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的体外及体内抑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分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组、光动力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TT法检测光动力疗法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坏死情况。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建立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 绘制肿瘤生长曲线,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光动力疗效与光敏剂呈剂量依赖性, 而联合阿霉素可以增强抑瘤效应。阿霉素组细胞死亡率较低, 光动力治疗组以早期及晚期凋亡为主, 联合治疗组以晚期凋亡及坏死为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光动力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联合治疗组较光动力治疗组线粒体膜电位更低(P < 0.05)。体内实验显示光动力疗法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 而联合阿霉素可以增强抑瘤作用。   结论  亚甲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乳腺癌细胞及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 联合阿霉素可增强抑瘤效果。光动力疗法以细胞凋亡为主,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86)Rb 示踪法观察阿霉素体外对艾氏腹水瘤细胞钠泵转运活性影响。结果:阿霉素体外作用12小时,四种不同浓度(0.2,0.4,0.6,1μg/ml)的抑制率分别为12%,32%,49%,68%;1μg/ml 阿霉素与瘤细胞作用不同时间(0.5,1,6,12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0%,25%,40%,68%。而阿霉素体外对瘤细胞杀伤和蛋白合成抑制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4μg/ml 和1μg/ml。提示钠泵活性改变在抗癌药阿霉素作用下,出现较早,抑制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3.
化疗药物与LAK细胞联合抗癌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6种常用化疗药物对LAK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化疗药物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及对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同种化疗药物不同浓度时的影响也有差异。卡铂(CARBO)和顺铂(CDDP)对IL-2诱导LAK细胞活性无抑制作用,且可增强培养好的LAK细胞的杀瘤活性;环磷酰胺(CTX)和5-氟尿嘧啶(5-Fu)对诱导及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均无抑制作用;阿霉素(ADM)和丝裂霉素(MMC)对诱导及培养好的LAK细胞活性均有抑制作用。由此推论CARBO和CDDP与IL-2/LAK细胞联合抗癌可望产生协同效应;CTX和5-Fu与IL-2/LAK细胞联合抗癌可能有相加作用;而ADM和MMC则可能削弱LAK细胞的杀瘤效应。  相似文献   

4.
三种药物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和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以及药物杀伤的时效关系.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比较吡柔比星和阿霉素、表阿霉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和Bcap-37的生长抑制作用,并绘制细胞存活率-时间曲线;用Annexin V凋亡检测技术检测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3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T-47D和Bcap-37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吡柔比星对其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其IC50仅相当于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1/3~1/6,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抑制作用相当,两者IC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时间依赖关系,低浓度的吡柔比星在短时间内(12h)即具有生长抑制作用,而阿霉素和表阿霉素的起效时间较为迟缓(24~36h),72h后肿瘤细胞的存活率较吡柔比星高10%~20%.3种乳腺癌细胞分别经低浓度的吡柔比星、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处理后均可诱导凋亡,其中吡柔比星组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其它两组为高.结论吡柔比星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起效时间明显早于阿霉素和表阿霉素.该药良好的抑瘤效果和迅速的起效时间对于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有重要的参考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RNAi对白血病细胞mdr-1基因和多药耐药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智  冯文莉  肖志坚  刘澎  王一  韩忠朝 《肿瘤》2006,26(12):1074-1077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RNAi)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系K562/AO2细胞mdr1基因的抑制和耐药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合成封闭mdr-1基因的小干扰序列(si-MDR1),以1个碱基突变的si-MDR1-mut为对照序列,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至K562/AO2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 mRNA及P-gp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内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积累量,并以四甲基唑蓝快速比色法(MTT)反映K562/AO2对阿霉素、长春新碱、足叶乙甙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实验证实该序列能高效封闭K562/AO2细胞内mdr-1基因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DNR积累量,增强K562/AO2细胞对阿霉素、长春新碱、足叶乙甙的敏感性。结论:RNAi可以通过抑制mdr1基因表达,逆转K562/AO2细胞耐药表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骨肉瘤干细胞具有化疗耐药性。本文拟探讨耐阿霉素细胞干细胞样特性的改变,以及Notch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2 μM的阿霉素处理骨肉瘤细胞143B 24 h,去药继续培养5 d,检测干细胞样特性的改变,包括形态学的改变、Stro-1+/CD117+双阳性细胞比例、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悬浮成球的能力、EMT特性。