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中,随着德军“虎”式、“豹”式等一系列重型坦克投入战场以后,德军重型坦克救援车辆的短缺问题就显得日益严重了。从1943年开始,随着战场态势的改变,频繁的撤退行动对于救援车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德军原有的Zgkw.18t(Sd.Kfz.9)半履带救援车用于Ⅲ号、Ⅳ号坦克的拖拽救援是足够了,可是对于德军“虎”、“豹”式这类重型坦克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三辆救援车才能拖动一辆。  相似文献   

2.
康路 《模型世界》2009,(6):6-11
它没有“豹”式、“虎”式坦克的赫赫威名,但却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也是二战期间始终伴随德军兵将冲锋陷阵的忠实“老兵”。它对于各位同好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就是德国Ⅳ号坦克。  相似文献   

3.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期间,先后研制出KV、T34等系列坦克,随着战争不断的扩展与深入,急需一种火力强、机动性能和装甲防护性好的重型坦克,用于对付德国的豹式与虎式重型坦克,于是,以KV系列为蓝本,在1943年秋研制出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JS-1型重型坦克,随后又生产出JS-2型,最后在该坦克底盘的基础上设计安装了122mm与152mm的加长榴弹炮,被称为JSU/122和JSU/152自行火炮,该榴弹炮曾经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创造了一个火炮团一次摧毁德军12辆“虎”式重型坦克和1辆“象”式坦克歼击车的记录,JSU/152自行火炮战斗全重41.8t,乘员5名,一门MJ1-20型152mm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2号”(JS-2)是二战后期苏军最优秀的重型坦克,它战斗全重46.25吨,乘员4人,发动机功率为520马力,最大公路行程240公里。此型坦克采用分装式弹药,备弹28发。其使用的D25T122毫米43倍口径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距离之内击穿160毫米的钢板,这足以击毁德国的“黑豹”和“虎”式重型坦克。它在比德军“虎王”重型坦克轻了近20吨的情况下,却能做到性能与“虎王”旗鼓相当,加上战时苏联可怕的生产能力,相比较“虎王”4倍以上的产量使其成为了战场上德国装甲师团最可怕的克星。“斯大林2号”坦克被人们称为“胜利”坦克,它作为苏军装甲力量的…  相似文献   

5.
二战中期以后,由于德军在东线战场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逐渐变攻势为守势。而苏联工业逐渐发展到高峰,各种战车源源不断地从工厂开赴战场。数量上的差距对德军更是形成沉重的压力。德军急需一种性能优异、装甲防护良好、火力强大的武器,以质量对抗苏联人的数量优势。于是“斐迪南”坦克歼击车诞生了。“斐迪南”使用的是波尔舍公司在“虎”式重型坦克的竞争失利、但已经生产出的90辆底盘上加以改造的底盘。车体前装甲厚达200毫米,战斗室正面也达到了200毫米,侧后部也有80毫米厚。火炮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71倍口径88毫米大炮。由黑尔特公司生产。其火力可以在2000米射程上的任何角度摧毁所有的苏联坦克!“斐迪南”装备部队后立即参加了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予了苏军沉重打击。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德军针对作战中出现的问题,对剩余的50辆“斐迪南”进行了改造.加装了近战机枪、车长指挥塔以及更多的电台;改进了圆弧形带防滑齿的新式履带,并涂布了防磁涂层;除此之外还做了其他一些小改进。改造后的车辆就是著名的“象”式坦克歼击车,并被德军立刻投入到了意大利战场,让盟军也领教了这种可怕的武器,并一直服役到大战结束。  相似文献   

6.
小巴 《模型世界》2006,(3):20-22
历史1941年在德军装甲部队T-34等苏军坦克强大攻势压力下,希特勒要求波尔舍公司和亨舍尔公司提供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以应对苏军的坦克。1942年8月29日,“虎Ⅰ”第一次出现在502重型坦克团第一连,当时该坦克团一连位于列宁格勒。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团中又出现了“虎”Ⅰ式坦克的身影。接着“虎Ⅰ”被陆续装备到一些重型坦克部队,它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945年4、5月,“虎Ⅰ”参加了柏林的防御战。“虎Ⅰ”装备的88mm炮威力巨大,这使其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它那厚重的装甲几乎坚不可摧。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  相似文献   

