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生猪胰腺经胶原酶消化,分离纯化得纯净胰岛。用BaCl_2交联一步法微囊技术包裹该胰岛,所得微囊直径500~700μm,每个微囊含1~3个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5例,每例移植胰岛数为13±2万,术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受体血糖移植前为18.2±3.74mmol/L,用药后降至8.14±2.06mmol/L,血清C肽由113.5±58pmol/L升至247±83pmol/L。外源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从移植前的64±15.48U/d减至27.2±9.44U/d。提示采用微囊化新生猪胰岛异种移植,能有效地纠正患者高血糖,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证明海藻酸钠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和生物膜性能,可有效地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大鼠胰岛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进分离与纯化方法,以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力的大鼠胰岛。方法:用改良的酶法分离、Dextran梯度法纯化大鼠胰岛。用DTZ法判定胰岛纯度;用AO/PI法判定胰腺存活率;用大鼠胰岛移植于STZ糖尿病小鼠法判定其功能。结果:雌、雄性SD和Wistar大鼠间胰岛形态无明显差异。Ⅴ型和Ⅺ型胶原酶对大鼠胰岛分离效果相似;分离以0.1%胶原酶分次消化、作用30min为宜,细胞存活率达90%。纯化用22%—16%—14%—9%梯度所获得胰岛的纯度>90%。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可使其血糖从移植前的(26.70±2.53)mmol/L降低至(13.98±3.92)mmol/L,维持2~3d。结论:所改进的制备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力的大鼠胰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移植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后,移植物生理功能以及副反应的特点。方法:化学药物诱导制作犬的糖尿病模型后,将分离、纯化及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测定移植前后糖尿病犬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水平以及葡萄糖刺激血清C肽、肝功能及CD4/CD8的变化,并于移植6月后对移植受体肝、胰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移植后模型犬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胰岛素用量减少,移植6月后2犬停用胰岛素,并维持血糖正常达180d之久;移植后肝检查无明显变化,胰腺检查见凋亡胰岛无再生现象。结论: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能纠正异种动物犬糖尿病模型的高血糖状态,不发生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报道免疫薄弱区肾囊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6例。2例停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例停用胰岛素已达39个月)。另外4例每日胰岛素需要量也大为减少。全部6例患者空腹血浆C─肽水平由移植前的0.184±0.06Pmol/ml升至移植后的0.376±0.O6Pmol/ml(P<0.01);餐后2小时血浆C─肽水平由移植前的0.334±0.09Pmol/ml升至移植后的1.094±0.13Pmol/ml(P<0.01).空腹血糖由移植前的13.2±2.59mmol/L降至移植后的7.60±0.72mmol/L(P<0.01);餐后2小时血糖由移植前的17.7±4.2mmol/L降至移值后的9.90±o.89mmol/L(P<0.01).本研究提示,肾囊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移植物可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用四氧嘧啶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予小鼠按一定比例配伍的维生素E、C、B_2,观察其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E、C和B_2联用能有效地降低小鼠的高血糖,其血糖值(35.51±6.02mmol/L)明显低于四氧嘧啶组(52.58±8.03mmol/L),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微胶囊 (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对大鼠糖尿病异种胰岛组织移植的免疫隔离作用。方法 糖尿病大鼠 30只。随机分为 5组 :( 1)微囊组 ;( 2 )未包囊组 ;( 3)空囊移植组 ;( 4 )生理盐水组 ;( 5 )糖尿病组。每组各 6只。微囊组用微囊化的小鼠胰岛细胞注入糖尿病大鼠腹腔内。未包囊组用纯化后的胰岛细胞注入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空囊移植组用与微囊组数量相同的空微囊注入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生理盐水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糖尿病大鼠的腹腔内。糖尿病组对糖尿病大鼠不行移植操作。各组大鼠分别于移植后 2h、4h测量血糖 ,以后每天测定血糖 1次 ,1周后改为每 10d测 1次 ;同时称量体重 ,观察饮水量及尿量 ,直至空腹血糖高于 19.3mmol/l定为胰岛移植物排斥。