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烧伤整形外科中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3月我院共收治深度烧伤患者58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20~55岁。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的软组织缺损或深部骨骼、肌腱等外露,无法经植皮修复,均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本研究组共使用12种皮瓣或肌皮瓣,皮瓣大小不一,最小者3cm×3cm,最大者为18cm×24cm。成活54例,失败4例,成活率93.1%。术后5例发生血管危象,紧急对症处理后1例皮瓣存活,4例皮瓣部分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5年。存活的皮瓣外形佳,颜色正常,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较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游离皮瓣移植能获得较好的外观与功能上的治疗效果,且能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医学领域.在影像医学领域,突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成像方式在向数字化技术转化,数字化放射学、数字化影像科室及数字化医院已成为网络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CCP)对免疫组化技术进行了10次测评,重点放在检测和改善病理技术人员制片的能力。2010年7月进行了免疫组化及病理诊断综合测评,目的是提高病理医师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应用免疫组化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远程医疗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程医疗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医疗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为医疗条件差的地区提供基于专家的健康护理或紧急情况下的危重患者救护。它是远程通信技术、医疗保健技术和信息学技术的结合,反过来,这三大技术便构成了远程医疗的支撑技术。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基于有线电话的第1代远程医疗系统、基于微波和卫星通信的第2代远程医疗系统到今天基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第3代远程医疗系统。远程医疗应用广泛,如远程诊治、远程咨询、远程手术、远程监护及远程战地救护等。远程医疗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跨学科高新技术,成为医疗保健服务和军队卫勤医疗救护保障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措施.方法 开展麻醉恢复期全程无缝隙护理,建立麻醉恢复室专科护理质量检查表,加强麻醉恢复室“身心温暖服务”,制作患者沟通卡片,把握好恢复期易出现危险的“五关”,简化护理文书书写等优质护理服务新措施.结果 麻醉恢复室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和麻醉医生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无护理差错、事故,无护理投诉.结论 开展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并持续工作改进,有利于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于院内接受手术麻醉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3例。护理组采取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交接时间和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利于提高Steward评分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麻醉后恢复室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1].进入恢复室的患者都经历了不同麻醉方式和麻醉药作用,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内尚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有些生命体征就在临界水平,部分患者存在麻醉药、肌肉松弛药的残余作用,或者神经阻滞麻醉的局麻药作用未彻底消失,这些患者的保护性反射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常会发生低氧血症、呕吐、误吸、烦躁、寒战、高热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危重病例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多,而危重病例也增加了对麻醉操作的要求,对这些危重病人的麻醉方式多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在手术结束数小时内病人还未苏醒,由于病人生理功能和各个系统的代谢还未完全恢复,麻醉药物的药物作用还未完全消除,所以这个时期的病人通常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恶心、呕吐、误吸等情况,所以这就要求在手术结束后的几小时内要对病人的这些情况进行观察及处理,这就催生了麻醉恢复室的设立,也就对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研究发现舒适护理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有较为优秀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麻醉后恢复室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麻醉恢复室内对患者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可以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缩减麻醉苏醒所需时间,提高苏醒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赵柏松  孟凌新 《护理研究》2013,27(8):745-74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麻醉恢复室(PACU)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全身麻醉后转入PACU的病人23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方位人性化护理,对照组仅针对不适症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结果]干预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恢复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病人满意度、缩短恢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远程护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远程护理技术的介绍,提出了远程护理的定义,介绍了远程护理的作用,优势,并对国内外极具权威性的医学光盘数据库Medlline进行的有关远程护理(Telecare)文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摄影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粪造影是当患者在排粪时,对其肛管直肠部作动静态相结合偏重功能的检查。因为只有当其作排粪动作时,才能显示功能性异常。故排粪造影是一种比传统的钡灌肠、指诊、内镜检查更敏感可靠的方法,能为临床诊治便秘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摄影在排粪造影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便秘患者75例,均为女性。年龄26~76岁,平均51岁。排便困难病史2个月~34年。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腹痛、下腹不适、肛门坠胀、便痛出血。排便次数一般3d/次,最长者7~8d/次。约17例患者需要长期借助药物、灌肠等帮助排便。1.2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远程护理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变化也影响到医疗及护理领域。本文探讨了远程护理的分类、技术方案及远程监护的实现,并对远程护理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远程医疗是21世纪的一场新兴的信息产业革命,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在一些生物医学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在医学教学、疾病诊断、手术模拟、康复医疗等方面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telerehabilitated virtual reality)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远程医学是利用远程通信和信息技术向一定距离以外的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新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远程学术交流等,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解决偏远地区医疗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减少病人流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以数字形式获得围术期相关信息的系统,建立医疗信息的共享,实现数据协同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以往麻醉恢复室收入患者采用纸质版手写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监测数据,需要时间较多,记录的同时往往忽视对患者的观察,患者符合出室标准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建立PACU入室护理流程,内容包括连接呼吸机、连接监护仪、管道交接、皮肤交接等流程和对PACU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结果流程应用前,术后患者入室护理时间从7.0 min降至流程应用后4.0 min,无1例发生护理风险及不良事件。结论 PACU入室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加强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温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5例择期经皮肾盂镜碎石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7),实验组给予体温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入恢复室的体温、手术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寒颤发生比例、拔管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比例、出恢复室体温、恢复室停留的时间。结果 2组患者入恢复室前的情况无明显差异(P 0. 05),在入恢复室时和出恢复室时2组患者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是2组患者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寒颤发生率、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以及恢复室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恢复室体温护理能明显提高全麻患者患者的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姬倞  沈旭慧 《全科护理》2022,(17):2334-2337
对国内外远程护理在老年群体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相关概念、护理模式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理人员实践远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本院205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管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管导管的护理、输液管道的护理、各排出管道的护理.认为复苏期管道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妥善固定、严密监护,有利于防止护理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