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氮唑核苷治疗登革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以发热 ,皮疹 ,肌肉骨关节剧烈疼痛 ,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表现。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和对症处理。近年有部分报道使用抗病毒药治疗 ,能缩短本病病程。 2 0 0 0年 6月至 10月 ,本院共收治登革热患者 14 4例 ,对其中部分患者使用抗病毒药三氮唑核苷治疗 ,观察病程恢复情况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及分组全部患者均为该年度流行区内、流行季节本院住院患者。患者具有典型临床症状、体征和化验相应诊断指标 ,全部患者临床分型均为典型登革热 ,无出血型、休克型、脑型。全体…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IFNα)是丙型肝炎的唯一治疗药物。用 IFNα长期皮下给药治疗后,使约50%以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恢复正常,但停止治疗后能保持正常的仅10~20%。三氮唑核苷(rib-avirin)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具广泛的抗 DNA 和RNA 病毒活性。作者采用口服本品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评估临床效益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氮唑核苷引起黄疸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作者在应用该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中,2例发生黄疸,报告如下。例1.男,34岁。诊断: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前皮肤、巩膜无黄染,ALT(丙氨酸转氨酶)<30U(正常值<30U),γ-GT(γ-谷氨酰转肽酶)95U  相似文献   

4.
64例均符合1975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热,低血压休克、出血及氮质血症,经过降温,抗休克及利尿等综合治疗,痊愈58例,死亡2例,4例留有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α对减轻慢性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和炎症程度有效。不幸的是干扰素并非都有效,疲劳、抑郁、骨髓抑制以及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病等副作用往往限制了它的应用。三氮唑核苷是一核苷类似物,对RNA病毒包括HCV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本文报道了三氮唑核苷治疗13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达6个月的初步研究结果。病人与方法:受试者为成年慢性丙型肝炎感染患者、血清抗-HCV阳性或肠道外接触虹液或血制品者。入选前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至少6个月,两次血清ALT检查(相隔至少1个月)值是正常上限的两倍以上。肝活检后,口服三氮唑核苷每日二次,6个月为一疗程。冶疗开始600mg/d,2个月后剂量增至1000mg/d,4个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血热(EHF)的处理原则是: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根据其病理生理改变,早期以抗病毒及合理的液体治疗为主。对休克,肾功能不全和出血等进行预防性综合治疗。现将近年来本病的治疗进展介绍如上。 1 抗病毒及免疫法 EHF病毒是引起本病的始动因素,其发病学特点是“原发性损伤,一次性打击,自限性过程。因而早期从患者体内清除EHF病毒是减轻病理损害的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儿年来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的治疗进展。一、液体疗法由于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金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害,引起血浆外渗和电解质丢失,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高烧、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又加重病人摄入量不足和内环境紊乱。此外,本病早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变化引起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聚集,血液粘滞度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现状许光瑞,王嘉瑞流行性出血热(EHF)治疗发展与发病机制研究密切相关。研究证实[1],病毒进入人体后,在血循环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的细胞内大量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病毒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血...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成文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1):777-779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三例,本文介绍其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对此三例的传染媒介及传播途径进行分析,1例有进食鼠肉史,属消化道传播。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机制复杂,并发症及伴发病多见。城市居民由于体内抗EHFV免疫功能低,病毒入侵后,可引起强烈的变态反应,发病率虽低,呈散发  相似文献   

11.
例1:女,17岁。患者以发热、全身痛6天入院。检查:眼睑浮肿,三红征( ),胸前有出血点,腋下呈条索状。肾区叩痛著,余无异常发现。白细胞21,000,中性20%。淋巴80%;尿蛋白( ),血尿素氮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1年无选择的应用长春新硷(VCR)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3例,其中发热期及后期49例,休克期1例,发热与低血压重叠3例。按1975年全国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轻型10例,中型18例,重型25例。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8月至1992年8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4~71岁,以20~40岁为多;主要表现有发热、“三红”、“三痛”症状,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粘膜出血点及五期经过。1.治疗方法:①发热期治疗: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避免应用发汗解热药,以免诱发休克,忌用一切肾损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所致的尿毒症及其并发症,是近年来EHF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试用苄胺唑啉与多巴胺治疗EHF 的ARF7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病例选自笔者医院1989年5月至1991年6月间  相似文献   

15.
0033 流行性出血热特殊临床类型2例报告白延令中级医刊(10):15,1980 本文报告了2例临床表现较特殊的出血热病者。其一,全身如猩红热样潮红,咽拭未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作者认为全身潮红可能为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损伤和毒血症反应所致。其二,在多尿期24小时尿量达20,600ml。每日小使最多时达29次,一次尿量可高达1,000ml,多尿期持续48天。高峰为第10~  相似文献   

1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间断发热5天,恶心呕吐3天,少尿2天,晕厥1次"于2013年7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无手术、外伤史,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月经规律,育有1女孩。患者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0℃,伴乏力、食欲差,当地诊所给予静脉滴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差。入院前3天出现恶心、呕吐,2天前出现少尿,尿量300 ml/日,  相似文献   

17.
0965 免疫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王嘉瑞等上海医学4(1):1,1981作者于1973年及1978年先后用免疫疗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6例,分三组:(一)环磷酰胺组,60例,男52例,女8例。按《实用内科学》的标准分型,轻型3例,中型33例,重型24例,用环磷酰胺200毫克溶于生理盐水20毫升作静脉推注,每日一次,疗程3~4天。(二)环磷酰胺加党参、黄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所致的尿毒症及其并发症,是近年来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近年来某地区收治的出血热患者816例,死亡51例,其中死于休克期9例占17.65%,少尿期25例占49.02%,移行阶段6例占11.76%,多尿期10例占19.61%,恢复期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即约半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尿毒症阶段。在尿毒症阶段死亡的25例中,死于消化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大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与病情轻重有关。轻度出血无须特殊处理;重者可发生致命的腔道大出血或颅内、腹膜后或肾脏自发性破裂出血。1979~1980年西安地区某单位收治重型、危重型出血热患者320例,其中31例死于大出血,占病死总数的27.68%(31/112),所以预防和控制大出血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4年来我院用西米替丁治疗流行74性出血热(EHF)上消化道出血,结果比用一般方法疗效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EHF 诊断标准按1986年“全国 EHF 防治方案”诊断标准。ElisA 法测得 EHF—IgM 阳性。上消化道出血标准 (1)呕吐物为咖啡色或有血液。(2)柏油便。(3)排除肠道出血。(4)DIC 实验室指标阴性。本文134例为无 DIC 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年龄12~65岁,平均28岁。男92例,女44例。134例随机分对照组60例,治疗组7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入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