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季风气候是水旱灾害多发和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独特的阶梯状地形地貌也加剧我国空间上降水的不均匀,导致了西北多干旱、南方多雨涝的格局,进而会影响我国次一级的灾害发生.全球变暖和周边海气振荡周期变化导致的气候异常加剧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时空差异,是引发各级水旱灾害的主要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2.
明代末年的崇祯时期是浙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史料分析表明,①崇祯年间浙江省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崇祯中后期为浙江省的旱灾高发期;②水旱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旱灾和水灾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密切相关,山区、丘陵多旱灾,平原多水灾;③与同时期北方旱灾相比,浙江旱灾具有滞后现象,反映灾害与气候变化类似具有穿时性.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天气多变,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进入9O年代以来,我国水旱灾害连续不断,大有日渐频繁和加剧的趋势。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的连年洪水,黄河的长时间断流与北方大面积的干旱和荒漠化,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认真反思水旱灾害日渐频仍的根由。一、水旱灾害为什么愈演愈烈?建国以来,我国在根治海河、淮河,治理黄河、长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黄河50年无大患就是水利工程的重大成就。但是,在防上水旱灾害过程中却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我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幅度提高,工程治理越搞越大;另一方面水旱灾害也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我国近期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是:自然植被做严重破坏;陆上水域缩小;防洪抗旱的方法和技术原始。因此,为概治水旱灾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有效地植树种草;多开塘疏河,并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洪抗旱。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鄱阳湖流域经过近百年的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主要有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类型,并且有相互关联性,潜在性和积累性的特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处理好与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建设》2005,(C00):17-20
我国海陆热效应季节性差异大,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影响最强烈、最典型的地区。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地区差异、年际差异巨大,丰枯差异明显,相当一部分地区非早即涝,早涝交替,水旱灾害严重而又频繁。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水旱灾害频繁。提高堤防的防洪减灾能力,防止堤防溃堤引起洪涝灾害,这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堤防渗透破坏的原因与加固措施进行了简要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堤身和堤基渗透破坏的类型和原因,然后介绍了堤防渗透破坏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青弋江、水阳江流域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给本流域的国民经济带来大损失。本文试图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两方面着手剖析其成因,找出合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董雪  宫安 《科技信息》2012,(19):447-447,449
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的问题尤为重要。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及城镇发展,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将国内外河流水污染治理进行对比,采用国外的方法来治理我国的水污染,并提出要靠"全民意识"来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机制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和拓展安徽乃至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研究领域,通过对皖江地区各府县志文献资料关于水旱灾害的记载,使用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明清时期水旱灾害的发生特征、变化趋势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水灾居多且呈频次不断上升的趋势;二是区域间水旱灾害存在不均衡性;三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交替性和长时段上的相对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与对策分析 水资源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存和国家安全.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但是总体和人均水资源都严重偏少,降水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相似文献   

15.
群众的喜爱与需求是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在现代化的环境之下,图书馆的用户群体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群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和特点的产生也催生图书馆自身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本文就针对现代化环境下,我国图书馆在用户群体分化特征明显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新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服务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正日益制约着我国经济快速、健康、持续性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严重.因此,水资源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已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产生严重影响.主要从水资源安全的内涵、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安全评价和水资源安全对策等方面,综述了国内水资源安全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安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工程质量决定着工程的使用性能以及工程的实际价值,水利工程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具有工民建筑工程所不具备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其他工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必须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减少水旱灾害发生的机率,本文通过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产品主要针对我国南方稻区病虫害发生频繁而开发研制.其特点:合理调整了配方;增加粉碎生产工艺;重点开发应用噻.井.丹表面活性剂,从而提高该药液在植物叶面上的粘着力,进一步提高药效;对防治虫害的效果与同类产品病虫净相比提高10%.  相似文献   

19.
杨宝时 《河南科学》1991,9(3):97-101
本文从分析历史上的水旱灾害着手,简明地阐述了水旱灾害的发生和危害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文中把水旱灾害放在一个大系统内来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对水旱灾害的认识.文中指出的减轻黄河洪水危害、提高河道排涝标准、加强水利配套工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适度发展引黄灌溉、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多层次的系统研究、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昌盛等,都是在对水旱灾害新的认识基础上提出来的综合性减灾措施.最后,作者得出,水旱灾害是一个动态概念和战胜水旱灾害的相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水旱灾害的发生并非单纯的自然事件,区域性的特定致灾因子耦合形成了鄂东南区域水旱灾害孕灾的基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及其引发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则是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水旱灾害成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