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伟  刘勇  张文彬 《中医正骨》2023,(10):78-80
<正>患者,女,65岁,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10 d”于2022年8月5日至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患者有8年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腰部活动稍受限,L4~L5棘突间右侧压痛,右侧臀中部压痛,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皮肤感觉正常。胸腰椎MRI显示L45椎间盘突出,骶管囊肿[图1(1)]。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入院后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对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成年男性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向左后方突出),采用西门子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进行腰椎和骨盆扫描,层厚0.5 mm。基于CT扫描数据,应用三维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分析腰椎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作用下腰椎-骨盆整体应力、L4~5椎间盘应力和位移、L4~5关节突关节软骨应力和位移、L4~5上下关节突表面中心点相对空间距离。结果:(1)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结果。建立的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550 215个节点、344 359个单元,高度模拟了腰椎-骨盆的结构与材料特性。在模拟加载条件下,L4~5节段屈伸、侧屈、轴向旋转活动范围与文献中的既往研究结果基本相同。(2)模型整体应力。实施传统腰椎斜扳法时,腰椎-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大应力为5.31 MPa,主要集中于L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ercutaneous cement discoplasty, PCD)治疗高龄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采用改良PCD治疗高龄腰椎滑脱症患者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70~86岁,中位数73岁。Meyerding分级,1度10例、2度3例。滑脱节段位于L3~L4 1例、L4~L5 4例、L5~S1 8例。记录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采用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中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骨水泥注入量(8.1±0.5)mL,手术时间(28±4)min。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6.13±0.91)mm、术后1 d(6.93±0.57)mm。所有患者均获6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对退变椎间盘中NLRP3/Caspase-1炎症小体的影响并探究补肾活血汤改善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7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Ⅰ组50只进行椎间盘退变模型建立,Ⅱ组10只作为空白组(A组),Ⅲ组10只作为假手术组(B组)。验证造模成功后,Ⅰ组取4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C组)、抑制剂组18只(D组,Caspase-1抑制剂灌胃)及中药组18只(E组,补肾活血汤灌胃)。各组于喂养2周后随机处死组内半数大鼠取出其L3/4至L5/6椎间盘组织,4周后将剩余大鼠全部处死取L3/4至L5/6椎间盘组织,样本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NLRP3、Caspase-1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IL-1β、TNF-α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LRP3、Caspase-1、IL-1β、TNF-α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燔针劫刺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燔针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8例。常规针刺组于肾俞、大肠俞、L1~L5夹脊穴、患侧环跳穴等进行常规针刺;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燔针劫刺组于L1~L5夹脊穴和患侧环跳穴行燔针劫刺针法,即L1~L5夹脊穴行温针灸,患侧环跳快速进针40~60 mm,使患者产生触电样感并放射至下肢,然后快速出针。两组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腿痛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腿痛与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燔针劫刺组腿痛、腰痛VAS评分降幅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除情感职能、健康变化评分外,燔针劫刺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除生理职...  相似文献   

6.
