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峰  尤显卿  叶劲  张焱 《热加工工艺》2012,41(6):141-143
利用废弃的轴承钢GCr15和WC粉末通过离心铸造法制取WC/钢基复合材料(LGJW20);研究了热处理对其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组织中的碳化物发生了溶解析出,碳化物的形态得到改善,材料的硬度升高;在淬火回火过程中,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碳化物的溶解析出愈严重,材料的硬度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叶劲  尤显卿  付玲  马建国  刘宝 《热处理》2009,24(6):38-4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离心铸造的WC-钢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后WC-钢复合材料的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不同形态的碳化物,碳化物在不同淬火温度下以不同方式溶解.该复合材料的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备了以废弃的轴承钢GCr15为基体,WC颗粒为硬质相的WC/钢复合材料.用金相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该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铸造WC/钢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是由莱氏体(P+Fe_3C_Ⅱ(共晶))、一次渗碳体(Fe_3C_Ⅰ)、二次渗碳体(Fe_3C_Ⅱ)、合金渗碳体((Fe,M)_3C)等碳化物及粒状珠光体组成,且其中有大量细小的WC、W_2C、再结晶W-Fe-C颗粒以及M_6C、M_7C_3、M_(23)C_6等碳化物颗粒析出;碳化物的形态较多,主要有网状、鱼骨状、树枝状和条块状.  相似文献   

4.
在自约束型热疲劳试验机上对LGJW20钢结硬质合金进行了热疲劳试验,借助金相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观察了合金的显微组织,重点研究了LGJW20的热疲劳性能表现,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热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硬质相主要由鱼骨状共晶碳化物、网状二次碳化物及大块状碳化物组成;合金的热疲劳裂纹在缺口根部萌生,以一条主裂纹形式沿碳化物扩展;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能提高基体的高温屈服强度,改善合金的组织结构,提高了合金的热疲劳性能。LGJW20经过980℃淬火、200℃回火处理后热疲劳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WC_p/Fe-C再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废旧复合材料的重熔和离心铸造,获得了由外表面厚度达10~15 mm的再生复合材料层和芯部Fe-C基体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厚壁环试样。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厚壁环外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HRC 55.8~63.3),芯部Fe-C基体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5.7~6.9 J/cm)2和较高的抗压强度(2 460~2 680 MPa),适用于高速热轧领域的工作环境;随着离心机转速(780~920 r/min)的提高,试样整体的硬度在增加,基体的抗压强度也在增加,而试样整体的冲击韧性在减小。微观组织分析表明,再生复合材料组织内未溶碳化钨颗粒(WC)P排列紧密,分布均匀,其体积分数高达54%~70%;随着离心机转速的提高,再生复合材料组织内未溶WCP的体积分数升高;在重熔再生过程中,WCP的表面被高温Fe-C合金熔体局部溶解使基体被高度合金化,在随后的冷却成形中,试样芯部基体组织内原位析出了碳化钨结晶体,以及含有Fe、W等元素的细粒状和网状的碳化物相。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心铸造工艺制得WC/废弃GCr15钢复合材料,借助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基体为细小的珠光体组织,同时基体中析出大量的细小Cr23C6、WC等碳化物颗粒,碳化物主要为枝状或骨骼状共晶碳化物、网状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和大块状碳化物,重点分析了各自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离心铸造法制备了外加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环,研究了复合材料环表面工作层内WC颗粒分布、界面结构、基体组织和力学性能以及高速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离心铸造法制备的外加W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环是由外部WCP/Fe-C工作层和芯部Fe-C合金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其复合材料工作层厚度约30 mm,复合材料层中WCP分布均匀,体积分数约80%,复合层硬度80~85 HRA,芯部基体组织为贝氏体、石墨和少量复合碳化物,芯部基体硬度为73~76 HRA,冲击韧性大于10J/cm2,复合材料磨损率远低于高速钢,与WC硬质合金相当。  相似文献   

