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根据对患者是否实施干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实施干预,对照组患者则不予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2组患者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进而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发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精神紧张、术后疼痛刺激、医生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血容量较小、空腔脏器受到强烈刺激等。结论临床上引起心血管介入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较多,具体包括患者自身精神紧张、术后疼痛刺激、医生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血容量较小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引发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为提高术后治疗效果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较多,其中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血容量不足以及空腔脏器受到强烈刺激等都会诱发心血管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结论加强对患者临床监测观察、做好抢救预防工作,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司华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41-14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心血管介入术治疗后并发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原因,以及临床期间应采取的有效对策,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发生原因,并给予有效处理。结果导致心血管介入术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体现为疼痛刺激、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过度压迫、空腔脏器刺激等,经临床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结合引起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加强治疗期间的针对性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发生率,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潘丽萍 《当代医学》2016,(25):89-90
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518例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共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13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3例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中,疼痛刺激5例、血容量不足3例、心理因素3例、空腔脏器刺激2例,通过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心脏介入术后要积极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发射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方法回顾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失神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特点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属血管抑制性12例,属心脏抑制性7例,属混合型1例。经过积极的抢救,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后也没有留下后遗症,没有死亡的病例。结论为防止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1 502例,统计分析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总结临床治疗该病的经验与体会。结果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2.33%,相关因素为精神紧张、疼痛、过度压迫止血、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结论精神紧张、疼痛、过度压迫止血、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时有效的预防干预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实施心脏介入治疗术528例患者,对于所发生的28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介入术后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由多种因素引起.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中及术后因迷走神经反射介导的心动过缓-低血压现象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分析采取8项措施,减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情况.方法接受RFCA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将早期未采取特殊处理措施的148例定为对照组,将采取防范迷走神经反射措施的1540例定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了8项干预措施,对照组未给任何处理.结果 RFCA过程中,心动过缓-低血压现象的发生率在对照组为13.5%(20/148),观察组为5.0%(77/1540),P〈0.01.结论 RFCA中,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现象由迷走神经反射介导,与导管刺激心脏,血管受压,以及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术前不限制饮食,术中及术后斟情快速补液和拔管后压迫止血用力适度等措施,可明显减少此现象发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手术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进行心血管介入术的360例患者,了解本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结果 对360例患者中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5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止痛、补充血容量、升压、解痉及诱导排尿,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 心脏介入手术时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作,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0例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可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1785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0例.现对这10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病发的相关因素以及抢救措施等。结果: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动脉鞘管后的25分钟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6例病患手术结束后于病房中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4例病患在术后的2个小时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通过抢救措施的实施,5例病患思想意识在10分钟内开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脏功能均在30分钟内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为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应在手术过程中,合理且准确地对病患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判断,以此为抢救工作的实施奠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80例心脏介入手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结果 480例患者1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为3.2%,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急救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俞家贤 《大家健康》2014,(8):261-261
目的:探讨并研究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3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病发的相关因素以及抢救措施等。结果:30例病患中,有20例病患在取出了动脉鞘管后的25分钟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6例病患手术结束后于病房中出现血管迷走现象,有4例病患在术后的2个小时内出现血管迷走现象,通过抢救措施的实施,5例病患思想意识在10分钟内开始清醒,其余25例病患心脏功能均在30分钟内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为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应在手术过程中,合理且准确地对病患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判断,以此为抢救工作的实施奠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措施及预防和控制方法。方法分析200例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中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35例的相关因素,给予补液及静注阿托品等治疗。结果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包括年龄、精神紧张、疼痛、血容量不足及过度压迫等;经治疗及处理,患者血压、心率0.5 h内正常恢复25例,1 h内恢复8例,12 h内恢复2例,全部患者病情均明显改善。结论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操作技术,针对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的异常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术后股动脉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脑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后拔鞘压迫止血致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效果。结果接受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00例,其中拔鞘压迫止血至迷走反射19例。患者年龄30~76岁,平均(60.5±3.8)岁;按照发生时间分为术后拔鞘压迫止血时15例、压迫止血1 h内3例,1 h后1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因素有:精神因素5例;疼痛刺激9例;过度压迫、牵拉2例;血容量相对不足2例;空腔脏器受刺激1例。其中0.5 h内恢复正常17例,1 h内恢复1例,12 h内恢复1例。结论脑血管介入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加强迷走反射的预防和处理,术后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尿潴留、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asovagal reflexes,VVRS)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 回顾25例术后发生VV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处理方法.结果 25例患者血管抑制型15例,心脏抑制型9例,混合型1例,经积极抢救后,血压和心率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积极有效诊治,可避免VVRS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实施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仅采取心内科常规护理。结果:两组迷走神经发生率分别为5%、27.78%,观察组的迷走神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治疗后,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67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344例以及观察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3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包含心理干预在内的强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使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治疗期间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遵照盲选原则在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行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中选取70例,任选其中35例作为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而剩余35例则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本次治疗中4例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而对照组为11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4.29%(33/35),而对照组为68.57%(24/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效护理干预下,能降低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并对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心脏介入诊疗患者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心脏介入诊疗患者中发生迷走神经性反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经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多巴胺、并给予生理盐水快速补液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胸闷等症状消失,随访无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特别是拔除鞘管的护理,是预防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