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哲学的实践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 ,它对实践的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哲学的实践界定对于克服实践的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 ,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实践的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哲学向度”究竟体现在何处?发展哲学作为“哲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或基本问题究竟应该是什么?对国内学者就以上等问题的不同回答加以检视和评价,是深化发展哲学研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智慧”是什么?应该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智慧也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哲学智慧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事实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本质上应是回归“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近 2 0年来哲学的所有重大争论 ,实质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体系解读的反思与质疑。因此 ,如何评价传统体系就成为哲学的研究与发展面临的迫切的总问题。传统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性质均未作出正确规定 ;在方法上也未能体现发展的原则 ;对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规定也不确切。所以 ,它不是“基本可以”,而是“基本不可以”。故对传统体系应予以扬弃 ,将其纳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从生动形象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入手,借助高更的一幅哲理性巨幅油画标题提出了三个让无数人绞尽脑汁的基本哲学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并试图从医学、解剖学、史学和哲学等角度给予回答。通过寻找答案,笔者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萨特的话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主义是博大、深邃而完备的哲学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对三个基本哲学问题作出了科学全面而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全球化的今天,应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和“如何处理好几种关系”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唯一性”,是由它的对象决定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存在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哲学理论中,但这些具体的哲学理论是在“统一性”基础之上表现出的“多样性”,它们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超出“统一性”。哲学的对象决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必须把一种哲学理论中是不是存在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家有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明确区别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超越”、“批判”了哲学基本问题,而是明确提出并合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适和牟宗三两人对“中国哲学的特征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了回答。胡适认为中国哲学具有 “名学”特征, 整个中国哲学史就是由 “正名”方法与 “无名”方法联合建立起来的; 牟宗三认为, 中国哲学的特征在于它特重“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胡适从哲学方法角度来谈中国哲学的特征, 牟宗三则从哲学内容角度来谈中国哲学的特征。胡适从中西哲学之同的角度来谈中国哲学的特征; 牟宗三则从中西哲学之异的角度来谈中国哲学的特征。尽管如此, 他们都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来研究中国哲学之特征的, 都属于“西方中心主义”背景下的现代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思维与存在关联”的思考(内涵)所展示的具体形态(外延)为对象的探究,构成界域哲学的基本内容。研究表明,哲学家以不同的公理、命题、原理、原则的设定,对“思维与存在关联”所作的诠释,构建了形态各异的哲学小“椭圆”界域。纵观哲学形态推进的演化,哲学界域是由“本体”-“认识”-“方法”-“人本”各异的小“椭圆”的首尾衔接叠加而成的大“椭圆”。  相似文献   

10.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之中的地位?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这是进行文化哲学研究、特别是对文化哲学进行学术定位所必然要涉及的关键性重要问题,对于今天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通常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就是、也只能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只有从这种角度来看,才能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髓的同时,探讨并确定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之中的地位,从而既使这种研究不再流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也使它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学术定位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宪法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但宪法是否还是公法却有诸多疑问。从其他大陆法系和地区的现行立法和理论来看,宪法仍然具有公法属性。从美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其宪法只规范国家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公法属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宪法具有公法属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电磁介质受力中的一种错误,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电磁介质表面所受的电磁力和合力的普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毛细管柱SE-54柱,气相色普法测定氯乙醇的含量。面积归一法测定氯乙醇相对含量,标准偏差为0.33,回收率为98.6%~99.8%。为氯乙醇中控及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初步探讨了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截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当防卫的规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关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应解读为自我保全、优越利益以及法确证原理。否定防卫挑拨成立正当防卫应从挑拨者基准说、被侵害者基准说和防卫者基准说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三人为保护挑拨人利益实施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被挑拨者对第三人实施攻击,第三人自己以及挑拨者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实施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唆使、帮助正当防卫行为的,不应评价为共犯予以处罚;利用他人正当防卫杀人,不成立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是成立杀人罪的教唆犯。数人共同实施防卫行为的,是否防卫过当,应进行相对性、个别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了中国民法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民法的诉讼时效和国外民法的消灭时效本质上相同,并且通过对国外消灭时效适用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消灭时效的立法政策,立法政策决定了时效的效力规定;对象与效力之间具有逻辑性;立法技术上,以请求权为适用对象,能和消灭时效效力规定桓和谐是较佳选择。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现实,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规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