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是我国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病情发展可引起严重的脑、心、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长期平稳降压,减轻靶器官损伤是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针刺治疗在降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保护脑神经功能、改善心功能、减轻肾脏损害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细胞代谢、氧化应激反应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基因表达等。现查阅相关机制研究报告,综述如下,旨在探索针刺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178-1179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所致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且严重消耗社会资源。SHR心、肾局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合其所释放的炎症因子导致靶器官损害。近年,中医药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防治领域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结合前期基础,推测:高血压病"虚、瘀"病机下,血中细微物质(炎症细胞等)过脉管,达于心、脑、肾等脏器,致局部气的推动及调控作用失常,激发、促进脏器的病理改变,致靶器官损害。该细微物质源于"血",行病理性激发、促进功能,而又异于"血"(濡养、化神),名"激血"。  相似文献   

3.
查玉玲  李军 《北京中医药》2021,40(4):436-439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危及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给高血压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临床研究重点和难点,中医药由于多靶点、多系统、整体治疗等独特优势得到较多重视.中医治则主要包括温阳活血、化瘀止痛、健脾益气、补肾祛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有关.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方面的独特经验,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中医分型与心脏损害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敏之  颜乾麟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194-195,197
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病会议越来越注重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前瞻性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高血压能明显增加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和功能衰竭的发生率[1]。防治靶器官损害已成为该病的研究热点,而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来预防和逆转靶器官损害必将为其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现代医学逐步规范高血压诊断治疗,也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了研究方法。随着降压中草药研究的长足进展,中医药在预防高血压发生、改善症状、保护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大脑血流供应中断后再次恢复血流供应致使大脑组织正常生理结构遭到破坏,神经功能代谢损伤加重的现象。CIRI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自噬、内质网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现阶段,西医治疗CIRI手段有限,但中医药在防治CIRI方面却有着独特优势,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进行干预,从而降低病死率及改善功能障碍。PERK及其下游蛋白是内质网应激中一条诱发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的信号通路,与CIRI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在中医药防治CIRI中PERK是重要靶点之一,且取得一定成果。因此,本文对PERK信号通路在CIRI中的防治作用及中医药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在CIRI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又一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噬是细胞通过消化降解自身蛋白、细胞器和胞质,实现细胞成分的循环利用,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存的生物过程,在肿瘤的形成及进展中发挥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自噬调控复杂且多样,肿瘤患者体内普遍存在自噬调控失衡,中医药能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抑制保护性自噬、协调自噬与凋亡关系等,有效调控自噬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为肿瘤的防控提供了新方向。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将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EH),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病变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多脏器靶器官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损害,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药物疗效可靠,但多有明显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不单纯着眼于降低血压,而是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机体阴阳平衡,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心、脑、肾、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而保护靶器官,并且具有药性温和,副作用小等特点.笔者就近年中医药对EH靶器官损害保护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肾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不仅可加重肾血管病变促进肾动脉硬化、肾功能恶化,还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可靠,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多以温补脾肾、活血、利水为主,总结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常用药物及血压控制目标,对防治肾性高血压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和机制,充分发挥中药在肾性高血压治疗上的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噬现象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在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和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双重调控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噬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并与缺血损伤过程中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及氧化应激等相互影响。因此,对自噬的调控成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重要新靶点,而中医药由于组分复杂可发挥其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作用,以实现对自噬的有效调节。文章检索近几年相关文献,从自噬角度探讨其与炎症反应、再灌注、氧化应激等共同作用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以期为防治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已经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绝对的负担,西药能够有效降压,但血压达标后仍可能会出现临床不适症状和靶器官损害.中医药在改善症状和保护靶器官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整体观念相合,可以作为阐述其机制的一种手段,即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测定生物标记物来解释中医药作用的潜在机制.基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近5年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中医药有效降压、改善症状以及保护靶器官的潜在机制,同时探索出客观标记物以辅助中医药精准辨证,发现中医证型间确实存在特异的代谢物,中医手段能够有效干预高血压,主要涉及一氧化氮、糖脂代谢、炎症调节、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肠道微生态等机制,体现了中医药干预疾病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综合干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和视网膜等脏器的损害。而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临床中药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以很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一条新思路,现综述近年来关于血管内皮的相关报道以及中医药与高血压内皮之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影响心、脑、肾等靶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觉症状,也可对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有保护作用。临床经验证实,中药川牛膝有一定降压作用,对高血压靶器官有一定保护作用。而动物实验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靶器官损伤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靶器官损伤,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已从单纯降低血压为主转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上.中医学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依据,对改善高血压病症状、稳定疗效、防治靶器官损伤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心急梗死治疗主要以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能迅速开通闭塞血管,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由于冠状动脉的骤然开通与血流恢复,可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诱发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而许多研究表明心肌MI/RI与心肌细胞过度自噬有关,自噬是真核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保守的降解过程。近年来,中医药在调节细胞自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通过调控自噬,对受损心肌产生保护作用。而中医根据心肌MI/RI的临床表现将其归类为"胸痹""真心痛"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方,此方通过纠正心肌MI/RI后气虚血瘀、改善局部微环境及能量平衡、清除氧自由基等积聚,继而有效调控细胞自噬,减少心肌细胞损害。该文综述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的主要分子机制和作用及补阳还五汤对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纤维化是指器官组织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的现象。纤维化可发生于肺、心、肝、肾、皮肤等多处器官和组织,长期纤维化可导致其结构、功能的破坏和减退,严重时导致功能衰竭。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有相关性,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疾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细胞自噬及其相关因子或通路密切相关。现从对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自噬过程,进而对维化疾病发挥治疗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疾病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自噬是真核细胞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参与维持组织内稳态的平衡。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延缓RIF的进程中以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学者研究发现自噬与中医阴阳学说、癥瘕积聚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并且自噬参与了RIF的诸多环节,RIF病程进展与自噬关系密切,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RI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然而,有关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RIF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噬与RIF的关系,以明确自噬在RIF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自噬靶向治疗RIF的机制,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自噬和RIF的相关性,结合自噬在RIF中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ECM过度沉积等的作用,自噬与TGF-β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RIF的调控机制,对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疏理和总结,以期为RIF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高度流行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家庭负担。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很多,主要包括各种原发的以及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常规内科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有时仍难阻止CKD的进展。中医药治疗CKD具有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且临床疗效肯定,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协同作用,延缓疾病进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回顾和研究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是不同形式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近年来,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和线粒体自噬受体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可延缓CKD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因此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CKD成为近年来非常有潜力的治疗靶点。该文收集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在防治CKD方面具有明确疗效的文献,以期为防治CKD,延缓其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所谓自噬即为细胞组分之间的自我吞噬反应,该反应是细胞自身的一种饥饿应答机制,是细胞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细胞器、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的过程,此过程在细胞存在、风化、发育、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有一定作用。研究发现细胞的自噬作用参与神经、心、脑、血管、肝、肺等组织病变过程中,对机体内自噬细胞进行合理调控,不仅可降低重大疾病发生率,还可维持机体内环境。近年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理论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细胞自噬中有一定价值,故本次对中药复方调控自噬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发病率和致死率常年居高不下。近年来,通过调控细胞自噬防治胃癌成为研究的热点。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降解自噬体中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成分再循环使用的过程。低水平自噬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当处于应激状况下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自噬被喻为一把"双刃剑",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宏观上可针对胃癌病机辨证论治,微观上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蛋白活性,进而调控胃癌细胞的自噬过程,有效发挥抗癌作用。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探析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以期对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