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许 《公关世界》2023,(5):61-63
当前,随着互联网科技崛起,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一些事件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则有可能生成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产生破坏力量。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中面临着预警研判工作不到位、处置方式不恰当等问题。为了解决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网络舆情危机问题的现象与原因,提出地方政府需健全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引导舆情能力等建议,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樊凯 《公关世界》2022,(22):39-4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共领域的突发事件日渐增多,让政府和一些学者开始重视风险沟通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手册》是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的官方风险沟通操作指南,其也将风险沟通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建立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公众和媒体之间理性的沟通桥梁”。而随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其也越来越成为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舆情的主要传播渠道和发酵地点,因此,想要做好社会风险治理,社交媒体成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研究和治理方向。而在近几年在全球各地爆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和对社会稳定造成的强烈威胁,都加速了全球学者对社会风险管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以及社会风险治理方面的研究,这也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种现状,本文从当前突发公共事件主流社交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其传播的特点特征和治理困境,提出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沟通和治理策略,以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帮助政府管理部门防控重大舆情,有效化解舆论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分别提到加强新媒体网上舆论引导,善于运用网络走群众路线,有效应对突发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等问题。妥善的处理网络舆情,能够使公众更加理解和认可政府工作,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本文通过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高发范畴和传播途径,针对当前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的对策,作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公共危机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作为公共危机的主要决策者,政府的决策能力对公共危机的应对与化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公共危机决策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继而指出了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决策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公共危机决策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豪 《公关世界》2008,(11):56-57
近年来,我国已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我国政府正面临着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严峻考验。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机往往是巨大的,灾害性和破坏性往往是严重的,而政府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预警机制,则可从源头上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管理和防御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来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大多采用“事后补救行为”,以较大的社会成本解决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和国内经验来看,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高校的网络舆情环境,因而给突发群体事件的预防及高校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力、参与积极性、突发性及冲击力都大大提升,针对其进行的管理呈现有效处置周期更短、官方舆论引导能力更弱、管控复杂程度增加且容易出现群体极化行为等特点,高校应从组织管理体系、线下沟通机制、舆情信息处理机制、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网络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从而改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更好地预防突发群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堵琴囡 《城市观察》2014,(3):126-133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治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参与时代,地方政府与公众互动的能力是地方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我国地方政府面对公民参与时能力不足的表现有:左躲右闪、打退堂鼓、束手无策。公民参与中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应以最大化公民参与积极功能和最小化消极功能、保障政府的帮助者和伙伴者及服务者角色、维护和增进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为依据。公民参与中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围绕制度能力、参与网络管理能力、政府人员胜任力三个层面,包括信息公开制度、参与制度、政府回应制度、识别和整合利益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维护参与网络能力、尊重公民权利能力、选择参与策略能力等八项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灾难,从而产生公共危机。危机不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会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对于一个社会和政府而言,面对各种危机,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应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国际经验表明,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回应各种危机,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管理战略、政策和规划是必要的。危机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职责之一,为了强化政府管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辞海》解释“危机”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潜伏夫人祸机:二是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进行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组织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组织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组织现有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董海颖 《现代妇女》2014,(9):274-275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媒介形象,因此进行危机公关以提高政府在社会中的公信力便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选择。然而,政府在危机公关时必须针对自身采取一定的传播策略,才能使危机公关工作取得最大成效,最大限度的维护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形象甚至是使政府形象得到升华。对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危机公关视角下的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是高校在互联网传播新时期必将面对的常态化危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尽管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仍然具有规律可循。基于扎根理论的H高校网络舆论事件过程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爆发通常经过"舆情触发""舆情放大""权威介入""态度形成"四个阶段,分别呈现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动机和诉求,权威介入后的影响结果,以及网民的最终态度与事件沉寂的过程。高校应当加强舆情响应机制建设,采取及时有效、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危机应急行动,主动出击重置议题,在舆论引导中将大学生舆论危机事件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信息的获得越来越迅捷的形势下,公共危机事件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是各级各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由于我国对公共危机的认识程度不够,缺少相应的综合性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疏于协调和配合,缺少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处理危机事件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则早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事件的每次爆发都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次严峻考验。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也是政府发挥效能的重要前提。在公共危机中,良好的政府形象能够减少社会混乱,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危机决策认同感,增强政府危机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肖富群 《社会学》2006,(2):36-40
近年来,由于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石家庄靳如超爆炸案、南京汤山陈正平投毒案等公共危机事件接连发生,国内学界对公共危机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以政府为对象,涉及到政府角色重塑、职能定位、危机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实践上也促进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但是,政府改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只是公共危机治理的“标”,而深刻剖析公共危机滋生、蔓延、恶化的原因,提高公共危机的预防水。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到来,网络迅猛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而其中的负面消息也一度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备受关注。在此背景下必须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的高效处理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最佳思路。本文重点就三方面的应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自身的特点要求公安机关承载责任并履行责任,网络舆情下公安机关在公共危机中的应对处置效果一定程度上体现整个公安队伍的能力,因此要加强公共危机应对能力中的自身能力建设、管控能力建设、事后评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事件频发预示着高风险社会的到来,每一次危机爆发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危机治理的核心在于危机预警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我国目前仍处于探索中,尚未形成完善的预警系统.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和已有案例,提出了构建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愈加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使得公共危机出现常态化发展趋向,在政府力量不足以应对的现实情况下引入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成为必然。但是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内外环境的不利因素仍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需要通过与政府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参与积极性、充盈非政府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等措施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地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对于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不仅关系到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品牌和荣誉。从高校危机管理和高校危机公关的内涵、主要内容、机制建构出发,对高校危机管理和高校危机公关两者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危机事件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原容莲 《现代妇女》2014,(4):226-226
本文主要就在我国不断出现的大自然破坏力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灾害公共危机事件,从中探究政府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救灾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揭示政府行为、政府职能以及政府角色转变的内在机制和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