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感官品质、色泽、质构、挥发性风味等为考察指标,比较研究智能炒制和传统炒制2种不同加工方式对大盘鸡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炒制与传统炒制大盘鸡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差异不显著(p0.05),L*值、a*值和b*值均显著高于传统炒制的(p0.05),表现出更好的光亮色泽和红度;智能炒制大盘鸡、传统炒制大盘鸡分别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0种和42种,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与传统炒制相比,智能炒制大盘鸡的香味物质组分较多,短链醛类、酮类、不饱和醇类、醚类、杂环类等阈值较低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较高,智能炒制更能保持大盘鸡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参照大盘鸡加工工艺对鸡肉进行炒制加工,以鸡胸肉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低温解冻、自然空气解冻、超声波解冻和微波解冻4种不同解冻方式对炒制鸡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炒制鸡肉解冻过程中色泽、保水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速冻-冷冻炒制鸡肉经过不同解冻方式解冻后,pH和a*值显著降低(p0.05),加压失水率、嫩度、L*值、b*值、质构、不易流动水弛豫时间与含量等品质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不同解冻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微波解冻的解冻损失率显著高于剩余3种解冻方式,加压失水率、pH、嫩度、色泽、质构和水分分布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微波解冻解冻速率最快,超声波解冻pH下降最少,自然解冻炒制鸡肉的色泽保持得较好,低温解冻和微波解冻的质构品质保持得较好。  相似文献   

3.
从思茅江城、昭通大关、大理巍山和昆明寻甸地区各取6 份牛干巴,研究各地不同制作工艺小黄牛 牛干巴的肉质特性与食用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干巴样品的pH值在5.41~5.88之间,氯化钠含量为 2.25%~3.47%,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牛干巴的亮度值(L*)和嫩度、嗅闻香气、嚼碎 易度、肉腥味、食欲、滋味、总体可接受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黄度值(b*)和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 (r=0.991,P<0.01);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嫩度、嗅闻香气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食欲、总体可接受性呈 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998;剪切力和嫩度、嗅闻香气、嚼碎易度、食欲、滋 味、总体可接受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含量和嚼碎易度、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pH值、水分 含量、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氯化钠含量和食用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巍山牛干巴 的L*、b*最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剪切力最高,嚼碎易度、嫩度、咀嚼香气、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最低;江城牛 干巴的L*、b*最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剪切力最低,各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最好。挥发性盐基氮含量、L*、b*、剪 切力及脂肪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牛干巴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鉴于实际生产中液压花生油品质鉴定的高成本和复杂性,文章在压榨条件固定的情况下(液压压力65 mPa,压榨时间30 min),探讨了烘烤花生仁色泽指标与花生油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采用色泽指标量化评价花生油品质奠定基础。以烘烤后的花生仁及对应条件下的液压花生油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烘烤条件下花生仁的色泽指标(如L*值)及花生油的风味指标(如风味强度)、质量指标(如酸价),基于此,对上述色泽指标与风味指标、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值和a*值分别与风味化合物总数、吡嗪化合物数、吡嗪化合物相对含量和过氧化值4个品质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L*值呈负相关,a*值呈正相关;b*值与风味化合物总数和吡嗪化合物相对含量这2个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a*/b*值、C值、H值则分别与风味化合物总数、吡嗪化合物数、吡嗪化合物相对含量这3个品质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a*/b*值和C值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H值呈负相关。综合考虑上述色泽指标的相关性涵盖范围、实际操作中的简便性和生产成本,建议选用L*值和a*值作为花生油品质的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加工贮藏对荷叶茶黄酮类总量及香气和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刘宏图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2015,36(18):272-277
分别以黄酮含量、黄酮溶出率及香气和色泽确定荷叶最优制茶工艺及荷叶茶的最佳冲泡条件;将制成的荷叶茶分别在贮藏0、6、12 个月时,联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变化,并用色差仪测定其色泽变化。结果表明,盛开荷叶的黄酮含量最高,以此荷叶为原料,荷叶茶制作最佳加工工艺为:杀青条件640 W、90 s,烘干条件70 ℃,冲泡条件100 ℃、15 min;3 种贮藏期的荷叶茶共鉴定出102 种香气成分,随贮藏时间延长,主要香气物质种类下降,但相对含量升高。苯乙醇是贮藏中、后期荷叶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贮藏过程中还产生了异戊醇这种异味物质。贮藏最初6 个月内,荷叶茶L*、b*值显著降低,色泽变暗、变蓝,而至12 个月时有所回升,但a*值不断增大,绿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黔北麻羊、黑山羊、白山羊肉和晴隆绵羊4种羊的背脊肉及肉脯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原料肉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pH24h、熟肉率、剪切力及色差与肉脯的成品率、质构性质和色差。采用主成分分析羊肉和肉脯的口感,研究其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pH24h值外,不同品种背脊肉的理化特性、羊肉脯剪切力和质构、感官评价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晴隆绵羊肉和其他3种羊肉口感差异较大,其中黔北麻羊和黑山羊的口感较为接近;晴隆绵羊肉脯和黔北麻羊肉脯口感差异不显著,而黑山羊肉脯、白山羊肉脯和麻羊肉脯口感差异较大。