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胃癌的CT表现诊断要点,于手术前对胃癌病变的侵犯范围、大小及程度进行较准确的估计,避免盲目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对71例胃癌病例术前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根据CT表现分为宜手术治疗和不宜手术治疗,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5例有手术指征行剖腹治疗,42例得到切除,切除率为94.4%;26例为不宜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探查仅1例被切除,切除率为16.6%,两者差异有显  相似文献   

2.
胃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胃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放射学诊断陈九如,陈民强,黄军斌如在术前对胃癌病变的侵犯范围、大小、程度估计不足,盲目剖腹,不仅手术切除率低,对患者的预后反为不利。X线双对比造影只能对胃腔内粘膜面的改变进行观察,无法判断病变的胃外浸润及转移情况。CT作者单位: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胃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诊断且有CT扫描的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胃低分化腺癌48例,结合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二者胃壁病变厚度、密度、范围、轮廓、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结果:胃淋巴瘤壁厚度0.4-6.5cm,平均2.07cm;胃癌胃壁厚度0.5-4.0cm,平均1.74cm(P=0.2932)。胃淋巴瘤淋巴结受侵10例(52.63%),CT显示淋巴结肿大6例(31.57%),真阳性3例(15.8%),其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5.26%);胃癌淋巴结转移38例(90.48%),CT显示淋巴结肿大20例(47.6%),真阳性19例(39.6%),其中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9.52%)。胃淋巴瘤侵犯胃壁近似全周4例(22.2%),≥胃周径50%4例(22.2%),胃癌侵犯近拟全周7例(14.6%),≥胃周径50%6例(12.5%);胃淋巴瘤外侵5例(26.32%),CT阳性3例(15.8%),胃癌外侵42例(87.5%),CT阳性31例(64.58%)。结论:CT扫描可以显示胃壁病变的厚度、密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胃癌与胃淋巴瘤在密度、厚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当病变外侵和/或有腹腔淋巴结肿大时,胃癌可能性较淋巴瘤大;而当病变厚度和侵犯周径较大时,淋巴瘤可能性较胃癌大。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不能提示病变性质,应参考其他阳性征象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可切除性的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3例胰腺癌均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其中10例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本文复习CT所见,初步认为下列表现是胰腺癌不可切除的CT征象:(1)胰头癌距肝门的距离少于4cm;(2)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胃、肝、脾、左肾及较大范围的肠系膜上静脉浸润;(3)肝转移。腹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层的单纯消失均不是判断不可切除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5.
胃癌CT检查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进展期胃癌术前CT表现的TNM分期,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地4手术探查。方法:对88例胃癌患者进行普通CT扫描,对无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者进行手术,手术所见和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TNM分期的准确率达84.6%,民见与CT表现的符合率为90.6%。结论: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检查能够准确地对胃癌进行CT分期。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9,自引:4,他引:95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探讨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52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32例边缘不规则(82.5%),11例原发肿物及5例转移淋巴结内有细颗粒状钙化,4例原发肿瘤及6例转移淋巴结内有囊性变伴囊壁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手术证实气管受侵22例;10例CT示气管内壁呈锯齿状,5例肿物突入气管腔内而明确诊断。食管受侵21例,颈动脉受侵10例。以肿物包绕食管1/2周或颈动脉1/3周以上为侵犯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1.4%、100.0%;特异性分别为96.3%、95.2%。结论原发肿物及转移淋巴结内颗粒状钙化及囊性变伴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是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密度变化。CT增强扫描对诊断甲状腺癌及评价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道癌X线征象对其手术切除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后的食道癌的临床及X线资料。结果:食道癌因病变的不同其手术切除率有显著差异(P〈0.005);食道癌因肿瘤类型、其手术切经有显著差异(P〈0.05);食道癌因梗阻程度、有否充缺损的不同,其手术切除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食道癌的病变范围在10cm以上及有腔外软组织肿块者,常侵犯邻近病变范围器官并紧密粘连,导致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55例(男39例,女1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年龄最大78岁,最小28岁,平均57.7岁。其中胰头部癌38例(69.09%),体部12例(21.82%),尾部5例(9.09%)。CT扫描以10mm层厚与间隔,自隔顶扫至钩突下缘,胰腺部则取5mm层厚与间隔。并作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结果:55例中仅20例手术切除。平均生存期为5~8月。CT表现为胰腺局部分叶状肿块(50/55);平扫时与周围胰腺组织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甚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胰周组织浸润(20/55);血管受侵(37/55);远处转移(17/55);继发性囊肿(4/55)。38例胰头癌CT中可见胰体、尾萎缩(34/38);胰管扩张(24/38);梗阻性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总阻管扩张15例;单纯肝内胆管扩张4例)。结论:熟悉胰腺癌的特征性与非特征性表现,多数病例可被确诊,但对临床预后无帮助。  相似文献   

9.