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otch通路受体及靶基因表达情况。利用Notch抑制剂DAPT预处理,检测其对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的干细胞样特性的影响。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Notch抑制剂对体内成瘤的影响。   结果   耐阿霉素骨肉瘤细胞中Stro-1+/CD117+比例增高,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Sox2表达量增加,悬浮成球能力增强,EMT特性上调。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霉素耐药的骨肉瘤细胞中Notch受体胞内段NICD1及靶基因Hes1、Hey1等表达量上调。Notch信号抑制剂能够增强骨肉瘤对阿霉素的化疗敏感性,抑制体外阿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的富集作用。动物实验表明,Notch抑制剂DAPT能够抑制体内成瘤。   结论   阿霉素能够富集骨肉瘤干细胞,Notch信号通路参与其中调控机制,抑制Notch通路能够靶向杀伤骨肉瘤细胞,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阿霉素和IFN-γ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方法 用MTT测定TRAIL、阿霉素、IFN-γ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检测各组细胞凋亡 率。 结果 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合作用于MG-63细胞后,能显著增强对MG-63的杀伤、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明显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阿霉素组(P<0.05)。 结论 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用能显著提高骨肉瘤细胞MG-63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反义热休克蛋白90β对HeLa细胞恶性表型和药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和研究热休克蛋白 90 (hsp90 β)与肿瘤恶性表型和耐药性的关系。 方法 将hsp90 β正义、反义表达质粒及pLXSN空载体 ,lipofectin法转染HeLa细胞。G418抗性筛选。台盼蓝染色法 ,绘细胞生长图。MTT法检测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结果 转染正义hsp90 β表达质粒的细胞生长与转染空载体细胞及HeLa细胞差别不大。而转染hsp90 β反义表达质粒的细胞生长慢于对照组细胞 ,对常用的化疗药物阿霉素 (ADM)、顺铂(CDDP)的药敏感性比对照组细胞明显升高 ,其半致死剂量仅为后两者的 1/2和 1/5 ;软琼脂集落实验表明 ,转染反义hsp90 β表达质粒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弱。 结论 反义hsp90 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HeLa细胞的生长 ,降低HeLa细胞恶性表型 ,明显增强HeLa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蟾毒灵联合阿霉素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蟾毒灵联合阿霉素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蟾毒灵和阿霉素分别作用于T24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凋亡基因Bax及Bcl-2表达水平,再联合使用两组药物作用T24细胞,检测相关凋亡指标。结果:MTT 结果显示,蟾毒灵与阿霉素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阿霉素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要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当蟾毒灵和阿霉素联合应用T24细胞的凋亡率要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两种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蟾毒灵联合阿霉素能明显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与单独用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蟾毒灵联合阿霉素可增敏阿霉素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其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可能与影响凋亡基因Bax及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Deng WJ  Zeng ZL  Liang YJ  Dai CL  Zhang JY  Fu LW 《癌症》2008,27(4):364-368
背景与目的:阿霉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癌药物,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比血液浓度能更准确地反映其疗效。本研究采用肿瘤组织中阿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比较耐药KBv200细胞和敏感KB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方法:建立KB、KBv200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色谱柱为反相BDSC18柱(250mm×4.6mm,ID5μm),流动相: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1∶2.4,V/V,pH3.9);激发波长480nm,发射波长580nm;流速:1.0mL/min。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肿瘤组织中阿霉素的线性范围为29.3~7500ng/g,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最低检测浓度为14ng/g。在3750、468.8和117.2ng/g三个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9.35±7.65)%、(99.79±5.73)%和(103.67±6.76)%,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1.89±7.03)%、(94.94±5.18)%、(100.83±5.32)%,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4.2%。在阿霉素注射后第1、3、5h,KBv200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39.32±54.68)、(260.00±126.11)和(173.26±13.88)ng/g,KB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分别为(385.13±42.55)、(523.38±138.84)和(460.75±86.85)ng/g,在相同的时间点,KBv200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其敏感KB细胞株(P<0.05)。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耐药细胞肿瘤组织中抗癌药物的浓度低于相应的敏感细胞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1.