8.
陆利明  柯绿 《铸造》1995,(2):19-23
通过单向凝固制取了Fe-C-Cr合金自生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力学性能,研究了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R=58mm/h,GL=142℃/cm时含2.85%C、30.85%Cr的共晶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2300MPa以上,约为体积凝固时的8倍。  相似文献   

9.
离心铸造WC_p/Fe-C再生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心铸造法获得了WCp/Fe-C再生复合材料圆环铸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AX电子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再生复合材料组织中增强相的分布、形态及基体组织。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圆环试样组织中WCp沿径向偏聚于外侧,形成由表面10~15mm厚的WCp/Fe-C复合材料工作层和芯部Fe-C合金基体层组成的复合结构试样。通过对比发现,离心转速越大,WCp向工作层偏聚的趋势就越大。环形试样工作层组织中,大量未溶WCp均匀地分布于贝氏体基体中,并有少量枝状碳化物析出;在中间过渡层中,WCp体积含量急剧下降,并出现细小的WCp层;在芯部Fe-C合金贝氏体基体上,原位析出短杆状碳化物及网状碳化物,并含有少量球状石墨。  相似文献   

10.
W对原位自生10%TiC/Fe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位自生 10 %TiC/Fe(体积分数 )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W对该复合材料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 ,在原位合成的 10 %TiC/Fe复合材料中 ,TiC相是唯一的第二相 ,它呈块状和条状两种形态。在以 5 0 %W (摩尔分数 )替代 5 0 %Ti(摩尔分数 )的 10 % (Ti0 .5W 0 .5)C/Fe(体积分数 )复合材料中 ,形成了 (TiW )C相 ,它是唯一的第二相 ,其形态基本上是呈块状 ,而条状较少。在以 6 0 %W(摩尔分数 )替代 6 0 %Ti(摩尔分数 )的 10 % (Ti0 .4 W0 .6)C/Fe(体积分数 )复合材料中 ,除形成 (TiW )C相外 ,还形成了富W的Fe6W6C相 ,这两种几乎都为条状。  相似文献   

11.
对20Cr高铬铸铁离心铸造后的铸态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离心铸造条件下,20Cr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为马氏体+M7C3型碳化物+残余奥氏体+M23C6型碳化物。上述组织的形式与实际冷却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回火工艺对新型贝氏体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30CrMn2Si2Mo正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新型贝氏体组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由新型贝氏体组织逐渐转变为典型贝氏体组织;250℃×1h回火后,材料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在450 ̄550℃回火出现回火脆性,其原因与回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的分解、碳化物析出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磁离心铸造的方法制备了Al-20Si(质量分数,下同)过共晶合金空心管坯,研究了电磁场对合金凝固组织及硅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磁场强度增加铸坯外侧硅相聚集层厚度不断减小;与传统离心铸造的铝硅过共晶合金微观组织相比,施加电磁场后凝固组织中初晶硅相得到细化,外侧硅相形貌逐渐由典型的五瓣星形成为沿热流方向生长的初晶硅枝晶,内侧硅相受到电磁搅拌作用发生合并凝聚和钝化;初晶硅相尺寸及形状因子随磁场强度增加在不断减小.电磁搅拌破坏了硅相呈放射状排列的结构,共晶硅分布杂乱,且共晶团共晶片层间距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对两种不同成分的半高速钢试样进行淬、回火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半高速钢材料的显微组织及不同类型碳化物的形貌和特性,为开发半高速钢轧辊产品,有效改善轧辊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应用电磁感应熔渗法成功制备了性能良好的硬质合金/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元素的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宏观硬度。通过常温三体磨料磨损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硬质合金与钢基体冶金结合良好;硬质合金与钢基体间硬度过渡均匀;复合材料的相对耐磨性随着载荷的增加而明显提高,载荷为5.25kg时,相对耐磨性达到45钢的4.8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