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脂质过氧化损伤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将培养的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 μmol/L、5 μmol/L及10 μmol/L联胺)和对照组(不加联胺).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标记的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cDNA探针与各组内皮细胞进行核酸原位杂交.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与上述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原位杂交显示,正常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均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为蓝色颗粒.加联胺后,上述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并与所加联胺的浓度呈正相关.斑点杂交显示,1 μmol/L联胺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40倍和1.22倍;5 μmol/L联胺组为对照组的1.90倍和1.56倍;10 μmol/L联胺组为对照组的2.50倍和2.04倍,与联胺的浓度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脂质过氧化可通过刺激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诱导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并向内皮下间隙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单核细胞的募集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脂质过氧化损伤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用不同浓度(1,5和10umol/L)的联胺刺激培养人脐青岛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用硫代巴比妥酸荧光微量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丙二醛含量;用一步法提取RNA,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 的表达,结果发现,随联胺浓度增高,各组丙二醛含量依次增高(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0,5.3和8.6倍(F=138.64,P<0.01)。正常内皮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加联胺后各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4,6和3.5倍,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蛋白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分布于胞浆的核周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组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增加(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1.4,1.9和1.3倍(F=68.60,P<0.01),以上结果提示,联胺能引起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并诱导其产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吸引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并向内皮下间隙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α  相似文献   

3.
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观察脂质过氧化损伤对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用联胺诱发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后,检测其丙二醛含量及单核细胞粘附率,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内皮细胞丙二醛含量升高,单核细胞粘附率显著增加(P<0.01),内皮细胞上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且其表达量均随时间增多。提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单核细胞粘附增多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脂质过氧化损伤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将培养的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μmol/L、5μmol/L及10μmol/L联胺)和对照组(不加联胺)。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标记的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cDNA探针与各组内皮细胞进行核酸原位杂交。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与上述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原位杂交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蚤休皂苷对H2O2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然后分为五个实验处理组:正常对照组、氧化损伤组、高浓度蚤休皂苷组、中浓度蚤休皂苷组和低浓度蚤休皂苷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蚤休皂苷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损伤后细胞吸光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药物预处理后吸光度值增加,高浓度蚤休皂苷组吸光度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预处理氧化损伤后,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水平与损伤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损伤组中与内参照的灰度值之比最大,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损伤组中表达细胞间细胞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阳性细胞数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药物预处理氧化损伤后,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蚤休皂苷可以保护H2O2造成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性损伤,达到保护内皮细胞、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脂质过氧化诱导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人脐静脉和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联胺,引发其脂质过氧化损伤,观察能否诱导内皮细胞表述单核细胞起化蛋白河。用斑点杂交法检测内皮细胞暴露于联胺后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杂交用的探针为了r32P5’末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同时,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内皮细胞暴露于联胺后.其条件培养基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含量。斑点杂交显示.培养的内皮细胞可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暴露于联胺后.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水平与联胺的作用时间和浓度均呈正相关。酶联免疫反应显示,各组条件培养基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含量亦与联胺作用的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提示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诱导其产生单核细胞起化蛋白-1增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单核细胞的聚集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拟通过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 (H2 O2 )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造成内皮细胞 (EC)脂质过氧化损伤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是否具有减轻EC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EGB(由本校教学实验中心惠赠 ) ;H2 O2 (西安市试剂厂 ) ;HUVEC系ECV 30 4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 ) ;3H TdR(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 ) ;DMEM干粉细胞培养基 (Hyclone公司 ) ;CO2 培养箱 (NUAIR公司 ) ;液体闪烁计数器LS 65 0 0 (BECKMEN公司 )。