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甘 《人民长江》2005,36(5):7-8,56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混凝土衬砌后多处出现裂缝。从混凝土的热学、力学性能,混凝土衬砌块的结构形式,分块长度施工工艺、围岩约束等方面分析了引水隧洞衬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裂缝控制措施。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采取沿裂缝凿槽后嵌填环氧砂浆以及在裂缝内部实施化学灌浆等措施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由于围岩应力释放、施工质量、后期养护、温度等原因使得隧洞出现裂缝,由于裂缝宽度宽窄不一,衬砌厚度较薄,水泥灌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使用化学灌浆是裂缝处理比较好且经济的方法,聚氨酯是一种常用的亲水性的化学灌浆材料.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隧洞洞室采用圆拱直墙型和马蹄型两种混凝土衬砌结构,洞室衬砌混凝土在先期浇筑中出现了一些裂缝。在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裂缝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华勇  瞿疆 《云南水力发电》2012,28(1):116-118,145
下车亭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型建筑物之一。2007年6月开始边顶拱混凝土衬砌,在当年8月中旬,发现已浇筑的边顶拱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随后逐渐增多,为温度裂缝。采取优化配合比、加强保温措施、延长脱模时间、加强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施工条件,有效的控制了裂缝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巳出现裂缝的部位,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及裂缝处理技术规定》分类处理,经过近4年的通水和渗压计检测,指标正常,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柯书武 《小水电》2002,(3):12-13
大坳水利枢纽工程引水发电洞渐变段混凝土衬砌出现裂缝,伴有白浆、滴水。对裂缝进行观察,分析钻芯及混凝土内外温差的计算,从混凝土的自身组成,施工以及所处施工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裂缝成因分析,认为主要是施工因素所造成的,裂缝采取外堵只灌措施后,蓄水运行效果较好,不再有滴水,冒浆现象。  相似文献   

6.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2号尾水隧洞已运行多年熏混凝土衬砌出现了大量的环向和纵向裂缝,这些纵向裂缝和环向裂缝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隧洞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化学灌浆方法,采用了先进的灌浆设备和施工工艺,对北京十三陵蓄能电厂2号尾水隧洞中部分较严重的裂缝进行了灌浆处理,取得了预期效果。对类似隧洞混凝土裂缝的防渗堵漏及补强加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工地下隧洞衬砌混凝土渗水裂缝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工地下隧洞衬砌混凝土为满足抗冲耐磨要求,一般混凝土设计标号高、水泥用量大,加上基岩硬度大,弹模高等原因,即使采用低温混凝土浇筑,最高温度也超过了允许标准。在隧洞衬砌混凝土浇筑形成后,结构混凝土由于受到内外温差所引起的温度应力影响,产生不均匀收缩而出现裂缝,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隧洞会出现以垂直于水流方向的环向有一定水压渗水裂缝。在处理这类渗水裂缝的过程中采用了高渗透改性环氧浆材,灌浆施工工艺采用打斜孔埋管和无损贴嘴灌浆的方法,裂缝处理的效果满足设计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靖远县兴电灌区齐家大岘隧洞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衬砌混凝土多次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严重威胁隧洞安全运行。在统计、分析衬砌裂缝的基础上,得出了隧洞变形及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其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顶山软岩隧洞底板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输水隧洞分为有压隧洞和无压隧洞,当隧洞衬砌混凝土产生裂缝后,常拌有渗水出现,会严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影响隧洞的使用寿命;而且裂缝的处理费工费时,增加工程成本并延长工期。因此,软岩隧洞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的成功经验对工程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因素,隧洞混凝土浇筑后容易出现环向、纵向和水平裂缝.在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地下厂房引水隧洞的混凝土施工中,经过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温度控制和改进施工工艺,降低了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机率,同时对产生的裂缝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白山水电站枢纽工程分一、二、三期,一期枢纽由三心圆重力拱坝及右岸发电系统组成,总容量900MW;二期工程为左岸发电系统,总容量600MW;三期为抽水蓄能电站,总容量300MW.一期、二期已建成运行多年,三期工程已完工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多风少雨,春旱严重,粮食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等实际问题,于2009年在黑龙江省杜蒙县进行了交替隔沟灌溉条件下的玉米耗水规律及其产量的试验研究,为当地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试验表明,玉米整个生育期内拔节—抽雄期耗水量最大,日耗水量在抽雄—灌浆期最大。交替隔沟灌溉在适宜的灌水量水平下,产量增加显著。本试验中产量最高时,生育期灌水定额分别为苗期325 m3/hm2、拔节期300 m3/hm2、灌浆期400 m3/hm2。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为播种—苗期38.92 mm、苗期—拔节91.14 mm、拔节—抽穗100.00 mm、抽穗—灌浆65.49 mm、灌浆—乳熟53.28 mm、乳熟—收获33.35 mm。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桃树滴灌需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日光温室桃树滴灌条件下需水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日光温室桃树的需水量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日光温室桃树温室生长阶段和露地生长阶段具有相似的需水规律,均表现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小。露地生长阶段需水强度大于温室生长阶段;在露地生长阶段需水高峰期出现在花芽分化期,而在温室生长阶段的需水高峰期出现在果实发育期。  相似文献   