原料肉的嫩度与肉脯的硬度和成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7和0.814,而与肉脯色差中L*和b*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和-0.814。原料肉脂肪含量与肉脯的L*和a*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8和0.941,而与肉脯的硬度、粘力和咀嚼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8,-0.903,-0.911。原料肉蛋白质含量与肉脯的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09,与肉脯b*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9。原料肉的熟肉率与肉脯的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42。原料肉水分含量与肉脯的成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肉脯的硬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5和-0.125。白山羊肉脯感官评价指标色泽、嫩度、风味及总体可接受性得分均显著优于其他3种羊肉脯(P0.05),白山羊肉脯更受感官评价人员的喜爱,且更适合肉脯加工。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制成的蒙顶黄芽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并进行色素成分检测及品质审评,分析干茶、汤色及叶底色泽L*a*b*值与各审评因子得分、色素含量、品质总分的相关性,为黄茶闷黄程度及色泽的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蒙顶黄芽加工过程中的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色彩色差计CR410测定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a*b*值,再与干茶、汤色、叶底得分做显著性分析,与茶色素、叶绿素及品质总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茶L*、a*、b*值与干茶色泽审评得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 P<0.01),茶汤L*、a*、b*值与汤色审评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7、0.93,叶底L*、a*、b*值与叶底得分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7、0.98;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值与茶色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b*值与茶色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干茶、汤色及叶底的L*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b*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蒙顶黄芽感官品质与L*、a*、b*值及色素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与干茶 L *值、汤色L *值、叶底L *值、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干茶a*b*值、汤色a*b*值、叶底 a*b*值及茶色素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 P<0.01),除干茶a*值外,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本试验表明,就各审评因子及品质总分而言,采用色泽Lab值测定方法可为黄茶色泽与品质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嫩度河红茶特征香气组分情况,本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对同一品种制作的不同嫩度的河红茶的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红茶中共检测并鉴定出6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化合物10种、酸类化合物4种、醛类化合物9种、酮类化合物7种、酯类化合物19种、烯类化合物10种、杂环类化合物5种、烷、萘及其他类化合物4种。醇类相对含量14.03%~19.47%之间,酸类相对含量1.29%~3.31%,醛类相对含量为3.64%~11.81%,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0.94%~2.99%,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10.29%~15.43%之间,烯类在1.84%~2.87%之间,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在4.03%~5.92%,烷、萘及其他类化合物总相对含量低于0.66%。不同的嫩度的河红茶香气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不尽相同;香气化合物的含量也随着新梢嫩度的降低而提高,香气成分含量以T4最优。通过OPLS-DA及VIP分析发现,不同嫩度河红茶关键性成分分别为:水杨酸甲酯、芳樟醇、苯乙醇、苯甲醇、己酸顺式-3-己烯酯、苯乙醛、α-法呢烯、苯甲醛、γ-杜松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酸、癸酸乙酯、3-己烯-1-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壬醛、β-紫罗兰酮、反式氧化芳樟醇(吡喃类)、己酸己酯、α-蒎烯。这些变化的关键性香气物质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青香、甜香等。以上结果阐明了河红茶香气成分分级指标,为实现河红茶香气品质客观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六堡茶渥堆过程样品中的主要生化成分、茶汤色差值以及渥堆前后茶叶中香气成分含量,研究六堡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色泽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六堡茶在渥堆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及茶汤L、b/a值呈减小趋势,茶褐素含量、茶汤的a、b和ΔE值呈增大趋势;香气成分中醛类、烯类的相对含量减小,而酯类、杂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L值与茶多酚、茶褐素呈显著相关;a值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褐素呈极显著正相关;b值与茶褐素呈显著负相关;ΔE与茶多酚、茶褐素呈显著正相关;b/a值与茶多酚、茶红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不同加工年份(一年、两年及三年)的诺邓火腿为对象,分析其理化特性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肉香、腌制味和油脂香是诺邓火腿的特征香气,两年诺邓火腿肉香得分最高,腌制味逐年上升,不同加工年份诺邓火腿油脂香差异不显著。随着加工时间延长,盐分含量、pH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值)、亚硝酸盐含量、硬度、咀嚼性、剪切力呈升高趋势(P<0.05),而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弹性、内聚性和回复性呈下降趋势(P<0.05)。L*值和b*值随加工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0.05),而a*值逐渐升高(P<0.05)。