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在省煤器灰斗内加装撞击分离器和隔舱对90μm飞灰的捕集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参数组合的飞灰捕集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方案7能够有效提升省煤器灰斗的飞灰捕集效率,对原灰的捕集效率约能提高2.29倍,对90μm的飞灰颗粒捕集效率约能提高2.45倍;采用正交实验法和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最优的隔舱和撞击分离器的结构参数组合为A1B3C1D2;角度α是对飞灰捕集效率影响显著的因素,长度L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说明了撞击分离器是提高飞灰捕集效率的关键部件,能够决定气流在灰斗中的流向及流程。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省煤器灰斗结构对烟气飞灰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设计搭建冷态物理模型,比较研究2种不同跨度结构灰斗的流场分布和对飞灰颗粒(细灰颗粒和大颗粒)在不同位置下的捕集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灰斗对细灰颗粒的捕集效率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扩容灰斗可显著提高中间位置进料时细灰的捕集率;灰斗对大颗粒灰的捕集效率均随烟气流速的降低而有所提高,颗粒分别从左侧、中间和右侧进料时,灰斗的捕集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扩容灰斗由于内部流场相对均匀,流速较低,利于飞灰颗粒的分离,对细灰和大颗粒灰的捕集效率均好于常规灰斗。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省煤器灰斗上方减灰挡板形式对炉内飞灰捕集性能的影响,参照国内某600 MW燃煤锅炉形式,采用有机玻璃为主体搭建1∶20冷态试验台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平板形减灰挡板和翼形挡板均可以提高飞灰捕集性能,但平板形挡板会造成较大压力损失,加装翼形挡板收集效率有显著提升且压损增加较少,可为实际电厂灰斗预除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厂一期3×600 MW机组原锅炉厂所供的锅炉系统中屏蔽了省煤器除灰系统,自机组建成投运以来,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经多方调研,决定加装省煤器除灰系统。该除灰系统不同于以往省煤器的除灰方式,不是将飞灰送至灰库或电除尘区,而是将飞灰直接送入电除尘入口烟道,再由电除尘输灰装置送入灰库。目前,该厂经过改造的3套省煤器除灰系统均已投入正常运行,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5.
梁国建 《中国电力》2002,35(8):12-15
为将危及安全生产的事故苗头消灭在工艺生产过程的源头,力争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彻底解决省煤器灰斗膨胀,确保省煤器落灰管畅通,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以吴泾第二发电厂八期扩建工程2×600 MW机组1号炉省煤器输灰管改造应用实例为背景,通过拆除三通,改变输灰管路走向,减少弯头,优化输灰管路布置;加装检修平台,提高运行、检修员工巡查维护的质量,为飞灰系统性能考核试验提供可靠的设备保证,现提出对省煤器输灰区域综合改造的总体设计方案,并付之实现.系统经设计改进后,运行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厂省煤器飞灰输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弊端,有些电厂要求锅炉厂不设置省煤器灰斗,不单设省煤器飞灰输送系统。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机组的安全运行。大多数电厂都加设脱硝系统,将省煤器和脱硝系统的飞灰一并考虑,对不同的输灰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力出灰方式,该方式经设计调试已在电厂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郜延亮 《电工技术》2022,(10):185-187
我国电力能源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水电核电为辅,兼具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了提高锅炉热效率,在锅炉尾部烟道安装省煤器.省煤器可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降低烟气的排烟温度,节省了能源,提高了锅炉效率,是 锅炉余热利用的标准配置.锅炉省煤器安装在锅炉尾部烟道下部,烟气中的大颗粒飞灰一般会在该处沉积,在此设置 省煤器灰斗收集大颗粒飞灰.荥阳公司省煤器灰通过独立管道输送至400m 以外的灰库.省煤器灰颗粒较大,磨损大,不易气力输送,多次出现堵管和管道磨穿的现象,威胁了机组安全.为了彻底消除此运行安全隐患,荥阳公司设立专门课题研究解决.通过采用双套管输灰技术、优化输送路由、调整控制策略等方法,使得该厂省煤器灰的输送既 可进入灰库,也可进入炉前渣仓,彻底解决了原来堵管频繁、磨损严重的问题,为其他火力发电厂省煤器灰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原输灰系统简介 邢台国泰电厂2×300MW机组锅炉电除尘器的除灰系统采用正压浓项气力输灰方式(灰气比为51∶1),输灰动力为0.6MPa~0.7MPa的压缩空气,用于输送电除尘器、省煤器灰斗中的飞灰。机组每台锅炉配置1套除灰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硫煤机组尾部烟道中灰和硫的分布规律,搭建了高硫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试验台,测试了低低温省煤器进出口烟道不同截面上的飞灰和SO3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低低温省煤器前水平烟道内飞灰质量浓度下高上低,SO3质量浓度下低上高,灰硫比下高上低;低低温省煤器后水平烟道内SO3质量浓度在不同断面上无明显差别,在垂直烟道内外高内低;当低低温省煤器布置在水平烟道时推荐安全灰硫比为150,布置在竖直烟道时推荐安全灰硫比为100;飞灰对SO3的物理吸附率在15.69%~ 32.45%,飞灰对SO3的物理吸附率与飞灰的质量浓度成正比,总的SO3质量浓度越高,飞灰对SO3的物理吸附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梁国建 《电力建设》2002,23(7):60-0