1 .2   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脂质过氧化损伤是否诱导内皮细胞产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RANTES ,使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 5 μmol/L联胺后收取其条件培养基。继之 ,将其放在截留分子质量分别为 3.5kDa(外层 )和 10kDa(内层 )的双层透析袋中 ,间层注入适量的 0 .0 1mol/LPBS ,再将透析袋悬在装有PBS的锥形瓶内进行透析。透析完毕 ,取出间层液体 ,即为分子质量为 3 .5~ 10kDa的条件培养基 ,其中含RANTES。用微孔滤膜法进行单核细胞趋化实验 ,并应用鼠抗人RANTES抗体 ,以证明条件培养基中RANTES的趋化活性。结果发现 ,经联胺刺激的条件培养基引起的单核细胞迁移距离 (89.75± 11.33μm)明显大于不经联胺刺激的条件培养基 (77.30± 11.5 3μm)和随机移动组 (76 .18± 10 .5 0 μm)。方差分析显示 ,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F =47.2 0 ,P <0 .0 1)。加入鼠抗人RANTES抗体后 ,单核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缩短 (F =2 1.31,P <0 .0 1)。结果提示 ,从功能实验方面表明脂质过氧化损伤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RANTES增强 ,并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低密度脂蛋白不同亚组分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 ,来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采用两次超速离心法分离制备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在内皮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或大颗粒疏松这 4种脂蛋白 ,37℃温育 12h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不同剂量的 4种脂蛋白均可使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表达增高 ,天然或氧化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比较相同浓度的 4种脂蛋白的作用时发现 ,2 5mg和 5 0mg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作用强于大颗粒疏松低密度脂蛋白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 0mg天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表达的作用强于其它三种脂蛋白 (细胞间粘附分子 1的表达分别为 0 .83± 0 .0 9、0 .6 6± 0 .15、0 .80± 0 .0 7和 0 .76± 0 .0 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表达分别为 0 .37± 0 .0 4、0 .2 8± 0 .0 4、0 .2 9± 0 .0 2和0 .2 7± 0 .0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分别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正常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表达。三者在脂纹期的表达分别为 5 0 .0± 10 .9、5 1.8± 6 .0和 13.9± 2 .8,在纤维斑块期分别为 2 3.1± 7.3、37.2± 9.7和 2 3.0± 6 .0 ,在粥样斑块期分别为 17.5± 4 .9、18.6± 5 .5和 38.0± 10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2± 1.4、2 .2± 1.2和 7.8± 2 .2 ,分别为P<0 .0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 (前者r=0 .344、P <0 .0 1,后者r=0 .5 2、P <0 .0 1)。实验结果提示 ,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在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高表达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表达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以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mg/L、100mg/L、200mg/L及氧化型低密度旨蛋白(100mg/L)+普伐他汀(10^-4--6mol/L),孵育12h、24h和36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元素硒对脂质过氧化诱导内此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及单核细胞粘附的影响产胺诱发培养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检测维生素E和元素硒对单核细胞会的影响,用免疫组化及共焦显微镜观察维生素E和元素硒对内此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内此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结果显示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元素硒可抑制内此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内此占附分子-1表达,减少单核细胞粘附。提示抗氧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对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拉西地平、氨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载体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拉西地平(5.26×10-5mmol/L、1.58×10-4mmol/L、3.16×10-4mmol/L)和氨氯地平(5.26×10-6mmol/L、1.58×10-5mmol/L、3.16×10-5mmol/L)共同孵育45 min,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a共同孵育6 h,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拉西地平显著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氨氯地平在低浓度时无明显抑制作用,但中、高浓度时可明显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拉西地平和氨氯地平均能够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诱导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但拉西地平的抑制作用强于氨氯地平,可能与其不同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相关性。方法 25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球囊拉伤及1%胆固醇饲料喂养建立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于建模后第4、6、8、10、12周末随机选取5只实验兔行安乐死,取腹主动脉组织脱水,包埋制石蜡切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抗兔巨噬细胞抗体11、ICAM-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 从4周到12周,斑块体积逐渐增大,巨噬细胞数量、ICAM-1与VCAM-1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通过HE染色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标记,第8周斑块内可见新生血管出现,并且新生血管的数量在第10周与第12周逐渐增多。相关性分析显示ICAM-1与VCAM-1的表达与斑块内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结论 ICAM-1、VCAM-1与斑块内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它们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致动脉 粥样硬化及一氧化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硝普钠为一氧化氮供体,采用细胞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一氧化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氧化氮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结果表明一氧化氮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及降低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粘附率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