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包头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早晨就餐情况、营养摄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该校不同专业中随机抽取15个班、共625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该校大学生目前的早晨就餐情况、早餐各类食物摄入情况、选择食物的依据,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早餐摄入率低,每天和经常吃早餐的学生有48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8.1%,女生就餐率明显高于男生;早餐摄入的食物单调,仅6.4%的学生(40人)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四大类食物;277名学生(44.3%)依据自己的口味或食物价格选择食物,仅有172名学生(27.5%)以卫生和营养做为选择食物的依据。结论:大学生早餐摄入情况不容乐观,摄入率低、能量摄入量低、营养价值不高,加强大学生早餐营养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摄入情况及早餐质量,为进一步地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取的河北大学在校大学生500人进行过去1周的早餐摄入情况调查。结果大学生中有52.5%的人1周内每天吃早餐,且女生(60.1%)就餐率明显高于男生(40.2%);不吃早餐的学生中有80.5%是进入大学后才养成的习惯。早餐中摄食频率较高的是谷物类、奶制品、蛋类,分别占71.6%、51.2%、50.2%。有57.9%的大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选择早餐食物仅有11.4%的学生考虑营养和卫生,50.1%的学生多依据个人口味和爱好;50%的大学生早餐消费水平为2~4元;大学生中认为早餐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占60.8%,其中医学生、文科学生、理科学生分别占68.0%、54.7%、41.7%。结论大学生早餐就餐率不高,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对营养早餐与健康的认知存在专业差别,应多渠道加强相关的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早餐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莆田学院医学生早餐就餐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按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不同年级和专业抽取15个班600名学生的早餐就餐情况进行调查,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早餐摄入率低,每天吃早餐的人数仅占57.3%,不同性别、学历、年级、专业、发生过胃痛(1年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议医学生的教育有必要将营养学相关课程、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膳食的生活方式,确保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大学生日常膳食营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水平,保障大学生膳食营养的摄入和健康,并为其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结合访谈,对3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5日营养摄入情况及一日三餐摄食情况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53份。结果:每日三餐营养摄入量分布不均,营养失衡,早餐问题突出;饮食习惯不良;胃肠疾病发生率较高。结论: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学校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大学生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和营养摄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漯河医专不同专业中抽取12个班级共625名学生,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法收集学生1周内的早餐就餐资料,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周内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只占调查对象的58.0%,女生就餐率高于男生(P〈0.05)。大学生的性别、对早餐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起床时间与1周内早餐进餐次数有关。结论大学生早餐就餐率偏低,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早餐就餐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莆田学院医学生为对象,了解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不同年级抽取共273 名学生,用自填问卷调查法收集其早餐情况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早餐的就餐频率与大学生对早餐的态度和认知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所调查的医学生中每天吃早餐(7天/周)的人数仅占44.6%,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没时间怕迟到.结论 大学生就餐率不容乐观,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早餐的认识、端正对早餐的态度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是提高大学生就餐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藏农牧学院学生食用早餐情况、营养摄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西藏农牧大学在校大学生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自主设计的大学生早餐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22份,回收422份,回收率100%。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c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构成比等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每天吃早餐的学生有24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0.0%。没有吃早餐习惯的学生占5.9%。仅有3.3%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蛋类/肉类、乳与乳制品、蔬菜水果。结论农牧学院大学生饮食早餐状况不容乐观,,早餐摄入食物种类单一;学生不吃早餐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以及早上起得太晚。因此,有必要开展早餐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以及早餐营养搭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徐颖  张体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18-119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在校生早餐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早餐状况调查问卷”对该校379名在校大专生进行早餐状况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校生早餐就餐率为78.89%,其中一年级在校生就餐率高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之间、农村与城市学生之间早餐就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生对早餐和早餐营养重要性的认识会影响其早餐就餐率。在校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为没时间、觉得不饿不想吃或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不喜欢学校食堂提供的早餐。少数在校生选择早餐食物时首先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结论该校在校生的早餐结构及食物选择不合理,进行早餐营养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某医学院大学生早餐情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校医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及质量,为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研究资料。