敖阳  张勇 《现代肿瘤医学》2021,(18):3155-3160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HOXD-AS1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增殖、凋亡能力以及对阿霉素化疗耐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首先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人正常成骨细胞和OS细胞系以及阿霉素耐药OS细胞系中lncRNA HOXD cluster antisense RNA 1 (lncRNA HOXD-AS1)和P-gp(P-glycoprotein)的表达水平;在骨肉瘤细胞中抑制lncRNA HOXD-AS1表达后,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gp的表达水平;在骨肉瘤细胞中抑制lncRNA HOXD-AS1表达后,再过表达P-gp,应用CCK-8 法检测转染后各组吸光值以评价增殖率,应用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在培养基中加入阿霉素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正常成骨细胞相比,OS细胞中lncRNA HOXD-AS1过表达,P-gp过表达(P<0.05);抑制lncRNA HOXD-AS1表达后OS细胞中P-gp表达下调(P<0.05);OS细胞中抑制lncRNA HOXD-AS1表达后细胞增殖转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凋亡增加(P<0.05),化疗耐药减弱(P<0.05);而过表达P-gp后恶性表型明显恢复(P<0.05)。结论:LncRNA HOXD-AS1可通过调控 P-gp的表达而调节OS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化疗耐药,参与O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观察了胃癌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协同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体外增殖及杀瘤作用.我们以生化方法提取胃癌自体可溶性抗原(rumor soluible antigen,TSA),协同IL-2体外培养淋巴细胞,MTT法测定增殖及杀瘤作用,APAAF法检测细胞表型变化.结果表明,一定剂量TSA可协同IL-2诱导PBMC增殖及杀瘤,单独TSA无此效应.促增殖效应呈时间剂量依赖特征.E/T为80:1时,TSA协同诱导的PBMC杀瘤活性为86.3%,单独IL-2诱导时为48.6%.表型测定表明,TSA协同诱导的PBMC其CD25及CD8表达均显著增高.由此可见,粗提自体胃癌抗原具有诱导T细胞增殖及杀伤肿瘤作用,提示增殖的T细胞可望用于肿瘤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共培养的树突细胞和CIK细胞对肺癌的体内外抑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ang XJ  Huang JA  Lei W  Zhu YB  Zhang XG 《癌症》2006,25(11):1329-1333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是高效的肿瘤杀伤细胞。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体内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并且能够提高效应细胞的抗瘤活性。本实验将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观察DCs对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体内外的抗肺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出DCs、CIK细胞后,将DCs和CIK细胞按1∶10比例共培养5天获得DC-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测DC-CIK细胞表型变化,3H-TdR掺入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并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模型观察DC-CIK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在培养第14天,DC-CIK细胞与单独CIK细胞培养组相比,增殖速率提高[(17.0±1.8)倍vs.(10.9±2.0)倍,P<0.05],CD3 CD56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36.0±4.2)%vs.(25.7±2.9)%,P<0.05],同时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P<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接种肺癌细胞51天后DC-CIK组、CIK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2.9%、41.5%,与对照组相比DC-CIK组及CIK组均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且DC-CIK组与CIK组抑瘤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与CIK细胞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活性和更强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经IFNγ, rIL2和antiCD3McAb诱导后细胞表型的变化及CIK细胞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成份血采血机采集6例健康自愿者PBMC,经多因子诱导后,计数活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裸鼠肩胛下接种肝癌细胞,次日起连续6 d给予不同数量的CIK细胞,观察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诱导培养后13 d,效应细胞增殖7.1倍,CD3+CD56+双阳性细胞增殖约6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且肿瘤抑制率与CIK细胞的数量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PBMC细胞体外经多因子诱导成CIK细胞,其数量及抗肿瘤活性显著增加,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氧化酶-2抑制剂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米舒利(NIM)与化疗药顺铂(DDP)联合应用治疗肺癌的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MTT试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NIM与DDP联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NIM与DDP联用对A549细胞成瘤性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IM、DDP均可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呈量一效关系。NIM(25umol/L)与DDP合用可增强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DDP浓度≥1mg/L时二者有协同或相加作用。NIM及DDP可有效诱导A549细胞凋亡,联用后凋亡率显著增加。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显示NIM与DDP均可抑制移植瘤生长,联用后抑瘤率显著增高。