结果 糖尿病组、空囊移植组及生理盐水组大鼠血糖无明显变化 ;微囊组糖尿病大鼠异种胰岛移植 2h后血糖明显低于未包裹组 ,下降幅度为 8~ 12mmol /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未包裹组血糖下降仅维持 2~ 3d ,微胶囊组血糖下降可持续 5 6~ 12 0d ,两组持续天数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移植后 1个月从腹腔回收的微囊胰岛呈圆型、表面光滑 ,无明显纤维组织包绕。囊内胰岛DTZ染色呈桔黄色。结论 微胶囊制作技术可明显延长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制备供体特异性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e),探讨T细胞疫苗免疫(T cell vaccination)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Balb/c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用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无菌分离纯化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制备Balb/c小鼠针对Wistar大鼠的T细胞疫苗:实验随机分为三组,G1:糖尿病小鼠对照组;G2:胰岛细胞移植组,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移植+1640培养液(对照组);G3:胰岛细胞移植加T细胞疫苗免疫组,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T细胞疫苗(实验组),于d1,d7,d14,d21实验组Balb/c小鼠接种TCV(1×107/mL),对照组用1640替代。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5d分别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胰岛细胞移植:将Wistar大鼠的胰岛按1200。1500IEQ/kg经肝门静脉导入小鼠体内,移植后观测血糖和体重变化。结果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可以诱导I型糖尿病小鼠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且维持一段时间,对照组小鼠移植后(5.12±1.36)d即发生排斥,实验组移植物存活时间达(20.25±3.45)d。结论TCV能够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是一种潜在诱导异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移植微囊化新生猪胰岛细胞后 ,移植物生理功能以及副反应的特点。方法 :化学药物诱导制作犬的糖尿病模型后 ,将分离、纯化及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 ,测定移植前后糖尿病犬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水平以及葡萄糖刺激血清C肽、肝功能及CD4 /CD8的变化 ,并于移植 6月后对移植受体肝、胰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移植后模型犬血糖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 ,胰岛素用量减少 ,移植 6月后 2犬停用胰岛素 ,并维持血糖正常达 180d之久 ;移植后肝检查无明显变化 ,胰腺检查见凋亡胰岛无再生现象。结论 :微囊化的新生猪胰岛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入糖尿病犬的肝内 ,能纠正异种动物犬糖尿病模型的高血糖状态 ,不发生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胶囊大鼠胰岛皮下移植治疗化学性糖尿病小鼠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大鼠胰岛共微囊对提高囊内胰岛存活率的作用。方法选取皮下预血管化化学性糖尿病C57BL/6雄性小鼠模型20只,行大鼠胰岛微胶囊小鼠预血管区域皮下移植。随机均分为4组。A组,bFGF与大鼠胰岛共微囊移植;B组,微胶囊大鼠胰岛移植;C组,大鼠胰岛移植;D组,空囊移植。观察受体小鼠的血糖和体重变化,移植后8周将糖尿病小鼠处死,取出微胶囊,用双硫腙(DTZ)染色法判定和比较微胶囊内大鼠胰岛存活数。结果A、B组移植1周以后血糖均较移植时显著下降(P值均<0.01),C、D组移植后血糖与移植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小鼠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糖尿病小鼠体重均在移植后1周下降,移植后2周开始上升;C、D组移植后体重持续下降。移植后8周,A组胰岛存活数为(32.6±5.1)个,显著高于B组的(17.8±4.3)个(t=8.22,P<0.01)。结论小鼠皮下预血管化微胶囊大鼠胰岛移植可有效缓解化学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状态,移植效果明显优于裸胰岛皮下移植,bFGF与大鼠胰岛共微囊可明显提高微胶囊内胰岛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胰岛异种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根据免疫隔离原理,采用琼脂糖和胶原包被大鼠胰岛,并将其植入糖尿病小鼠体内,观察受者的血糖变化。结果显示,接受大囊包被胰岛移植后,923%(36/39)的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正常,在不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受者正常血糖持续时间达1258±579天,而对照组正常血糖持续时间仅675±299天;受者耐糖曲线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术后103天取出植入的大囊包被胰岛未见组织反应及纤维化。提示大囊包被胰岛不仅能纠正受者的糖代谢紊乱,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而且能有效地防止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眼病的组织结构变化与防治的研究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观察糖尿病鼠形成糖尿病性眼病的组织结构变化,共76例,非胰岛细胞移植组有67%出现白内障,并在出现白内障前,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微血管增多和扩大,虹膜和睫状体上皮细胞退变.