方法:采用分层随机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不同年级抽取共360人,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其早餐情况。结果:每周至少2天不吃早餐者占39.4%,其中男生就餐率低于女生。32.2%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4大类食物。结论:该校医学生早餐就餐率较低,就餐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早餐就餐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早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不同年级抽取共273名学生,用自填问卷调查法收集其早餐情况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早餐质量好的比例仅占25%,其就餐质量与有无医护人员、母亲学历、早餐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结论 大学生早餐质量不佳,早餐营养知识缺乏,很有必要给大学生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早餐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早餐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对该人群的预防干预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潍坊学院2017级全部新生,采用亚健康状况量表-25(Suboptimal Health Status Questionnaire,SHSQ-25)对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被抽取的全部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查,以亚健康问卷得分作为亚健康状态的衡量指标。结果 发放问卷6 276份,有效问卷5 219份,问卷应答率为87.45%。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为8.50%(442/5 219),其中男性为6.50%,女性为9.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锻炼、吃早餐次数、是否经常吃腌制食品、是否经常吃油炸食品和睡眠质量是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 潍坊市大学新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女性、缺乏锻炼、吃早餐次数少、经常吃腌制食品、经常吃油炸食品和睡眠质量差是大学新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职大学生早餐认知态度及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大学生旱餐的认知态度和营养状况,为改善高职大学生早餐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97名高职大学生,进行早餐认知态度和连续3d的早餐膳食调查。结果高职大学生营养不良者占29.56%,营养过剩者占1.72%。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占57.8%,早餐食用率女生高于男生,食品专业学生高于非食品专业学生。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早上起床晚而担心上课迟到。仅1.4%的学生早餐营养充足,男、女生早餐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75,P〉0.05),食品专业学生早餐质量优于非食品专业学生(X2=6.490,P〈0.05)。学生多数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均未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S)的30%。多数学生早餐营养态度良好,愿意了解更多的早餐营养知识,并希望改变早餐不良饮食行为。结论高职大学生早餐就餐率不高,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提供合理营养早餐,改善学生早餐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海高职学院新生营养知识、行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其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691名高职新生大学生营养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消费、外出就餐和饮食习惯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5%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为300元~,〈300元者占7.6%。男、女生月平均饮食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平均饮食费用300元~500(60.4%)高于女生(40.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还有4.9%的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100元。学生普遍有外出就餐行为,63.8%的学生首选学校附近小餐馆,选择食物依据个人口味者占57.6%,考虑营养搭配者占20.5%。27.7%的学生有偏食现象,32.8%的学生有吃零食习惯。每周吃早餐次数〈3次者占16.7%,〉5次的女生(67.5%)显著多于男生(43.8%)(P〈0.01)。结论高职学院新生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食堂餐饮质量,并根据青海高原地区营养膳食需要,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保障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类高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宜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南京市某医学类高校664名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饮食及运动锻炼行为:664名大学生经常吃早餐的报告率为45.4%,经常喝牛/酸奶的报告率为26.1%,每天三餐固定就餐的报告率是48.0%,偏食的报告率是29.8%,经常锻炼的报告率是9.6%;2)吸烟、饮酒行为:吸烟的报告率是9.3%,饮酒的报告率是34.0%;3)性行为:大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12.5%,不使用或很少使用避孕套的报告率为48.2%。此外,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经常锻炼、吸烟、饮酒、性行为的报告率高于女生(P〈0.01);女生经常吃早餐、喝牛/酸奶、三餐固定就餐的报告率高于男生(P〈0.01)。结论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危害健康行为发生率较高,男生较女生问题更突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儿童饮食行为习惯与肥胖的关联,为儿童肥胖的预防与干预策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参加体检的公办学校一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由研究对象的父母或监护人填写,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行为习惯、饮食偏好和运动睡眠等日常行为习惯的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和 95%CI。结果   共计5 752名儿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与健康体检,纳入本研究。闵行区一年级学生的肥胖检出率为15.16%,其中男性为18.35%,女性为11.83%;超重检出率为14.31%,其中男性为15.15%,女性为13.43%。平日饮食以荤菜为主(OR=1.58,95%CI:1.32~1.91)、早餐食用频率低(OR=1.87,95%CI:1.01~3.46)、咖啡因食品摄入过多(OR=1.66,95%CI:1.09~2.51)、吃饭速度快(OR:3.32~14.95)等均显著增加了儿童肥胖的危险性;而平日饮食以素菜为主(OR=0.51,95%CI:0.35~0.74)和挑剔食物(OR:0.38~0.64)与较低的儿童肥胖有显著性统计关系。在饮食偏好方面,喜欢吃肉类(OR=2.11,95%CI:1.42~3.14)和腌熏类食物(OR=1.42,95%CI:1.05~1.92)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与儿童肥胖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