结论 NIM与DDP联用对A549细胞、肺癌移植瘤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该作用可能是通讨增强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以及诱导其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特性稳定的裸小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为进行体内肿瘤耐药机制研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提供实验模型和实验基础.方法将具有典型MDR表型的K562/A02耐药细胞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背侧皮下,而亲本K562细胞接种裸小鼠左侧背侧皮下,接种细胞数为1×107细胞/只,观察肿瘤成瘤情况及生长特性,并比较裸小鼠移植瘤细胞和体外培养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利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裸小鼠K562/A02移植瘤基因表型进行鉴定.结果1)K562/A02裸小鼠移植瘤的成瘤率为100%,大约于第6~9天成瘤(体积>100mm3),敏感肿瘤生长速度与耐药肿瘤无明显差别;2)裸小鼠K562/A02移植瘤肿瘤细胞和体外培养原代细胞对阿霉素的IC50分别为185.24μg/ml和235.25μg/ml,而K562/A02移植瘤肿瘤的IC50分别为3.07μg/ml和3.26μg/ml;阿霉素治疗组能够明显减慢K562敏感移植瘤的生长,而对K562/A02耐药移植瘤的生长几乎无作用;3)K562/A02裸小鼠移植瘤肿瘤细胞具有mdr1/Pgp表达,而K562裸小鼠移植瘤肿瘤细胞则无mdr1/Pgp表达.结论以K562/A02细胞建立的裸小鼠耐药移植瘤模型,仍保持近似体外的耐药活性和基因表型,为耐药机制和逆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体内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霉素诱导的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免疫原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将阿霉素加入A549细胞培养液中,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mg/L、3mg/L、5mg/L,12h后以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凋亡方法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凋亡的A549细胞为抗原,体外致敏分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72h后以MTT法检测其对培养的A549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阿霉素按1mg/L、3mg/L、5mg/L终浓度作用A549细胞12h后,凋亡率分别为17.60%±1.77%,62.93%±1.70%,16.80%±0.65%。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杀伤实验中,阿霉素诱导的A549凋亡细胞抗原组(A组)光密度(OD)值为0.66508±0.036859,正常细胞对照组(N组)OD值为0.94132±0.018455,凋亡抑制组(Z-A组)为0.71810±0.026841。A组与N组、Z-A组相比,OD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霉素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而由凋亡细胞致敏的体外单个核细胞可产生对A549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8.
杨士杰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343-1344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吡喃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辛伐他汀、吡喃阿霉素分别及联合处理细胞48小时,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抑制,按公式计算相互作用指数。结果:按照文献报道计算相互作用指数,相互作用指数小于1。结论:辛伐他汀和吡喃阿霉素对于SMMC-7721有协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子宫内膜癌体外化学药物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heng XG  Tang L  Li DP  Li HQ  Song XR  Lu CH  Wang XW  Li QS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7):409-412
目的 利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CL-1)筛选对人子宫内膜癌敏感的化学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HECCL-1细胞对18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利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用药前后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结果 MTY法结果显示,部分化学药物可显著抑制HECCL-1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效应,敏感性药物依次为阿霉素、奥铂、卡铂、顺铂、泰素、表阿霉素、放线菌素D、米托葸醌和氟脲嘧啶。FCM检测结果显示,化学药物作用后G0期、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G2期、M期细胞显著增加。在血浆峰值浓度(PPC)下,11种化学药物作用于HECCL-1细胞后出现细胞凋亡图像。表阿霉素、氟脲嘧啶、羟基喜树碱、米托葸醌4种药物作用后诱导出MDR1阳性表达。结论 HECCL-1是一种化学药物较敏感的细胞株,多种化学药物能够显著抑制HECCL-1细胞的增殖活性,改变其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是化学药物作用于该细胞的重要机制;获得性耐药是继续用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Zhu B  Chen ZT  Cheng XM  Wu YZ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2):709-712
目的探讨泰素耐药相关基因(TRAG)3来源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负载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体外免疫效应,为临床开展基于TRAG3表位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表位肽,以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仪(RPHPLC)纯化、分析多肽,质谱鉴定多肽;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C),应用相差显微镜和电镜从形态学上鉴定DC,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DC表型;将TRAG3CTL表位肽(50μg/ml)负载的DC体外刺激PBMC3周,应用51Cr释放分析检测效应细胞CTL活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效应细胞IFNγ的分泌。结果Fmoc方案合成的表位肽纯度>90%,质谱鉴定的分子量与预计值一致;PBMC分离培养的DC在光镜、电镜下显示了其特殊形态,FACS分析证实其具有成熟DC的表型;经TRAG3表位肽负载的DC在体外能够有效活化特异性抗瘤CTL反应,并能显著刺激效应细胞内IFNγ的释放。结论TRAG3CTL表位肽负载的DC疫苗在体外能够有效激发抗瘤CTL免疫反应,可开展进一步的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