卵巢恶性肿瘤腹部转移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腹部转移的CT表现及临床。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的CT资料,14例作盆腔CT扫描,28例作全腹CT扫描结果:卵巢恶性肿瘤腹部转移CT表现如下:(1)腹水;(2)邻近器官结构侵犯;(3)壁层腹膜不规则增厚;(4)大网膜污垢状、结节状、饼状等改变;(5)肠系膜改变;(6)横膈转移;(7)小肠壁增厚;(8)淋巴结转移;(9)肝脏转移。结论:CT检查是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总结肾上腺皮质癌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功能性肿瘤占30%。1例双侧性肿瘤。肿瘤大小范围6~15cm,6个<6cm。CT表现为肿瘤中心呈低密度的出血与坏死(16例),钙化(4例),不规则增强(15例),低密度的肿瘤周围环绕实质性的增强环(4例),轮廓不规则(11例),边缘模糊(9例)。肿瘤可以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转移到肝、淋巴结、胰腺、小肠和骨。结论:CT能提示肾上腺皮质癌的恶性性质。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胃癌手术可根治性的CT估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评估进展期胃癌手术可根治性的价值。方法对158例进展期胃癌病例术前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用盲法根据CT表现分为宜手术治疗和不宜手术治疗2组,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宜手术治疗组102例,有97例成功实行根治术,CT准确率为95.1%;不宜手术治疗组56例,仅6例成功实行根治术,50例行非根治术,CT准确率89.3%,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行常规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48例螺旋CT图像,其中12例作多平面重建(MPR)。将手术结果与螺旋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定性准确率97.9%;螺旋CT对胃癌向邻近组织侵犯诊断准确率为81.8%,对腹部脏器转移诊断准确率为100%;对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为73.3%。结论:螺旋CT扫描能明确进展期胃癌的诊断,清晰显示胃癌向邻近组织的侵犯及腹腔内转移灶,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B超检查对判定进展性胃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可行性与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24例进展性胃癌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回顾性地分析了胃癌的存在部位,胃壁的浸润深度,伴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及远位脏器转移,并与术后的病理诊断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术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术前B超检查对癌灶定位的符合率为83.9%(104/124例),对胃壁浸润深度的符合率为85.5%(106/124例),对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70.6%(77/106例),对远位脏器(肝)转移的符合率为85.7%(18/21例)。结论:B超检查对判定进展性胃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是一种可行而敏感的方法,而且能为术者事先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提供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癌胸内转移的CT表现及规律。方法 搜集我院鼻咽癌胸内转移病理及CT资料完整者 3 5例 ,分析鼻咽癌胸内转移的CT表现和特点。结果 鼻咽癌胸内转移的CT表现为 :小结节型 ( 2 7/3 5 )、中央肿块型 ( 5 /3 5 )、周围肿块型 ( 3 /3 5 ) ,其中有 60 %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 CT可对鼻咽癌胸内转移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与胃癌肝转移间的相关性。方法:晚期胃癌标本59例,其中11例同时有取自左肝外叶的肝转移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上述组织石蜡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9例胃癌中,c-Met阳性率55.8%(33/59),HGF阳性率28.8%(17/59);在29例发生了同时或异时性肝转移的胃癌标本中,c-Met表达率为75.9%(22/29),HGF阳性率为37.9%(11/29),其中c-Met表达率在有和无肝转移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11例胃癌肝转移灶中,9例c-Met阳性表达率为81.8%,3例HGF阳性表达率为27.3%。结论:胃癌组织c-Met表达可能与胃癌肝转移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其对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00例经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胃底贲门癌25例,胃体癌41例,胃窦癌19例,病变占据2个分区以上者15例。100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地增厚,部分胃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黏膜面有溃疡形成,胃腔及贲门狭窄,贲门管壁增厚,食管下段受累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等。CT对进展期胃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与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符合率高,肿瘤检出率可达100%。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组的病例手术切除率达91.2%。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肿瘤可切除性术前的评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提高CT对本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上腹部转移的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CT表现。结果: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及周围结构侵犯的CT征象,主要有上腹部淋巴结转移,邻近脏器的侵犯,血管、腹膜、种植转移及血道转移。结论:原发性肝、胆、胰及胃癌的上腹部淋巴结转移虽有相同的CT征象,但亦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胃癌TNM分期螺旋CT与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各种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胃癌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螺旋CT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82.5%、78.9%和80.7%,均与手术病理一致(Kappa值分别为0.708,0.685和0.763)。结论:胃癌螺旋CT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依据其影像表现特点推测出胃癌的病理学特性,从而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于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00例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对术前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胃底贲门癌26例,胃体癌39例,胃窦癌20例,病变占据两个分区以上者15例。100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部分胃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黏膜㈨有溃疡形成,胄腔及贲门狭窄,贲门管壁增厚,食管下段受累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等.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肿瘤检出率可达100%,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组的病例中手术切除率达91.2%,于术前判断为不町切除组的病例中手术切除率仅为15.0%。结论CT检查对肿瘤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心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