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 →(K-)0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计算结果表明,在D →(K-)0π 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2.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D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它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和软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计算发现在D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部分贡献相当大,甚至超过领头阶因子化部分以及as修正的硬胶子交换部分的贡献.最后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π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 B-→π 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 ,B工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测幺正三角形的三个角α、β、γ .对于γ角的确定 B→πK衰变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文献 [1] 已给出了用比值 R和 A0 来抽取γ角的详细讨论 .随着探测到的衰变事例数的积累 ,R的测量精度将被逐步提高 ,最新的测量结果为 R =0 .99± 0 .1 3,因而比值 R对γ角的限制不如以前强 .所以 ,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用一组新的物理可观测量 R1和 A1来抽取γ角 .在此RA0≡ BR( Bd0 →π-K+ )± BR( Bd0 →π+ K-)BR( B+ →π+ K0 ) + BR( B-→π-K0 ) ( 1 )R1A1≡ 2 BR( B0d →π0 K0 )± BR( B0…  相似文献   

8.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K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计算结果表明, 在D+→K0π+衰变中, 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 B- →π0 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 ,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  相似文献   

10.
分析BESIII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3.773和4.599GeV采集的2.93和~0.567fb-1数据,报道了衰变常数fD~+和D介子半轻子衰变的形状因子,D~+→K~0_Sπ~+π~0的Dalitz图分析,D→K~0_S/Lπ~+π-和K-π~+强相差,D~0D~0混合参数yCP的测量;2体强子衰变D~0(~+)→ωπ~0(~+),稀有衰变D~0→γγ和D~+→K(π)±ee~+的寻找以及Λ~+c→Λe~+νe和12个强子衰变绝对分支比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3 P0衰变模型对X(3872)的*0D0衰变宽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将X(3872)视为1++粲偶素时得到的衰变宽度与实验结果以及其它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一致.这对进一步理解X(3872)的特性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根据4种将非微扰的强相互作用参数化为形状因子的模型得到的4种强子形状因子,分别计算了中性D介子D~0→K~-e~+ν_e和D~0→π~-e~+ν_e两个半轻子衰变过程的衰变分支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得到极点修正模型对D_0→K~-e~+ν_e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中心值与实验测量值非常接近,而对D~0→π~-e~+ν_e过程两参量多级展开模型符合较好.然而由于非微扰效应的存在,形状因子f+(0)和强耦合常数g等参数误差过大,因此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τ-→μ-π0(η,η')衰变可用来探测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的新物理.在R宇称破缺的超对称(RPV SUSY)模型下对这些衰变的树图阶过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衰变对该模型的轻子味破缺耦合参数很敏感,分支比可提高到目前的实验限.我们还得到了实验对RPV SUSY模型耦合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 →π0lv~l衰变过程,在计算D →π0跃迁形状因子过程中,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 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最后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微扰QCD框架下,研究了B~(0,±)→ρ~0(ω)π~(0,±)→π~+π~-π~(0,±)衰变过程中ρ-ω混合效应对CP破缺的影响.由于产生了大的强相角,当π+π-的不变质量在ω共振区域,CP破缺获得了极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锥QCD求和规则方法(LCSR)研究D0→K+π-衰变的湮灭振幅,其中包括可因子化湮灭、硬胶子交换湮灭和软胶子交换湮灭.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在质心能量10.6GeV附近获取的500兆cc事例,在BaBar实验中对衰变D~0→π~-e~+ν进行了研究.利用这些数据,测量了D~0→π~-e~+ν的分支比,同时测量了强子形状因子fπ+,D和CKM矩阵元V_(cd).应用衰变D~0→π~-e~+ν和B0→π-e+ν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矩阵元V_(ub),一旦出现新的理论计算,其精度将可以和其他实验测量相媲美.  相似文献   

18.
在手征幺正方法下,研究了强子共振态的三角奇异性.主要讨论了由a_1(1260)到π~+f_0(980)和π~+ρ~0的三角奇异衰变机制、参数变化对衰变不变质量分布、衰变宽度和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成功解释了1420 MeV峰的来源,及COMPASS实验a~+_1(1260)→π~+f_0(980)和a~+_1(1260)→π~+ρ~0的衰变分支比.因此,COMPASS实验中1420 MeV峰并非一个新共振态,而是a_1(1260)三角奇异衰变机制的产物,并且在衰变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高于其名义质量200 MeV的峰值.该文讨论的三角奇异衰变机制有助于以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粒子数据表的共振态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τ-→μ-π0(η,η′)衰变可用来探测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的新物理.在R宇称破缺的超对称(RPV SUSY)模型下对这些衰变的树图阶过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衰变对该模型的轻子味破缺耦合参数很敏感,分支比可提高到目前的实验限.我们还得到了实验对RPV SUSY模型耦合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研究D^+→π^0lvl衰变过程,在计算上D^+→π^0跃迁形状因子过程中,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给计算结果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最后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最近的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