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的确定及生长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对水产品中SSO的研究状况,分析比较了当前确定SSO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非培养分子技术——PCR-DGGE在确定SSO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预测特定腐败菌生长的各种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改进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完善水产品保鲜理论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发靶向抑制SSO新技术、建立适合水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冷却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罗庆华 《食品科学》2010,31(23):468-472
对国内外水产品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有氧冷藏中,水产鲜品最常见的SSO 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真空冷藏或气调包装水产品的SSO,国内外一致报道的有磷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乳酸菌(Lactobacillus)和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温和加工水产品的SSO 的情况较为复杂,通常为乳酸菌(Lactobacillus)、磷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等。SSO 的应用领域之一是建立SSO 数学模型,预测产品的腐败进程与剩余货架期;应用领域之二是靶向抑制SSO,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自身携带的腥臭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产品加工生产与消费,探讨水产品腥味物质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对水产品加工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近年国内外水产品腥味物质的提取技术和分析技术进行综合阐述,并对提取、分析技术进行优缺点对比,旨在为腥味脱除和水产品高值化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水产品中异味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成分、异味成分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水产品中异味的去除方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水产品中异味的产生机理和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指出水产品中异味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提取和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其风味的重要因素,研究水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对于评价水产品质量、指导水产品生产、改进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水产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各种提取方法、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发展动向,以期为水产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水产品药物残留研究能够为我国水产品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通过分析检测技术标准、取样部位和代谢过程产生的影响、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的问题, 提出了改进前处理技术, 强化未知物的高通量筛查方法, 制定符合我国现行环境条件的禁用药物残留限量标准等几点对策, 为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研究,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产品药物残留研究能够为我国水产品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通过分析检测技术标准、取样部位和代谢过程产生的影响、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前处理技术,强化未知物的高通量筛查方法,制定符合我国现行环境条件的禁用药物残留限量标准等几点对策,为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研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8.
动物性水产品加工除了需要解决贮藏保鲜及风味等问题外,如何消除水产品的致敏性也是水产品加工的一大难题。本文综述动物性水产品中多种过敏原及其特性,介绍近年来酶解技术、超高压技术、辐照技术、美拉德反应和微生物作用等食品加工技术在水产品过敏原消减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局限性,并探讨技术间联用用于过敏原消减,以期为生产加工低敏或脱敏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碳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氧化碳(CO)对水产品进行护色保鲜处理的技术逐渐在国内外水产加工业中盛行,并形成较完善的工艺技术,但CO发色技术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就水产品CO发色的机理和功能、发色产品的检测技术、发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色技术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发色水产品中CO残留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针对水产品CO发色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旨在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相关指引,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对促进水产品护色保鲜技术进步及行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产地溯源技术是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工具,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为保护地方特色产品提供了保障。近年来,质谱技术、光谱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迅速发展,突显了其在水产品产地溯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检测水产品的矿物元素组成与含量、同位素含量与比率、有机物组成、DNA图谱等信息,结合统计学分析手段,可建立水产品产地溯源指纹图谱。本文综述近年来常用的水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水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水产品流通期间易受微生物与内源酶影响,使其品质发生劣变,采用非热杀菌技术处理可保持其营养价值,延缓腐败进程,延长贮藏货架期,提升其商品价值。本文在比较常用非热杀菌技术的作用原理及主要特点的同时,阐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杀菌机制及在水产品品质改善、减菌处理、黑变抑制与安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单一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而产生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并展望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群体感应及其植物源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品的腐败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活动引起。文章通过对水产品中的特定腐败菌、微生物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群体感应抑制剂的来源与作用方式等进行阐述,提出当前植物源群体感应抑制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果蔬和水产品营养价值丰富,但含水率较高,极易引起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导致腐败变质.干燥是延长果蔬和水产品货架期的有效途径,但干燥时间长、干制品品质差是限制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用热力或非热力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干燥效率,改善干制品品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果蔬和水产品新型烫漂(高湿气体射流冲击烫漂、红外辐射烫漂、微波烫漂、...  相似文献   

14.
白鱼腐败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白鱼(Anabarilius)菌落数量的统计发现, 与37 ℃相比,25 ℃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白鱼携带细菌的生长,也更容易导致白鱼的腐败。通过对分离自腐败的白鱼中21 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分析后,最终确定得到了11 株不同的菌株。同时结合生化鉴定结果,将这些菌种分属7 个不同的属:2 株摩根氏菌(Morganella),3 株变形杆菌(Proteus),2 株漫游球菌(Vagococcus),1 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1 株泰瑞芽孢杆菌(Terribacillus),1 株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1 株透明颤菌(Vitreoscilla)。其中摩根氏菌和变形杆菌同属肠杆菌科,是腐败白鱼的优势菌,可能是白鱼的特定腐败菌 (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营养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其水分及蛋白质含量较高,导致水产品极易受微生物作用造成腐败变质,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保鲜方法来防止或延缓腐败,保证其品质。非热杀菌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有别于传统食品加工中采用的热杀菌,能够有效保护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本文综述水产品在贮藏过程中致腐及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并综述超高压技术、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辐照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高压静电场技术、臭氧技术及酸性电解水技术的机制及研究进展,同时对非热杀菌技术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极易腐败变质,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其腐败变质。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广谱冷杀菌技术,可以在大气压下实现均匀、稳定放电,且对常见水产品致病菌和腐败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可以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作者综述了CP产生方式、灭活微生物机制及影响其灭菌效果的因素,同时探讨了CP对不同种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以期为CP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Cold plasma (CP) is an upcoming technology implemented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ghly perishable foods, especially aquatic food products (AFPs). The high moisture content, high-quality protein with all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akes AFP more susceptible to microbial spoilage and oxidation of lipids and proteins. Spoilage lowers the nutritive value and could generate toxic components, making it unsafe for consumption. In recent times, the rising demand for food products of aquatic origin with preserved quality and extended shelf-life has been recorded. In addition, minimally or nonthermally processed and preserved foods are gaining great attention. CP technology has demonstrated an excellent ability to inactivate microorganisms without promoting their resistance and triggering some deteriorative enzymes, which are typical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spoilage of AFP. Consequently, CP could be recommended as a minimal processing intervention for preserving the quality of AFP. This review focuses on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fish spoilage, that is, by microorganisms and oxidation, their inhibition via the application of CP, and the retention of quality and shelf-life extension of AFP.  相似文献   

18.
刘亚楠  李欢  蒋凡  傅玲琳  王彦波 《食品科学》2022,43(13):285-291
研究发现,内源酶、微生物、脂质氧化及环境等是引起水产品腐败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保鲜效果以减少水产品的腐败损失和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成为水产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起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包装关注的不断提高,活性包装逐渐发展起来,并在改善保鲜效果方面作用显著,成为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在探究水产品腐败机制的基础上,从内源酶活性、微生物生长、脂质氧化和环境4 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基于活性包装的水产品保鲜机制,并探讨了活性包装可能的增效机制。旨在为未来研发靶向的水产品保鲜活性包装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低温肉制品腐败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肉制品加工中加热杀菌温度低,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肉类原有的营养及风味,代表了肉制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低温肉制品特定腐败菌(SSO)概念、确定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肉类腐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