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血清因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C反应蛋白(CRP)、半乳糖凝集素-3(Gal-3)、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Gal-3、BNP等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LVEF较高,LVESD、LVED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射血分数轻度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ALD)、6 min步行试验(6MWD)、血清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NT-proBNP、ALD、6MWD、SCr及eGFR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射血分数中间值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NT-proBNP)、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浆内皮微粒(EMPs)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NT-proBNP、EMPs、sICAM-1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抑制心肌重塑,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阳飞  王芳  尹涛源 《安徽医学》2021,42(8):876-880
目的 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为CHF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三亚中心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08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均接受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联合贝那普利,观察组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比较两组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及血可溶性ST2受体(sST2)、B型尿钠肽(BNP)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差异,并记录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下降差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LVESV、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差值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LVESD、LVEDD、IVST、LVPWT、LVMI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ST2、BNP、hs-TnT下降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ST2、BNP、hs-TnT低于对照组(P<0.05);另两组不良反应及心源性猝死占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疗效确切,对CHF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心肌纤维化、心肌损伤改善显著,并能降低心力衰竭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9)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内径(LAD)]、血清学指标[血清脑钠肽(BNP)、高敏肌钙蛋白(hs-TnT)、基质金属蛋白内-2(MMP-2)]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为(52.86±9.56)高于对照组的(41.89±8.12),LVEDD为(57.03±9.02)mm、LVESD为(46.33±9.87)mm、IVS为(9.18±0.75)mm、LAD为(34.24±2.72)mm,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为(260.86±24.56)ng/L、hs-T...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99-102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cTnT、cTnI、hs-CRP、K+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6 MWT较对照组距离延长[(386.72±68.48)min vs.(339.59±69.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LVESD和LVEDD较对照组降低[(43.25±5.23)mm、(47.85±9.69)mm vs.(47.89±7.15)mm、(50.52±9.7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8.99±4.16)%vs.(40.73±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NT-proBNP、c TnT、cTnI、hs-CRP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与对照组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与美托洛尔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HFrE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采用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血生化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醛固酮]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NT-proBNP、醛固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螺内酯、美托洛尔治疗HFrEF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醛固酮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李珂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68-869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短期小剂量米力农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短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每搏量心脏指数(SV)]、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 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0.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CI、SV较对照组高,LVEDD较对照组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短期小剂量米力农应用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武警海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86例CHD合并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33 (IL-3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ESD分别为(50.25±3.26) mm、(40.15±3.60) 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5±2.80) mm、(48.30±3.15) mm,LVEF为(47.60±3.98)...  相似文献   

10.
俞婷  刘娜娜  钟青  苏涛 《陕西医学杂志》2023,(10):1407-1410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传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50例及ACEI/ARB组50例,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房颤复发率、左房内径、左房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再住院率。结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立即做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0%与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比较,左房内径、左房容积、LVEDD降低,LVE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再住院率低于ACEI/ARB组(10%与34%,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有7例出现血压偏低,药物减量后仍能坚持服药。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传统ACEI/ARB比较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改善心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左室射血分数≥40%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LVEF≥40%心衰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贝那普利片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脑利钠肽(BNP)、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IMT、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否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且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29例患者,观察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前后,其血压、心率、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NT-Pro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压、心功能分级、LVEF、LAD、LVDD、LVFS、NT-ProBNP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心率、LVPW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心功能,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平均压(PAMP)、右房压(RAP)]、血清sST2、sCD40L、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3个月后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7%,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6、P<0.039)。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t=9.052),LVEDD、LV...  相似文献   

14.
陈文威  陈淼林 《黑龙江医学》2022,46(11):1355-1357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TOL)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寻乌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加用TOL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抗利尿激素(ADH)、肾素活性(PR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1、4.498、4.181,P<0.05);观察组缓和治疗后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5、5.906、4.144、5.118,P<0.05);两组患者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TOL联合沙库巴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高龄HFrEF患者95例,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对照组47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组48例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6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月后NT-proBNP、GDF-15、Gal-3水平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月末KCCQ、MLHF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不良反应率4.17%(2/48)与对照组6.38%(3/47),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龄HFrEF患者,通过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调节心功能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常规治疗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储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2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心脏功能储备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观察组LVEF、6MW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hs-CRP、IL-6、TNF-α、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4%,低于对照组的2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相似文献   

17.
赵新宇  张力之  刘莉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1):154-158, 16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蚌埠医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MHD合并HFpEF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ACEI/ARB)类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起始剂量为50mg,2次/天,2周后增加剂量至100mg,2次/天。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并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N末端前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s walk test,6MWT)、血压水平、血钾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临床资料、心功能指标、心功能分级、6MWT、血压水平及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LVEF、LVEDD、LVESD、PAP、NT-pro BNP、6MWT及血压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血钾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6MWT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PAP、NT-pro BNP及血压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值比较中,LVEF、LVEDD、LVESD、NT-pro BNP、6MWT、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MHD合并HFpE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NYHK分级,改善血压水平、提高运动耐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结果。方法将48例CH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予贝那普利或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26例,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 25 mg/次,2次/d,若血压平稳,每2周剂量倍增,加至最大目标剂量(400 mg/d)。均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以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LVEDD、LVEF、NT-pro BNP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更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低于对照组的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CHF病人的临床疗效,其通过抑制心室重构,改善LVEDD,增加LVEF。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合rhBNP治疗,43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LVEF水平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F,观察组LVEDD低于对照组LVED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Ang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67%(42/43)]高于对照组[83.72%(36/43)](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3/43)]低于对照组[11.63%(5/4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重组冻干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98例CH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rhBN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r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