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篇小说《刀锋》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也是其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三位女性人物——伊莎贝儿、苏珊和索菲,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三类女性。作者毛姆通过对这三位女性人物的刻画,反衬出男主人公拉里的崇高,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自己对于女性的成见。  相似文献   

2.
英国小说家W·S·毛姆在小说《人性的枷锁》中着力塑造了三个女性形象,即凯里伯母、米尔锥和萨拉,其在作品中批判了米尔锥的肆无惮忌、同情凯里伯母的隐忍不幸、赞美萨拉的魅力高尚,体现出了毛姆矛盾的女性观,这种矛盾是由其自身生活经历造成的。同时,因为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毛姆的女性观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这种矛盾性与局限性却不能否认《人性的枷锁》对反思与推动女性主义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姆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女性的厌恶,他将西方文明社会中的女子塑造成冷酷、自私的妖魔,认为她们是造成男子堕落和毁灭的祸水。而《寻欢作乐》中的罗西却是毛姆在小说中唯一大加颂扬的女子。罗西集中代表了毛姆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即有着浓烈生命热情和纯洁、健康人性的女子。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剧作家、小说家威廉·索默赛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中的两个女性角色——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和勃朗什——都与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过深刻剖析这两个女性角色,笔者发现主人公所表现的对女性的偏见其实就是毛姆自己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小说《人性的枷锁》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代表作。作品文字简洁 ,含义深刻 ,对人生有独到见解和感悟 ,对人性弱点剖析深刻。本文试图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6.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其短篇小说《午餐》描述了年轻作家和一位女士共进午餐的故事。小说叙事幽默、讽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文章以“共进午餐”为切入点,从毛姆的绅士情结、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和语用学的礼貌原则三个角度对《午餐》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家长》1998,(4)
销书英国毛姆是个著名小说家。在他还没出名的时候,他的书销不出去,于是他想出一个新招,在全国各大报上刊登一则《征婚启事》:“本人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尚未结婚,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为伴侣。”几天之后,他的小说就销售一空了。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面纱》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凯蒂在经历了幻想破灭和生死离别之后,将生活的面纱从眼前揭开,并且实现了精神觉醒。本文试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深刻分析小说中作为"他者"的东方人身份与作为"自我"的西方人身份,从而剖析毛姆小说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对毛姆小说创作有着深刻影响,表现在其思维方法、形象塑造、性恶论、情欲描写、叙述风格等多个方面。研究基督教对毛姆小说的影响,可以加深对毛姆创作思想与艺术技巧的认识,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毛姆小说可提供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在其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午餐》多处用到反讽手法。本文分析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反讽手法在该小说里的具体运用,旨在揭示反讽艺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毛姆最具争议的长篇小说《面纱》作了三种解读:从男主人公瓦尔特的角度来说,小说撕破了这个“白求恩”式人物的高尚面纱,展现了善恶界限的模糊与人性的不堪。从女主人公凯蒂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讲述女性对自我的艰难探索和体认的小说。凯蒂在历经磨难后揭开了生活的华丽面纱,领悟到能够给予女性彻底的安宁与自由的不是罗曼蒂克的爱情,也非某一种宗教,而是生活本身的重量。而从作者毛姆的角度再回窥文本.他写作此书的契机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哀恸情绪。对于凯蒂最后的升华,多年挣扎于自身积郁的毛姆没有把握,因此他难以给出一个自然有力的结尾。毛姆挥刀卸去了芸芸众生的伪装.却无法剥落生在自己脸上的面纱.  相似文献   

12.
小说《人性的枷锁》是以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写就的,作品体现了毛姆的人生观,其中他对女性的看法尤其值得一提。作者在总结梳理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对《人性的枷锁》进行探讨,即主要从叔氏哲学中女性观和性爱观,以及叔氏悲观主义人生观,对小说中的五位女性的人生经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The Luncheon”一文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及戏剧家W·Somerset Maugham(威廉·萨特·毛姆)一部有名的短篇。该文虽被《大学英语》(修订本)选用作为大学英语教材,但绝大多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了解文中的字、词、句外,对小说的深意又有多少了解呢,本文试图对此经典文章做个比较全面的赏析及评论。毛姆可以说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出生在巴黎,先后在坎特伯雷的国王学院与德国的海德堡大学受过教育。他本来专攻医学却把大半生献给了文学。他的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土》《蛋糕与淡色啤酒》《力锋》确立了他小说家的声誉,而他的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加拿大著名小说家休·麦克里南的小说《上升的晴雨表》中的女主人公维恩·佩内洛蒂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指出作为年轻一代女性的代表,佩内洛蒂看到了加拿大人的未来生活和奋斗希望。她的成功对于身边其她女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姆的新书 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他年轻时就颇有才华,却一直默默无闻.23岁那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问世了,但上市后反应平平,乏人问津.于是,毛姆想出一个特别的点子,在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则付费广告:"某位年轻的百万富翁,性格温和,爱好阅读、音乐,希望能与毛姆最新作品中女主角性格相同之女士为友,尔后论及婚嫁……"  相似文献   

16.
毛姆的小说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技巧。毛姆本人对小说叙事理论也多有认识。本文从文本出发,结合小说叙事学理论,对作家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逆转与呼应等手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其小说《刀锋》中,塑造了一位因受到战争刺激而走上追寻人生意义道路的人物形象拉里,尽管该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战后,展现了一战后人们的精神状态,但实际上,拉里的形象跨越了时空界限,揭示出二战后以及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为他们展现出符合现实意义的生活方向.  相似文献   

18.
毛姆作品中的宗教主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基于此,通过细读毛姆最具代表性的三部长篇小说,梳理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宗教观,试图发现毛姆宗教观的重要转变,即对基督教的摒弃和对印度教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唐书哲 《新高考》2014,(10):19-23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rnerset Maugham,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巴黎的英国律师家庭。毛姆父母早亡后,由伯父带回英国抚养,在伦敦国王学院学医,后因文学创作成名,遂弃医从文。毛姆一生游历广泛,经历丰富,一战期间曾和海明威等作家一起为红十字会开救护车,1916年-1917年为英国做情报工作,足迹远至欧洲各国、俄国、印度和东南亚,毛姆的工作经历和游历中的所见所闻对他的文学创作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虹》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女性成长主题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一条主线。遵循成长小说的基本模式: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困惑与抗争——成长中的领路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顿悟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厄秀拉的成长历程。探讨女性为了在男性主宰的社会中寻求自我、寻求生存空间而面临的不同矛盾冲突及矛盾的解决方式,我们发现《虹》体现了三代人不同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