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2250常规热连轧产品的断面楔形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有限元法建立静态仿真模型,定量计算轧件跑偏和来料楔形遗传对热轧出口带钢断面楔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优化精轧立辊及侧导位的对中精度和开口度裕量,加强轧制过程对中性,并通过投用粗轧强力侧导位、优化粗轧工作辊辊形和加强手动调平控制改善粗轧来料楔形,使热连轧机组因楔形产生的板形三级品率从47%下降到10%以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耿 《钢铁研究》1992,(4):25-30
本文介绍了武钢1700热连轧带钢厂近十年来为改善带钢板形质量在抓技术进步,完善设备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和试制检测装置上所进行的工作并初步取得成效,使板形废品由1981年的2.52%,下降到1990年0.10%。  相似文献   

3.
王刚 《山西冶金》2004,27(1):14-15,29
介绍了板形的分类,实际生产中浪形产生的原因,以及单边浪的调整方法和通过控制带钢凸度的方法来消除双边浪和中间浪。  相似文献   

4.
在不需要任何额外硬件投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带钢楔形的思路,即引入比例积分调节(PI)法对楔形进行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带钢楔形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5.
王文广  徐芳  李兴波  李东宁 《中国冶金》2022,32(11):115-120
针对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时存在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影响初始辊形的问题,分析了残留磨损辊形和残留热辊形对板形控制精度的影响及难点,得出轧辊温度场是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热辊形最佳表征方式的结论,提出高速钢轧辊下机后空冷过程温度场建模思路,并建立轧辊空冷过程温度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热连轧生产线二级系统框架,研究形成了高速钢轧辊重复上机初始辊形预报技术设计方案,并在首钢京唐公司1 580 mm热连轧生产线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实现热连轧精轧高速钢轧辊更高效应用和提高板形控制精度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连轧带钢轧后板形问题,提出带钢横向温度不均匀分布是造成板形恶化的主要原因,并得出轧后板形总是向边浪发展这一趋势。通过温度凸度的提出,分析了轧后温度变化符合高次方曲线特征。采用板坯直热装、降低冷却速率、采取合理的堆放方式以及控制钢卷的出库温度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轧后板形缺陷。  相似文献   