7.
为消灭德军主力立下汗马功劳1941年6月,德军三个主力集团群共305万兵力大举进犯苏联,苏军处于极其不利的态势。1942年,德军在东线投入新式重型坦克——“虎I”。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苏军没有任何一款战车或火炮可以与其对阵。1944年初,苏军装备了少量最新的JS-1(即斯大林-1型)坦克。它由KV重型坦克发展而来,由于火力等其他方面的原因,JS-1依然不是“虎I”的对手。但为了对抗“虎”式坦克,苏军先后研制了T34/85与JS-2型坦克。1943年苏军开发了JS-2重型坦克,1944年春,由车雅宾施克的基洛夫施基工厂生产。在此以后又对其进行了合理化改…  相似文献   

8.
1944年春苏联红军新型JS/2重型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它与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相互抗衡着并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并没有因此停顿下来,而一种全新的坦克正在研制之中。以设计重型坦克而闻名的科京设计局技术人员正展开着一系列的攻关研究,其设计亮点在于新车型的车首上装甲由两块很大的装甲钢板焊接而成,中间突起,这样可以使车首前装甲在面对从前方入射的炮弹时获得更大的倾角,增加炮弹的跳弹概率,而炮塔则采用了工程师库切琴设计的球形炮塔,主武器仍然是1门122毫米火炮,这种球形炮塔犹如一个扣过来的铁锅,它有点…  相似文献   

9.
虎落平川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武装党卫军第101重型坦克营匆忙开往Falaise地区阻击盟军。失去了制空权,辉煌的战绩也掩盖不住失败的命运,此时的德军已危在旦夕,局部的胜利只是拖延些时间而已。“101营”虽延缓了盟军的进攻,但自身损伤惨重。009号“老虎”怎么损失的?好像没个确切的说法,正好可以发挥我的想像力。此场景设定为009号指挥“虎”经过恶战后燃料不足,一辆SWS牵引车紧急来送补给。一队英军突袭了德军……“虎式”坦克是我的最爱,我第一个模型就是制作的爱德美的“虎”。这次制作的是“龙”的3合1后期“虎”,制作过程非常舒服,它是我…  相似文献   

10.
终极M1     
Tank从诞生之日起,就改变了陆地作战的方式和战争格局,它带给步兵进攻的勇气和战胜敌人的信心。从第一辆坦克诞生至今,它一直在战场上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它拥有火力强大的火炮、厚重的装甲、无可比拟的越野机动性,这些都是我对其着迷的重要因素,我对重型战车更是情有独钟。从“虎”、“豹”、KV-1/2、jS-2/3、M26到当今的豹2-M1、“挑战者”都是笔者百做不厌的模型题材。本人多年来一直想自己设计制作一辆重型坦克模型,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后终于决定动手了。这是本人第一次尝试如此之大的改造工程。以前我都是制作一些真实坦克模型,…  相似文献   

11.
康路 《模型世界》2009,(9):6-11
众所周知,“豹”F是二战中“豹”式坦克系列的最后一个改进型号。它最容易被识别,它最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其新式的狭型炮塔。炮塔两侧的半球形测距仪也是“豹”F的一大特点。不过,德军最终也没有生产出一辆真正的“豹”F。  相似文献   

12.
撤退途中     
情景设定1944年8月中旬,第三帝国丧失了制空权和后勤补给,导致盟军完全控制了诺曼底。德军不得已将战场转移到了法国北部。进入10月,德军部分装备“虎式”坦克的部队开始从法国撤退到后方进行补给和休整,准备12月的反击。经过数日的颠簸,他们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镇,意外发现一辆早已被炸毁的装甲车,这一幕使士兵们明白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事。德军的武器在战斗中大量损伤,后方支援又出了问题,他们只好把这辆满身是伤的车一起拖回去修理。也许它会在12月的反击战中发挥作用。从道路上那名农妇的脸上,我们不难看出她对曾经深受的祖国的彻底失望和…  相似文献   