胰岛细胞移植组未见1例白内障,提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由于血糖过高,葡萄糖通过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多引起外;还可能由于糖代谢紊乱造成眼的微血管变化,睫状上皮细胞退变,引起眼房水产生和循环不良所致.胰岛移植能较好纠正糖代谢紊乱,防止糖尿病性眼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小鼠胰岛α细胞的缺失对移植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G  Ye L  Li J  Yang W  Lo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27-1431
目的 探讨胰岛α细胞的丢失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人胰岛分离过程中 ,经胶原酶的过度消化造成胰岛周边α细胞缺失 ,用免疫组化及胰岛素 /胰高糖素含量分析予以证实。在体外 ,检测葡萄糖刺激引起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分泌 ;在体内 ,评价胰岛移植后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 ,并研究胰高糖素对α细胞缺失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 胶原酶的过度消化引起胰岛周边的α细胞丢失 ,使分离胰岛内胰岛素 /胰高糖素比值明显升高。与正常胰岛相比 ,α细胞缺失胰岛对葡萄糖刺激产生的胰岛素明显降低 ,胰岛素释放在正常胰岛和α细胞缺失胰岛分别为2 2 2 7uU/ml± 32 1uU/ml和 12 4 6uU/ml± 12 6uU/ml(P <0 0 1)。在体内 ,移植α细胞缺失的胰岛到糖尿病的C5 7/BL小鼠后不能有效地纠正动物的高血糖 ,胰岛移植后的平均血糖浓度在正常胰岛组和α细胞缺失胰岛组分别为 :8 9mmol/L± 1 98mmol/L和 2 1 3mmol/L± 2 2mmol/L(P <0 0 1) ,而给予外源性的胰高糖素可以在体外及体内明显改善α细胞缺失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论 胰岛α细胞的缺失明显降低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用外源性的胰高糖素可以改善α细胞缺失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Wang L  Yuan CH  Zhao Y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6):1850-1853
目的探讨培养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较高糖浓度(33.3 mmol/L)且含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新生大鼠胰腺组织,得到可增殖传代的细胞;然后转入较低糖浓度(13.2 mmol/L)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7 d;以电镜、双硫腙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放射免疫(胰岛素测定)等方法鉴定培养细胞并利用裸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培养细胞在体内对于血糖的影响。结果培养细胞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标记神经生长素3阳性;经低糖培养基培养后,双硫腙染色阳性细胞比率由10%±3%提高至32%±6%,胰岛素分泌能力上升,由(22.7±3.6)μU/ml升高至(26.0±2.2)μU/ml,P<0.05,糖浓度20 mmol/L。体内实验证实培养细胞能够延长裸鼠糖尿病模型的生存期(10.0 d vs 5.6 d,P<0.05)。结论特定糖浓度培养基有利于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的培养,其中低糖培养基有利于促进内分泌前体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Ricordi人胰岛分离技术分离和纯化人的胰岛,并进行功能和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获得6例成人尸体胰腺组织供体,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纯化胰岛,并分析胰岛的数量、纯度和活力.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胰岛内分泌细胞的组成和分布;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移植后的动物血糖水平.并对分离胰岛的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分离纯化后的胰岛数量为(22.9±3.1)万IEQ,纯度为(59.0 ±8.9)%,活力为(89.0±3.0)%.免疫荧光显示,胰岛由4种内分泌细胞组成并呈正常分布.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刺激指数为8.1 ±4.0.胰岛移植于糖尿病裸鼠后,血糖在3 d后降至正常水平并维持超过30 d.分离胰岛样本的各项安全性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结论 采用Ricordi人胰岛分离技术分离和纯化的胰岛在形态、结构、数量、纯度、活力、体内外功能以及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临床胰岛移植的标准,为开展临床胰岛移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纯化小鼠胰岛细胞的优良新型方法,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胰岛分离及检测:采用胆总管内胶原酶逆行灌注消化胰腺的方法分离胰岛,淋巴细胞分离液单一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台盼兰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来检测胰岛功能.