水分含量与pH值、盐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a*值、硬度、咀嚼性、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水分活度、弹性、回复性和内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采用三种不同透氧率瓶塞(经典、至尊500和至尊300)对赤霞珠干红和贵人香干白葡萄酒进行两年的瓶内储存,通过测定不同瓶塞葡萄酒溶解氧(DO)、顶端空间游离氧(HSO)含量、单体花色苷总含量、CIELab颜色参数、挥发性香气成分及感官评价,分析不同瓶塞对葡萄酒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瓶塞葡萄酒中DO和HSO含量下降幅度为经典>至尊500>至尊300。a*值、b*值、色度(Cab值)和色调(hab值)与单体花色苷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L*值与之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瓶塞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4种醇类,11种酯类,8种有机酸类,1种萜烯类和6种酚类。至尊瓶塞感官品质优于经典瓶塞,至尊500与至尊300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包装对羊肉冷藏过程中热休克蛋白表达及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包装方式下羊肉冷藏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Hsp70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羊肉品质间的关系,以宰后1?h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进行托盘、真空、高氧气调(O2、CO2体积比75:25)和低氧气调(O2、CO2体积比50:50)包装,分析Hsp27和Hsp70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山东烤烟烟叶颜色特征及与显色物质的关系,采集烤后烟叶样品对烟叶颜色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探讨了烟叶颜色特征值与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不同产区烟叶颜色光谱特征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沂水和费县烟叶的光谱反射率较高,烟叶明度L*较高,临朐烟叶红度a*明显高于其他产区.山东不同产区烟叶多酚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沂水和费县烟叶的多酚含量较高,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临朐烟叶多酚含量较低,但具有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新绿原酸、4-O-咖啡奎尼酸和绿原酸含量与颜色特征值L*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a*呈负相关关系;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颜色特征值L*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a*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生鲜面的颜色和褐变不仅与小麦的品种有关,还可能与面粉中主要组分的含量和比例有关。通过对面粉主要组分进行分离和重组,评价不同组分对生鲜面的颜色和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与生鲜面的初始色差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蛋白含量与其24 h内褐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不同蛋白含量的面片在初始阶段的褐变程度不同;直链淀粉含量与面片的初始L*值和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面片褐变速率增大,24 h内的L*值变化ΔL24~0 h显著增加,支链淀粉比例增加能够延缓生鲜面的褐变;一定范围内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生鲜面片的褐变能够得到一定的延缓。  相似文献   

15.
鲜橙汁冷藏期间色泽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燕  吴厚玖  窦华亭 《食品科学》2010,31(2):269-272
在4℃条件下贮藏鲜橙汁12 周期间,橙汁的红绿值a*、色泽指数OJ 值减小,亮度值L*、黄蓝值b*,饱和度C* 以及色调Hue 增大,Δ E* 值显著增大(P < 0.05),橙汁色泽显著变差。同时,橙汁中类胡萝卜素和VC含量不断降低,褐变指数上升。橙汁色泽参数变化与类胡萝卜素和VC 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褐变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鲜橙汁,其色泽的保质期为7~9 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强化高温成熟现代工艺(36℃强化高温成熟45 d,用盐量6.5%,以火腿质量计)制作干腌火腿,分析加工过程中火腿半膜肌盐分含量、水分含量、p H值、色差值、肌红蛋白氧化状态、血红素类色素和锌卟啉(Zn-protoporphyrin,Zn-PP)Ⅸ含量,研究火腿色泽的形成及KCl替代Na Cl对火腿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量30%KCl替代Na Cl对干腌火腿产品理化特性、色差值及色素状态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干腌火腿的独特色泽是由肌红蛋白的氧化状态、红色色素的含量及肌肉组织的状态共同形成的,火腿加工过程中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Mb)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Mb)相对含量分别上升约22.07%和25.21%,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lglobin,DMb)相对含量下降约47.27%,DMb与亮度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Mb、MMb与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受OMb与MMb相对含量比值极显著影响(P0.01)。在较低范围内(0%~27.49%),MMb相对含量越高红绿度a*值越大,并且MMb的影响力大于OMb。血红素类色素和Zn-PPⅨ含量在火腿加工过程中都显著增加,约394%和5 296%,并与a*值和色饱和度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东北地区不同品种粳米品质差异,找出影响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以稻花香二号、盐丰和辽星大米为研究对象,对其外观特性、理化性质、质构特性、蒸煮特性、香气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b~*、弹性、黏着性、咀嚼性、吸水率、pH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酸值、巯基含量、硬度、回复性和膨胀性则差异显著(P0.05)。电子鼻判别因子分析对3种大米区分明显。GC-MS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其中稻花香二号、盐丰和辽星中分别检测到38、28、28种香气成分,有15种物质在3种大米中同时出现,OAV法进一步得到壬醛、癸醛等7种香气活性物质。感官评价综合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稻花香二号、辽星和盐丰,其中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值与感官综合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巯基含量、硬度和黏着性与感官综合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