王科  邹璟  黄国付 《辽宁中医杂志》2022,(7):193-196+224
目的 研究电针夹脊穴对退变椎间盘内感觉神经相应DRG Netrin-1的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只兔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模型+假电针组5组,每组4只,模型组采用轴向加压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后采用电针治疗相应夹脊穴28 d。实验结束后取出相应DRG(L2),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处理标本。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均发现:Netrin-1在正常组及假模型组L2节段DRG中表达丰富;模型组DRG的Netrin-1和mRNA表达下降,电针28 d后,Netrin-1及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DRG中Netrin-1表达下调可能是引起退变椎间盘内感觉神经内向生长的原因,电针治疗相应夹脊穴可以通过逆转这一现象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内热针松解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在柳州市中医医院脊柱骨科一病区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其中L3/L4段13例,L4/L5段30例,L5/LS1段27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应用内热针针刺夹脊穴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内热针每天1次,每次30 min, 10次为1疗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每天1次,10 d为1疗程;对照组应用电针针刺夹脊穴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电针每天1次,每次30 min, 10次为1疗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每天1次,10 d为1疗程。通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腰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记录、疼痛介质[多巴胺(DA)、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uptured lumbar dis c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患者258例。男167例,女9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43岁。病变部位位于L3~45例、L4~594例、L5S115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腰痛,且伴有严重的下肢根性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并在椎管内上移或下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疗效评价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通过MRI评价突出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痛VAS评分,治疗前(7.3±0.8)分、治疗结束后(2.4±1.0)分;JOA评分,治疗前(10.2±5.5)分、治疗结束后(23.5±4.0)分;ODI评分,治疗前(30.1±10.6)分、治疗结束后(9.4±6.6)分。5例失访;2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5周,中位数24周。治疗结束后6个月,仅有78例患者复诊时行X线和MRI检查。PI,治疗前48.35°±6.46°、治疗结束后6个月49.53°±5.46°;LL,治疗前23.28°±5.79°,治疗结束后6个月29.19°±4.13°;突出椎间盘消失8例、缩小43例、无变化22、增大5例。11例因临床症状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23例仍有严重腰痛,其中15例再次接受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后腰痛缓解;132例有轻微腰痛,继续坚持郑氏运动疗法后腰痛缓解;87例基本无腰痛。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可有效缓解腰痛,促进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以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5~86岁,中位数69岁。腰椎侧隐窝狭窄部位,L4~L520例、L3~L410例、L2~L33例。左侧16例,右侧1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单侧下肢疼痛,轻微腰痛或不伴腰痛,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3分;单侧坐骨神经支配区的痛觉敏感或减退,或伴坐骨神经支配肌肉的肌力减退。病程3~6个月,中位数4个月。记录手术前后患者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综合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56 min,中位数123 min。所有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手术治疗的28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2例;年龄29~81岁,中位数52岁。病变节段L3~43例、L4~514例、L5S111例;髓核向头侧游离8例、向尾侧游离20例。均有腰痛,伴或不伴下肢疼痛麻木或间歇性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30%。记录手术前后患者腰部、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DI,采用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35 min,中位数87 min;术后住院时间2~9 d,中位数3 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腰痛VAS评分,术前(5.07±0.71)分、术后即刻(4.25±0.75)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收集的1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24~84岁,中位数63岁。病变位于左侧关节突关节6例、右侧关节突关节8例。病程1~36个月,中位数9个月。观察囊肿的位置、大小、MRI信号等情况。结果:14例腰椎关节突关节滑膜囊肿均为单发囊肿,其中囊肿位于椎管内12例、椎管外2例;囊肿位于L1~L21例、L2~L32例、L3~L42例、L4~L57例、L5S12例。囊肿最大径线为4.1~13.6 mm,中位数8.6 mm。2例囊肿在T1WI和T2WI上表现为等或长T1、短T2信号,9例囊肿在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例囊肿在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表现为长T1、混杂T2信号,2例囊肿在T1WI和T2WI压脂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关节突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采用经关节突入路UBE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DLS合并LSS患者47例。男19例,女28例。年龄62~79岁,中位数69岁。L3滑脱合并L3~4椎管狭窄2例,L4滑脱合并L4~5椎管狭窄27例,L5滑脱合并L5S1椎管狭窄1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压症状;经反复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病程2~12年,中位数4年。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观察滑脱椎体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采用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磁共振(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月—2022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分析该病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压神经根以L4、L5、S1为主,其中L4占比最高,为46.25%;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为主,分别占42.5%、22.5%、20%、15%。结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创新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斜扳手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43例DLSS患者,均合并L4椎体旋转移位。男20例,女23例;年龄55~65岁,中位数60岁;病程(9.6±3.3)周。均采用腰椎斜扳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Logan脊柱X线分析系统测定患者的L4椎体旋转移位距离和腰骶前凸角。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JOA腰痛疾患评分变化值与L4椎体旋转移位距离变化值、腰骶前凸角变化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JOA腰痛疾患评分高于治疗前[(16.30±1.04)分,(23.44±1.74)分,t=29.872,P=0.000]、L4椎体旋转移位距离小于治疗前[(1.68±0.15)mm,(0.29±0.08)mm,t=48.2...  相似文献   

15.
