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外科无陪护ICU的建设与护理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晶  迟秀梅 《吉林医学》2008,29(20):1779-1780
外科ICU是对危、重、急病症,全麻手术后患者实施集中救治及护理的特殊单元。ICU的建设与护理安全不仅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的工作重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主要收治有危及生命可能的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神经外科患者有其特殊性,危重患者多,昏迷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我院神经外科经过充分调研及准备于2007年7月在原有ICU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吉林省规模最大的无陪护NICU,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重症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ICU收治的12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4例重症患者分为常规性护理组及综合护理组各62例。对比分析两组口腔病原菌、痰液病原菌检出情况, 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综合护理组VAP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重症患者VAP发生率,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预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对重症医学科(ICU)临床护理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采用单纯层次管理的 ICU 患者250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采用PDCA循环联合层次管理的ICU患者27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两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 循环联合层次管理在提高 ICU临床护理效果方面成效显著,在改善 ICU临床护理质量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在 ICU临床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不同谵妄亚型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ICU收治的168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RASS)联合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theintensivecareunit,CAM-ICU)对患者的谵妄进行筛查并分型,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谵妄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168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谵妄发生率为45.2%,其中低活动型34例(44.7%)、混合型32例(42.1%)、高活动型10例(1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长是各亚型共同的危险因素。此外,饮酒史、贫血、糖尿病史、血红蛋白水平、应用异丙酚是低活动型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贫血、肾功能不全、应用异丙酚、入住ICU时长是混合型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手术时长、应用咪达唑仑、入住ICU...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妊高征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探讨其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入住本院产科的230例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观察组)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与2006年2月-2007年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235例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不同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及并发心衰和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进行风险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产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母子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在ICU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入住ICU的危重症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ICU危重症患者68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9.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7%(P<0.01);干预组患者压疮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压疮预防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压疮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70例,其中2010年1月至9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10月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综合征发生率、患者的焦虑值和谵妄值、ICU入住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焦虑值和谵妄值、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市北辰医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何海霞  苏瑜  符林秋 《海南医学》2012,23(7):143-145
目的评价改善心脏ICU患者睡眠剥夺的护理措施,完善心脏ICU患者睡眠护理规范。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入住心脏ICU的患者纳为对照组,2009年4~10月入住心脏ICU的患者纳为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落实了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采用VSH睡眠质量评分表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睡眠中断、睡眠长度、睡眠潜伏期、睡眠深度、达到休息的程度、醒来方式、主观感觉睡眠质量等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睡眠时辗转反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患者ICU中存在睡眠剥夺,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护理措施对心脏患者ICU中睡眠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改善心脏患者ICU中的睡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的30.2%(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8月期间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集束干预策略,比较分析2组患者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气管插管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使用集束干预策略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共收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112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患者均平稳安全地转出ICU,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将CABG患者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 ICU 重症护理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院 ICU 重症患者87例,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 =41)和研究组(n =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χ2=4.340,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心理护理在 ICU 重症护理中应用,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患者并发ICU后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择2019年3月-2021年8月就诊于赣州市人民医院的98例急诊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重症患者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结果:急诊重症患者PICS发生率为24.49%(24/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PICS组年龄≥60岁、睡眠质量差、入住ICU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疾病危重程度≥20分比例均高于未并发PI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睡眠质量差、入住ICU时间≥7 d、有创机械通气、疾病危重程度≥20分是急诊重症患者并发PICS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诊重症患者并发PICS与年龄、睡眠质量、入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疾病危重程度有关,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刘珊 《当代医学》2016,(32):124-125
目的:研究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在ICU接受护理的100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再调查2015年1~12月ICU接受护理的100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ICU护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患者因素、护理因素、药品因素、仪器因素、感染因素、制度管理因素等。实施管理对策前,2014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3%,实施管理对策后,2015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经过有针对性的管理后,明显降低了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ICU护理风险各因素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要组建起专科化的风险防范管理团队,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预警制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护患风险共同体,尽可能的规避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了解安全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提高急救护理技术水平的方法.方法 将未开展安全护理模式的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患者设为对照组,运用了安全护理模式的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40例同病种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按《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中的基础护理质量指标(14项)和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统计两种护理模式下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满意度调查,并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全护理模式可保障危重病人抢救的落实和保证安全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急救护理技术水平,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肺栓塞的护理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期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重症患者48例,入ICU后对患者实施风险评估、严密的临床观察、密切监测下肢体的腿围、肢体活动等肺栓塞预防护理措施。结果48例重症患者入住ICU病房时间为4~15 d,均未发生死亡,除一例患者在转入至ICU病房40 h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怀疑患者在入ICU之前就可能发生了血栓)外,余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对ICU重症患者通过早期、有效的预防护理,可大大减少临床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重症患儿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患儿作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对重症患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2013年4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以上2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卧位不正确率、口腔清洁不合格率、人工气道意外脱出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重症患儿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艳 《中外医疗》2009,28(31):119-1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早期呼吸道护理的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85例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作为实验组。回顾性统计2006年5月至2007年9月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通过对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后进行护理。结果对2组护理并发症、气管切开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用于重症患者早期呼吸道护理质量管理,能减!少护理并发症,降低气管切开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娜 《当代医学》2016,(4):109-109
目的:探究口腔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口腔护理干预,护理后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长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为40.0%,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口腔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口腔感染,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