14.
将一场洪水划分为上涨、峰顶、退水、拦尾超蓄、发电消落5个阶段,并采用分段优化调度模型对石泉水库4场不同量级的洪水进行了优化调度演算。结果表明:演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合;闸门做到了有序开启、均匀启闭;出库流量平缓,为水库下游的防洪创造了条件;期末水位达到预期目标,有利于水库汛后增大发电量。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旱涝急转交互作用的响应规律,开展了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单涝(渍)、单旱和旱涝急转等不同水分处理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下大豆叶片叶绿素、植株高度的变化响应规律及最终产量损失规律,分析了旱涝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初步揭示了基于旱涝急转的大豆灾损规律.结果表明:花荚期和鼓粒期旱涝急转...  相似文献   

16.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在圆满完成一期工程后,从实际出发,对一期工程建立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勇于探索使之更完善和发展。二期工程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来实现电站的高效益,实现二期比一期更上一层楼,该文系统地论述了广蓄电站二期工程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单靓  李九成  鲁刚 《红水河》2014,(2):101-102,130
项目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多阶段、动态性的管理过程。主要有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过程结算阶段、竣工阶段。建设单位需要有全过程掌控、全面的造价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权交易博弈定价决策机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陈洪转  羊震  杨向辉 《水利学报》2006,37(11):1407-1410
结合水权交易双方的效用函数,基于博弈原理及方法分别建立了水权交易准市场阶段和水市场阶段的水权交易博弈定价模型,并对水市场定价模型的纳什均衡解进行了探讨;基于定价相关要素间关系的探讨,解析了准市场阶段和水市场阶段水权交易定价决策机理,结果认为水权交易双方存在利益冲突,并且准市场阶段水权交易定价相对较低,水市场阶段水权交易定价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岩质边坡预警判据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边坡岩土体蠕变理论为基础,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安全监测情况,重点分析边坡变形时效特性,将边坡变形以至于形成滑坡灾害的发展过程划为4个阶段:(1)变形启动阶段;(2)均匀蠕滑阶段;(3)变形快速发展阶段;(4)破坏趋势阶段。根据室内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得到的岩石进入加速流变阶段的流变速率极限值为:加速初期变形速率为1.0~2.5mm/d,加速后期2.5~5.0mm/d,破坏阶段为大于5.0mm/d。目前该边坡岩体内部和外观测点的变形速率维持在0.05mm/d左右,有小幅波动,边坡处于均匀蠕滑阶段。结合岩石实验和具体监测情况,拟定了边坡变形速率阀值。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引起滑坡的降雨强度临界值和坝址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拟定降雨强度预警等级。根据边坡安全监测的具体情况,制定边坡进入加速变形-破坏阶段的综合预警判据,为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安全预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期汛限水位进行分期水库调度是同时满足防洪要求和水资源利用需求的有效手段,而汛期分期决定了分期汛限水位的合理性.因此,分期水库调度的两个关键问题是:汛期分期的划分;分期汛限水位的确定.本文就水库汛期分期的划分方法及分期汛限水位的确定方法进行阐述.阐述国内水库汛期分期和分期汛限水位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并得出对其成果的看法和展望,以便使水利工作者在今后确定汛期分期和确定分期汛限水位的工作更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