胸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少见,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的0.25%~0.75%。随着MRI、CT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近年来对于本病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自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后侧经椎板及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五福饮对大鼠尾部退变椎间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12周龄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福饮组,每组16只。针刺模型组、五福饮组大鼠尾部椎间盘并向椎间盘内注入肿瘤坏死因子-α,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造模开始后4周)五福饮组以20 m L·kg-1剂量的五福饮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分别于造模成功后及药物干预8周后从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采用麻醉过量法处死后,完整取下Co5~6椎间盘及其相邻两侧椎体,行Micro-CT扫描测量椎间相对高度,采取HE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椎间盘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srin and metalloprote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Ⅰmotifs,ADAMTS)-5基因的表达。结果:(1)椎间隙相对高度。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Co_5~Co_6椎间隙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56.37±11.32)%,(55.63±12.76)%,F=22.148,P=0.000];空白对照组Co_5~Co_6椎间隙相对高度高于模型组和五福饮组(P=0.000,P=0.000);模型组Co_5~Co_6椎间隙相对高度与五福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药物干预8周后,3组大鼠Co_5~Co_6椎间隙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50.35±10.72)%,(80.84±9.43)%,F=31.492,P=0.000];空白对照组Co_5~Co_6椎间隙相对高度高于模型组和五福饮组(P=0.000,P=0.000),模型组Co_5~Co_6椎间隙相对高度低于五福饮组(P=0.001)。(2)椎间盘组织形态。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五福饮组大鼠Co5~6椎间盘均明显退变,表现为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纤维环排列紊乱且出现裂隙,纤维环与髓核交界区变窄。药物干预8周后,模型组大鼠Co5~6椎间盘退变更明显,而五福饮组大鼠Co5~6椎间盘退变情况明显改善,可见较多髓核细胞,细胞排列尚均匀,纤维环胶原走向清楚,纤维环与髓核交界区较宽。(3)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Co5~6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0.21,2.87±0.41,2.73±0.42,F=18.806,P=0.001);空白对照组Co5~6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和五福饮组(P=0.000,P=0.001);模型组Co5~6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表达量与五福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药物干预8周后,3组大鼠Co5~6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17,2.64±0.33,1.51±0.31,F=26.616,P=0.000);空白对照组Co5~6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和五福饮组(P=0.000,P=0.002),模型组Co5~6椎间盘组织β-catenin基因表达量高于五福饮组(P=0.001)。(4)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的表达。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Co5~6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0.14,2.34±0.25,2.42±0.28,F=47.786,P=0.000);空白对照组Co5~6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和五福饮组(P=0.000,P=0.000);模型组Co5~6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表达量与五福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药物干预8周后,3组大鼠Co5~6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0.27,2.45±0.29,1.38±0.13,F=6.053,P=0.022);空白对照组和五福饮组Co5~6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00,P=0.027);空白对照组Co5~6椎间盘组织ADAMTS-5基因表达量与五福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五福饮可缓解大鼠尾部椎间盘组织退变,恢复椎间隙相对高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下调椎间盘组织中β-catenin和ADAMTS-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补肾通痹汤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痹汤中西结合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水平、疼痛分级情况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血清钙(Ca)、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1)、β-CTX及β-Crosslaps、甲状旁腺激素(PTH)、活性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间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2、L3、L4骨密度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椎间盘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专利证书号:ZL02132394.1;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61K35/78]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椎间盘膏与常规牵引疗法做对比,分别对2004年以来随机的12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进行3个月的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5.00%,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椎间盘膏对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自身悬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全  李永伟 《陕西中医》1994,15(11):488-488
采用自身重量县吊牵引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50例,治愈率64%,总有效率98%,提示本法对本病有促进椎间盘归位、缓解神经根压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钙化与颈椎曲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颈椎病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有无项韧带钙化分为2组,测量项韧带钙化的程度,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丢失评分、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伴随症状之间的差异;根据C2~C7 Cobb角将颈椎曲度分为前凸型、直型和后凸型3种。分析项韧带钙化及程度与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影响项韧带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90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钙化发生率为61.38%,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1.62倍,共229个颈椎节段发生了项韧带钙化,依次为C5/6(39.3%)、C4/5(38.0%)、C3/4(15.3%)、C6/7(5.7%)和C2/3(1.7%)。项韧带钙化组患者的年龄、C2~C7 Cobb角、Jackson应力曲线、椎间隙高度丢失评分与无项韧带钙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