些小型企业,其目的在于获取先进技术以保持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性;进入新的市场技术领域;扩充产品线、吸引更多的客户群;抑制竞争对手或者获得关键技术和人才。面对来自互联网和软件领域不同的竞争对手,微软是最会利用并购武器的一家的公司。在2006年,微软收购的来自不同技术领域的小型公司超过10家。5月,微软收购Vexcel公司,以强化其本地搜索和在线地图服务——WindowsLiveLocal,此举将有助于改进微软本地搜索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息化》2008,(11):20-20
尽管之前微软在收购雅虎案上遭受挫折,不过事实证明,微软的网络战略目标仍然是雅虎。 近日,微软表示正在与雅虎洽谈新的交易,但这次不会涉及全盘收购。为什么会有如此突变?显然,这是因为美国亿万富豪卡尔·伊坎的出现,是他联合雅虎其他大股东着手发动了一场旨在罢黜雅虎董事会现有董事的代理权争夺战。  相似文献   

19.
《软件工程师》2008,(4):5-5
2月初,微软曾提出以464亿美元(合每股31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雅虎以严重低估公司价值的理由断然拒绝了微软的并购提议。而3月15日有消息称,雅虎和微软高级主管人员从上周末开始举行秘密会谈,这是雅虎自拒绝微软收购要约后两大阵营的首次会谈。此举可能意味着微软收购雅虎的僵局有所松动。这次会谈在加州阳光谷的雅虎总部附近举行。软件巨人在会谈中向雅虎详细解释了并购计划。  相似文献   

20.
若干年前,一位全球中型ERP厂商的CTO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我们的产品研发的技术策略将追随一个人—比尔·盖茨,也就是微软公司的.NET平台策略。因为这一策略更容易为广大用户所接受,不仅有最低的TCO(总拥有成本),还可以继续保护原有投资,使传统数据很好地与ERP产品连接在一起。后来,与Office的接口成了该公司产品在推广过程中一大卖点。出人意料的是,微软于2001年宣布收购GreatPlain这家ERP公司,显露出微软进军ERP等高端企业应用市场的目标。2002年,微软进一步收购在欧洲享有不少市场份额的ERP公司Navision,在2003年正式推出了MBS部门,位列微软当初七大产品部门之一,拥有一系列完整的多功能而灵活的ERP产品,并同时推出了MicrosoftCRM产品。数千家以微软为技术平台的应用软件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基于微软技术架构的应用软件受到了微软自身ERP/CRM产品的直接竞争,放弃这样的战略决策无意于另起炉灶,非同小可;而只担当微软的垂直解决方案供应商又显得心有不甘。继续追随微软或者远离?已成为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