13.
关于“豹”G最终型 Pz.kpfwV“豹”G中型坦克无疑是二战中性能最优秀的坦克之一,与它的前两种型号相比1944年3月改进后的“豹”G型加强了车体装甲,改进了传动装置,增加了车内三防通风装置。“豹”G型的生产直到战争结束,产量达到了3740辆,它是“豹”式坦克系列数量最多的型号。但相对于“T-34”和M4“谢尔曼”坦克,“豹”式坦克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毫米,但70倍口径的炮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毫米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I坦克的88毫米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因此有了“消灭一辆‘豹’式需要五辆‘谢尔曼’”的说法。但其复杂的工艺不易维修,产量难以和“T-34”、M4“谢尔曼”坦克等盟军坦克相比,这因此成为它无法克服的顽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德军将强大的"虎王"重型坦克投入东线战场,苏联坦克设计师们意识到1944年初参战的斯大林-2重型坦克已经难以压制对手,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重型坦克,特别是要研制一种能够抵御德国88毫米超长身管坦克炮攻击的新式坦克。  相似文献   

15.
T34坦克被誉为二战时期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坦克,它也是产 量最大的几种坦克之一。1941年6月德军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 动时,T34是当时惟一可以有效抵抗德军装甲兵的坦克。1942年德军 先后研制出"虎"式、"豹"式坦克投入战斗,早期几款T34/76在战 斗中以往的优势逐渐丧失,到1943年12月一种全新的T34正式下线, 它被称为T34/85-I型。T34/85的炮塔采用了新的为KV-85重型坦 克设计的铸造炮塔,座圈直径1.56米,彻底解决了T34/76"小脑袋"、  相似文献   

16.
“豹”式坦克一直以来是模型制作者做得最多的一款模型。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老式的奥罗拉“豹”式坦克是当时惟一一款二战时期的坦克模型。事实上,那款V48的奥罗拉“豹”式坦克也是我做的第一件坦克模型! 自从那以后,一股生产“豹”式坦克套材的潮流开始形成。直到1987年,郡仕(Gunze Sangyo)推出一款(当时引起轰动)1/35多种材料的套件,它开模的精确度成为了当时“豹”式坦克的代表作。不幸的是:这款套材零售价超过了100美元,超出了模型制作者一次平均支出的费用,所以它是短命的。  相似文献   

17.
张璐阳 《模型世界》2010,(10):28-31
1942年8月苏联国防部获悉德军正在制造一种新型重型坦克,为有效应对未来的敌人威胁,苏联人在KV-85重型坦克原有基础上,由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厂设计处开发出一种装有85毫米口径坦克炮和厚重装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它被以当时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简写为JS。但是在之后的战斗中人们发现新型坦克的火力不足以克制德军“虎”式坦克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18.
正极初期型虎式最早出现在1942年的东线列宁格勒战场,也被成为"列宁格勒虎"。极初期虎共34辆,自1942年5月到1942年11月,主要装备国防军的第501重装甲营、第502重装甲营和第503重装甲营,其中最初的几辆极初期虎都被编入了502重装甲营,使其成为第一支装备虎式坦克的装甲部队。受好友所托,这次开一件大场景,描写1942年冬天,德军502重装甲营向列宁格勒行军的场面。行军的场景很容易做得太单调或者太混乱,因此制作的关键在于把小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车:喷火坦克是一种特殊兵器,它用自带的燃烧剂通过高压喷射出去,并由电火花引燃,形成一柱烈焰直扑敌军阵地、工事,杀伤人员、烧毁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给敌人造成强烈的心理恐惧,这是枪弹做不到的。二战期间,英、美、苏、德等国都装备了各式喷火坦克,这种武器盛行一时,尤其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用它来对付暗堡中的日军非常有效。德军当时也装备了若干种喷火坦克,其中“宝马”公司生产的“追猎者”喷火坦克是以其著名的坦克歼击车为蓝本,取消火炮加装喷火装置而成。它共生产了20辆,并在阿登战役中首次参战。该车特点鲜明,外形小巧精干,有…  相似文献   

20.
第三帝国战车的颠峰之作——虎王在战事逐渐衰败的1944年1月投入批量生产,虎王也被称为虎11型重型坦克。在苏德战场上,由于苏军的JS—2型坦克在性能等很多方面给予德军虎I型坦克以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