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家庭无效环境问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8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1066名有自伤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水平显著正相关;(2)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中起中介作用;(3)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对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在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中,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起中介作用,而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着这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查大学生自伤行为及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生命意义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对某省属高校8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大学生人口学信息及自伤行为发生情况等;采用生活目的测验(PIL)了解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显示:自伤行为检出率7.7%;54.6%的伴有自伤行为大学生无明确生命意义与目标;生命态度[OR=...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初步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个体应付方式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城市3所高校中不同年级学生共587人,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自杀自伤行为问卷,同时调查家庭环境和应付方式。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总体自伤发生率为11.6%,第一次出现自伤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4.34±3.692)岁;单因素分析发现自伤行为组的消极应对分值明显高于正常组(t=3.172,P=0.002),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表达与自伤行为显著负相关(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童年时父母的关系、从小由谁抚养以及因情绪低落而想到自杀(OR=0.303)可能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与童年的家庭环境以及消极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自立行为的影响,检验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祖辈谱系在中介模型中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问卷和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8050个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在控制幼儿年龄和性别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立行为;(2)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自立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祖辈谱系对中介模型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母系祖辈可以增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的正向影响。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对幼儿自立行为产生影响,且这一影响受到祖辈谱系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体验回避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25名中学生的自伤行为以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体验回避做了调查,分析中学生不同性别的自伤行为的差异,分析不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体验回避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及体验回避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作用。结果:不同性别中学生在自伤行为无显著差异(t=1.59,P=0.113);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相关不显著(r=0.028);体验回避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自伤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是完全通过体验回避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轨迹及性别效应,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2016级新生追踪4年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5372份。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的自伤行为量表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伤行为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3.57,P<0.001),大一阶段均分最高,大四阶段均分最低。LGMM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可分为缓解组(91.3%)和恶化组(8.7%)2个类型。同时,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有性别效应,恶化组的男生偏多(OR=1.56,95%CI:1.12~2.17)。结论:大学生自伤行为具有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高校要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交网站被动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并探索性别差异.方法:使用被动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会比较量表和流调抑郁量表(CES-D),对苏州大学40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交网站被动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两两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0.20,0.32;P<0.01),社交网站被动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477名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测量。结果:(1)家庭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心理弹性在家庭功能与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分别调节了心理弹性中介效应的前后路径。相较于男童,女童的心理弹性水平更容易受到家庭功能的影响,但心理弹性的增加更能显著减少男童问题行为的发生。结论:家庭功能对处境不利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过程,家庭功能的改善和心理弹性的提高,均有助于减少处境不利儿童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高职生累积家庭风险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以及同伴疏离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累积家庭风险问卷、同伴疏离问卷和学习倦怠问卷对3所高职院校的500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461份(92.2%).结果:高职生的学习倦怠存在性别(t=-3.91,P<0.001)和年级差异(F=21.84,P<0.001).高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有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大学生情绪面孔知觉的特点。方法:通过渥太华自我伤害问卷(1个月内至少1次)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半年内至少1次)确定NSSI行为。最终获得有NSSI行为(NSSI组)和无NSSI行为(对照组)的大学生志愿者各23、24名。采用2(组别:NSSI组,对照组)×4(情绪面孔:愤怒,开心,中性,惊讶)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两组在判断面孔效价(面孔表情为积极还是消极)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SSI组对所有情绪面孔效价的判断更快[(757±43)ms vs.(959±41)ms,P<0.01],但两组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判断开心表情效价的反应时最短,而判断惊讶表情效价的反应时最长(均P<0.001)。结论: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对情绪面孔效价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广州在校中学生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与中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一所,农村初中、高中各一所,抽取全体高一、二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618份,用自伤行为评价问卷和网络成瘾测试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施测。结果:(1)263名(16.3%)学生表示在过去6个月内曾有过SIB,其中157名(9.7%)有过1~5次,73名(4.5%)有过6次或以上;(2)1392名(89.2%)学生为互联网的正常使用者,158名(10.2%)为中度网络成瘾者,10名(0.6%)为重度网络成瘾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中度和重度成瘾学生比正常使用学生有高达2倍的自伤几率(95%CI=1.1~3.7)。结论: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的自伤行为可能较普遍,网络成瘾可能会增加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大学生囤积行为的影响,探究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和焦虑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个省1514名大学生,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结果:(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囤积行为。(2)体验回避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囤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焦虑敏感性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影响囤积行为的过程中具有调节效应,它调节了直接路径和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即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对囤积行为和体验回避的影响均随着焦虑敏感性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能够通过体验回避影响大学生囤积行为,且这一关系受到焦虑敏感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拟从校园被欺凌和羞耻感两个方面来探究非自杀性自伤,旨在讨论①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人口学差异情况;②校园被欺凌行为,羞耻感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③羞耻感在校园被欺凌与非 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初中生338名,以中学生羞耻感量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被欺凌分量表、青少年非自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亲子关系对小学儿童抑郁的影响,以及神经质人格与师生关系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亲子关系问卷、大五人格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912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亲子关系显著负向预测抑郁症状;(2)神经质人格在亲子关系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师生关系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即调节了亲子关系对神经质人格的影响。结论:亲子关系通过影响神经质人格进而增加小学儿童罹患抑郁的风险;提高师生关系质量可以降低不良亲子关系对小学儿童神经质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伤行为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应对方式,其核心问题是情绪管理障碍.在对自伤患者进行评估时,咨询师应重点关注行为的动机、共生性心理障碍、自伤史和自伤的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础,核心治疗目标是使当事人获得情绪管理技能.从治疗方法看,当前没有专门针对自伤的治疗,经实证检验最多的是认知行为类疗法,但没有发现哪种方法的疗效更优越.各种疗法在具体操作上有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像迫害经历对女大学生限制性进食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以893名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体像迫害经历量表、体像烦忧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及荷兰饮食行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女大学生体像迫害经历、体像烦忧及限制性进食行为彼此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体像烦忧在体像迫害经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进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在体像迫害经历对女大学生体像烦忧和限制性进食行为的影响路径上起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心理资本调节了体像迫害经历对女大学生限制性进食行为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体像烦忧影响女大学生限制性进食行为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资源—获取—发展模型和角色积累理论探讨员工家庭角色认同与其工作投入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角色认同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家庭—工作增益量表和积极情感特质量表对637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1)家庭角色认同对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工作增益在家庭角色认同与工作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情感特质调节家庭—工作增益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也调节家庭角色认同通过家庭—工作增益影响工作投入的间接效应。结论:家庭角色认同通过家庭—工作增益影响员工工作投入,积极情感特质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对于积极情感特质高的员工,家庭—工作增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留守初中生自伤行为及其与歧视知觉、希望感的关系。方法:选取1452名初中生(留守组780名,非留守组672名),采用自伤行为量表(DSHI)、歧视知觉量表和希望感量表(CHS)进行测查。结果:有自伤行为史的初中生391名(占26.9%)。留守初中生CHS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男生CHS得分高于女生,而DSHI得分低于女生。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留守类型(留守和非留守)和性别的初中生中,歧视知觉与自伤行为正向关联(β=0.14、0.15、0.12、0.20,均P<0.01)。希望感调节歧视知觉与留守男生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β=-0.12,P<0.001)。结论:歧视知觉是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希望感是留守男初中生的歧视知觉与自伤行为关系中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家庭功能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心理资本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8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家庭功能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②网络人际信任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结论:家庭功能通过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人际信任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对高网络人际信任大学生,心理资本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