吴泾八期扩建工程2 ×600 MW 机组1 号炉的省煤器灰斗膨胀,输灰不畅,气锁阀、管道堵灰严重,影响灰渣系统安全运行,必须进行改造。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消除省煤器灰斗膨胀对输灰管路及气锁阀的影响,保证管道落灰、输灰管畅通、消除输灰不畅的根源。通过取消排灰旁路、保证气锁阀与省煤器灰斗中心垂直、改变气锁阀支吊形式、增加金属膨胀节、改变排灰管道布置、增加检修平台等措施,实现了省煤器输灰管路的改造。改造后一次投运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吴泾第二发电厂八期扩建工程2×600MW机组1号炉省煤器输灰管改造为例,介绍了该厂解决省煤器灰斗膨胀、确保省煤器落灰管畅通、系统安全运行的综合改造方案及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螺旋肋片管省煤器应用于 1000 t/h 锅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谏壁发电厂1000t/h锅炉用螺旋肋片管省煤器替代光管省煤器进行改造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改造前后运行情况的比较,论证了螺旋肋片管省煤器具有降低锅炉排烟温度、解决飞灰磨损和堵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湖北襄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4× 30 0MW机组锅炉粗粉分离器效率低、循环倍率高等问题 ,提出了将原轴向I型粗粉分离器改为串联双轴型的改造方案。改造后 ,粗粉分离器效率提高了 15 %以上 ,飞灰可燃物由 5 .5 %下降到 2 .9%,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发电厂大容量锅炉省煤器灰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采用气力输送比较困难,其输送方式也多种多样,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在省煤器出口水平烟道上开口增设灰斗,灰斗下配置1套内旁通管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独立输送省煤器灰,输送距离400m;通过实际运行,对省煤器输灰系统进行分析和出力试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流化床焚烧炉内考察了铅(Pb)在PM10中的分布特性,并将高岭土作为吸附剂进行炉内捕集Pb的研究。用低压冲击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焚烧烟气中Pb的粒径–浓度分布、飞灰颗粒表面形貌和表面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岭土表面与Pb反应会引发共晶融化,过量共晶融化使高岭土孔隙坍塌成球形颗粒,其融化表面可黏附已生成的亚微米铅颗粒;PM10中90%以上的Pb富集在亚微米颗粒物中,仅有少量Pb存在于粗颗粒物中,而且随着温度升高亚微米Pb的浓度逐渐增加;高岭土可以促进烟气中Pb从细颗粒物中迁移到粗颗粒物中,从而减少亚微米Pb排放;随高岭土添加量增,高岭土对Pb的捕集效率逐渐增加,最佳捕集温度为950℃,最高捕集效率达80%。  相似文献   

16.
达拉特发电厂1号、2号锅炉省煤器灰斗出灰系统经常出现堵灰现象,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依据静电除尘器灰斗气力除灰系统的运行实际,对除灰方式进行了改造:冷灰斗水力排灰装置改造为气力除灰。经运行测试,系统出力及其它主要技术数据均达到设计要求,输送正常,此系统投运以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除尘器灰斗替代飞灰库的储灰功能,取消飞灰库和气力输灰系统,能够节省投资,降低运行维护费用.相应需要对灰斗的有效容积和结构安全性进行设计.本文对灰斗的容积、变形量、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尘器灰斗与飞灰库合并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经济性也优于传统的正压气力输送+飞灰库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以某350MW机组运行低温省煤器的数据为例,结合运行经验和相关性能试验,加装低温省煤器后,可有效回收锅炉余热,降低了汽机热耗。同时,还降低了飞灰比电阻,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因此,对于同类机组的升级改造,增设低温省煤器是提高节能环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飞灰对火电厂脱硝催化剂的磨损和堵塞机理.通过分析国内燃煤电厂飞灰的特性,说明飞灰对催化剂的磨损作用是较强的.探讨了通过在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反应器前设置灰斗和增加烟道截面的方式,来提高大颗粒飞灰的去除效率,有效减少飞灰对催化剂的磨损和阻塞,延长催化剂寿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独山子热电厂粗粉分离器改造前为径向挡板式结构,自投产以来存在着煤粉细度大、均匀性差、分离器阻力大、磨损严重、出力不足等问题.采用一种新型的轴向挡板式粗分离器对其原粗粉分离器进行了成功的设计改造.煤粉细度R90由改前的25%~28%降为15%~18%左右,燃烧着火稳定性显著提高,飞灰含碳量降低;分离器阻力降低20%,大约为500~700Pa.整个机组的效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