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量化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训练法训练,给予研究组康复训练量化法训练,观察两组功能康复效果、膝关节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P0.05);研究组膝关节评分(91.52±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31±4.25)分(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采用康复训练量化法康复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干预疗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置、康复训练并配合中西医结合干预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处置及康复训练治疗。对2组均行3个月随访,对比2组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 Lysholm 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明显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最小有效康复量"原则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对照组28例,采用既往非个性化康复训练,实验组32例以"最小有效康复量"原则指导康复训练。评价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定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最小有效康复量"原则指导下,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患者尽早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有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观察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笔者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2小时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症状,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可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的成效研究。方法:抽选医院收治的164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锻炼模式进行康复,而观察组则采用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方式,基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观察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手术之后的九十天膝关节功能恢复率以及胫骨平台倾角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护理时采用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更好的促进骨折的康复,且不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9,(11):151-15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膝关节HSS评分、恢复优良率、3个月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HS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针灸联合常规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展开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以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动静平衡"理念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指导与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以及肌力恢复,巩固康复疗效,在训练过程中实现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108-111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拟行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并比较干预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康复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良率(90.48%)高于对照组(73.81%)(χ~2=3.98,P0.05);同时两组患者PA均较干预前明显恢复(P0.05或P0.01),且康复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仅有利于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而且可更有效矫正PA,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元化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护理。比较两组膝关节面平整度、护理前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面平整度优良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24.39%),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多元化护理可有效提高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效果,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多元化康复训练联合温针灸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7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在关节镜手术后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多元化康复训练.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和术后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方口服联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应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术后的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综合的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78%。,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综合的康复护理,可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有助于骨折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和身体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李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84-84,94
目的 探讨对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需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人,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给予康复护理,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观察手术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后6个月,护理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为70.0%,护理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应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术后的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综合的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78%。,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综合的康复护理,可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有助于骨折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和身体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64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率、肢体功能评分、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术后住院时间、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康复措施,使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改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康复方法;实验组采用早期综合的康复措施,即心理康复、早期主动锻炼、早期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医生被动膝关节伸屈练习、电脑骨创伤治疗仪辅助治疗以及蜡疗等。结果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6.37,P<0.01)。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实施早期综合的康复措施能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98例胫骨平台骨折疾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多元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多元组则采取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比较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优良率;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平均时间、焦虑情绪、满意评分;干预前后患者LYSHOLM评分。结果多元组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组胫骨平台骨折愈合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焦虑情绪低于对照组,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LYSHOLM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多元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经膝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微创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优,研究组、对照组HSS评分对比(术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其术后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冬蕊  李宁  张义龙  李志怀 《河北医学》2014,(10):1731-1733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和效果。方法:8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与护理,主要是指导其进行膝关节周围肌力和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韧带重建术前、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胫骨后移程度、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患侧膝关节后向稳定性、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对患者的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给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分别为: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40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研究组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下注改善其术后膝关节功能,使其得到更加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