(2)胰岛移植:空白对照组(n =12),糖尿病鼠组(n=12),对糖尿病鼠组行同种异体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 %,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3).糖尿病小鼠经胰岛移植后,1~3 d内,血糖均降至11.1 mmol/L以下.结论:采用新改进的分离纯化胰岛方法,可获得高质量、高功能的胰岛细胞.经同种异体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胰岛移植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行人胰岛小鼠移植及人胰岛同种异体移植提供重要试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50例并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血糖分为两组,组1患者30人,血糖〈8.3mmol/L,平均(7.64±0.51)mmol/L;组2患者20人,血糖均〉8.3mmol/L,平均(11.24±0.60)mmol/L。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记录术后视力,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周及3个月视力≥0.5者,组1和组2分别为70%、57%;79%、66%。早期并发症I:OL表面色素、前房渗出膜形成、角膜水肿、瞳孔后粘连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haco+后房型IOL植入术是糖尿病白内障获得视力的重要手段,血糖浓度低于13.0mmol/L对手术效果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的释放形式和转运途径及其功能意义。方法对小鼠胰组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小鼠胰岛散在分布于胰腺小叶之间,主要由A、B两类内分泌细胞组成。胰岛内部和周围存在丰富的有孔型(50nm)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内皮为开放连接型(0.5~1.5μm),只存在于胰岛周围。胰岛细胞内含大量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200~500nm),常见许多分泌颗粒靠近细胞膜或突出于细胞表面。在胰岛细胞周围的组织间隙内,也常见到与胰岛细胞内相似的分泌颗粒。结论小鼠胰岛细胞多肽激素分泌颗粒连同颗粒被膜整体释放;释放入胰组织液中的多肽激素或分泌颗粒,更易通过淋巴管随淋巴转运,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使用自制胰岛素滴鼻剂滴入一组正常家兔鼻腔后,在不同时间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中胰岛素浓度及用Folin—Malmoros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表明,滴药后,血中胰岛素浓度增高,于30分钟达最高值;血糖浓度降低,于60分钟达最大值。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降血糖效应均持续3小时以上,并且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及探讨胰腺外分泌细胞对胰岛移植物的损伤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采用胆总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联合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方法来分离纯化胰岛,人工挑取胰岛细胞并收集胰腺外分泌细胞.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BALB/C小鼠成为糖尿病小鼠.单纯移植组(n=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极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共同移植组(n =10)每只小鼠于左肾被膜上下极同时移植胰岛细胞250个和等体积的胰腺外分泌细胞,持续观测血糖及生命体征变化,1个月后切除左肾并继续检测血糖.(2)体外实验:利用双硫腙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来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利用台盼蓝染色鉴定胰岛细胞的活性,以及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测胰岛功能.结果:(1)胰岛移植后,单纯移植组及共同移植组血糖均逐步降至正常,共同移植组较单纯移植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迟,移植术后第2,3,4,5天,单纯移植组受鼠血糖低于共同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两组受鼠左肾3d后,两组受鼠血糖均>21 mmol/L.(2)每只小鼠可获得150~200个高质量胰岛,纯度及活性均高于90%,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SI=2.90).结论:(1)成功建立糖尿病小鼠左肾被膜下同种异体胰岛细胞与胰腺外分泌细胞共同移植动物模型.(2)胰腺外分泌细胞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会延迟植入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58、硬脂酸和结晶胰岛素所制成的滴鼻剂,滴入家兔鼻腔后,在不同时间测定其血糖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滴药后30分钟出现血糖浓度的降低,60分钟达最低值,降血糖效应持续二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