7.
提出界定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辊缝调节特性空间(CQ-CH-q)及评价的主要参数:辊缝基本凸度及可调度、辊缝刚度、弯辊调控幅度、辊缝曲线四次分量可调度和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分析了板形控制的“柔性辊缝策略”与“刚性辊缝策略”.提出采用“交接触长度(VCL)支持辊”以改善连轧机组的板形控制性能,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带钢热连轧机生产中存在的轧辊磨损过大、易剥落、板形控制能力差等问题,结合高速钢轧辊的优缺点及实际上机服役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速钢轧辊处于F1~F4不同机架服役时,热连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计算结果表明:当F4机架使用高速钢轧辊时,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相对较强;而当F3机架为高速钢轧辊时,轧机的板形控制效果相对较好,上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从而为高速钢轧辊在热连轧机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580mm热连轧支撑辊磨损对带钢板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鞍钢1580 mm热连轧机支撑辊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金属塑性变形和辊系弹性变形模型,建立起带钢板形数值分析系统,定量分析了热连轧机支撑辊磨损对带钢断面形状和前张应力分布的影响。模拟计算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随着支撑辊轧制吨数的增加,辊身磨损的不断加剧,带钢板凸度相应增大,双边浪趋势逐渐增强。采用工作辊辊型匹配支撑辊轧制吨数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板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金飞  么洪勇  李子正  邝霜  白振华 《钢铁》2023,(3):97-103+157
针对七机架热连轧机组机架数量多,轧制工艺复杂,各机架控制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造成轧件板形出现中浪、边浪以及复合浪等问题,充分考虑七机架热连轧机组设备结构特点,同时结合轧制工艺条件,采用相对长度差法来表示轧件板形值,并以轧机有载辊缝为桥梁,根据辊系弹性变形模型与金属变形模型的耦合关系进行求解,建立热连轧机组板形预报模型。根据工作辊弯辊力和窜辊量对轧件板形可快速调整的特点,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工作辊弯辊力和窜辊量的研究范围,通过板形预报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工作辊弯辊力和窜辊量情况下轧机有载辊缝凸度和轧件板形的变化过程,得到轧件板形的调控域,在此基础上提出板形综合控制策略。同时为了保证轧件凸度要求和避免轧辊过度磨损,提出各机架轧件出口厚度精度和辊间压力均匀度约束条件,并以各机架轧件板形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工作辊弯辊力与窜辊量进行综合优化,开发出适合热连轧机组板形综合控制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某2 050热连轧机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典型规格产品在工作辊弯辊力和窜辊量优化后,轧件在热连轧过程中板形质量明显改善,轧件出口板形由10.5 I改善到4.8 I,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莱钢1500热连轧精轧带钢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型在VC编程平台编制计算程序,计算带钢在精轧7个道次任意时刻的温度场分布,并得到每道次出口处带钢的温降曲线.计算过程考虑了大部分热流量与内热源,并权衡计算精度与计算时间的矛盾,优化了网格细分与时间步长的取值.最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的误差为2~30℃,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张自强 《甘肃冶金》2013,35(2):19-21
本文简要介绍了邯钢CSP厂平整生产线的工艺,并对平整过程中板形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辊型曲线、完善控制模型等技术措施,总结出平整过程中板形缺陷的一般性控制方法以及生产实践中板形控制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日照钢铁公司1580mm热连轧生产线三电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投入运行后的数据.该系统实现了粗轧立辊液压AWC和SSC控制,粗轧机和精轧机液压AGC控制,最新的无芯热卷箱卷取和主动移送控制,精轧液压活套控制、自动板形闭环控制、高密度CTC控制、卷取机助卷辊AJC控制等许多先进的控制技术,使得产品质量和精度大大提高.同时该系统还提供L2.5级功能,具有对板坯库和成品库及磨辊间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生产组织和工厂管理的顺行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14.
朱浩  秦松  丁波  侯俊杰 《冶金设备》2012,(Z1):50-51,108
1700热连轧中间坯存在侧弯(镰刀弯)现象,对精轧机正常板形控制造成影响。现场检测发现粗轧机电动侧压系统夹钢坯负荷对中时偏移轧制中心线20mm。应用ABAQUS软件建立该粗轧机辊系变形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在偏移轧制中心线工况下,对支持辊与工作辊配辊辊形对板坯的楔形(侧弯)影响仿真计算。设计抗偏移干扰强的新的支持辊与工作辊配辊辊形,上机使用后,中间坯的侧弯(镰刀弯)现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四辊CVC轧机板形影响因素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一钢轧总厂CSP七机架四辊CVC轧机生产线上的产品存在一定板形质量的问题,以现场轧机和实际生产工艺参数为基础,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根据有载辊缝形状对影响板形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了有限兀分析,最后验证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通过对辊系进行离线模拟,可为生产线的板形控制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济钢1700ASP宽带钢热连轧板形设定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产品板形质量,针对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700ASP宽带钢热连轧生产线,开发了特殊工作辊辊形和支撑辊辊形技术及板形过程控制系统.本文综合考虑辊形技术及轧制过程中热胀、磨损因素等对该系统中板形设定模型的影响,利用解耦思想进行来料与目标凸度的机架凸度分配,通过二维变厚度有限元方法计算辊系弹性变形并建立板形模型,最后根据实时工艺数据通过模型计算对弯辊力和窜辊量进行设定.系统自2008年投用以来运行稳定,生产表明凸度与平坦度命中率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厚度大于6 mm、宽度大于1200 mm规格带钢的凸度偏差控制在±35 μm的比例由原来的37.9%增加到85%以上,极限薄规格带钢平坦度命中率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热连轧带钢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带钢热连轧过程的再结晶动力学和应变累积的研究,建立了精轧过程平均流变应力模型:静态再结晶平均流变应力σk=k1 exp{0.126-1.75[C] 0.594[C]^2 (2851 2968[C]-1120[C]^2)/T/ε^0.21ε^0.13,其中T-再结晶温度/K,ε-应变,ε-应变速率/s^-1,k1-系数;动态再结晶平均流变应力σD=9.8σB(1-Xdyn) 1.14σBB Xdyn,其中Xdyn-动态再结晶率,σBB-动态再结晶进入稳态时应力。X46级管线钢(%:0.07C-0.97Mn-0.33Si-0.018Nb)工业轧制时轧制压力的实测数据与该模型预测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某2250 mm热连轧生产中非对称因素对轧件非对称板形(如楔形和单边浪)的影响,利用基于影响函数法的辊系变形模型、张应力模型和简化的轧制压力横向分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集轧机和轧件为一体的非对称板形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来料楔形对轧件楔形的影响明显超过其对轧件平坦度的影响;上游机架和下游机架刚度非对称分别主要影响轧件楔形和平坦度;40℃以内的轧件温度不对称分布对轧件平坦度影响较小,对出口楔形的影响可以忽略;轧件跑偏对楔形和平坦度均有显著影响.根据板形良好条件确定了各非对称参数的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彭惠峰 《钢铁钒钛》1998,19(2):28-32,42
根据板带钢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方程、板形锥和辊缝方程的概念,分析板形控制工艺要求和控制思路,探讨选择板控制方式过程中应考虑的技术问题。同时针对热轧中间坯、热轧供冷轧原料的板形指标,传统热轧条件下如何优化负荷分配等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