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酒用高粱作为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它的营养成分和酿造性能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和品质。酒用高粱中淀粉、脂质、蛋白质、单宁、香气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白酒出酒率和酒体风格的形成。酒用高粱由于品种繁多、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淀粉的总含量和支链淀粉所占比例是影响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此外,在酿酒生产中,高粱的吸水性、耐蒸煮性、糊化性等酿造性能是调控各种生产参数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高粱的破碎率和淀粉特性。文章概述了酒用高粱常用品种(系)的营养成分和酿造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提高酒用高粱酿造品质的方向和途径,对酒用高粱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粱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高粱的品质直接决定了白酒的质量。酿酒专用高粱应保证高淀粉、适当蛋白质和脂肪,并应有适宜的单宁含量。不同酿酒工艺对原料的单宁含量要求不同,酱香型白酒对高粱原料单宁含量的要求比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高粱原料含量高。高粱单宁含量在1%左右时,不会影响高粱的出酒量;单宁超过1.4%时有可能抑制酵母菌的生长代谢,抑制酒精发酵过程的进行,但对提高清香型白酒的品质可能有一定的好处。白酒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更适合其白酒产品类型与工艺特点的酿酒高粱,同时针对不同品种与品质高粱研究制定出适合的酿酒工艺及参数,才能酿造出质量更好的酒。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粳高粱、安徽本地糯高粱和东北粳高粱为研究对象,对三种不同品种高粱进行浓香型白酒的大生产酿造实验,分析比较三种高粱籽粒的理化性质及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酿酒特性和出酒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安徽本地糯高粱中的总淀粉、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最高,淀粉利用率及产酒效果更好,出酒率最高,达到了37.76%,明显高于另外两种粳高粱。同时,本地糯高粱的原酒感官品评得分也是最高的,浓香型白酒风格更突出,显示出了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优良的酿酒特性。因此,安徽本地糯高粱较山西粳高粱和东北粳高粱,更适合作为浓香型白酒的酿酒高粱原料。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酱香型郎酒酿造高粱的适用性,研究不同高粱品种酿酒的品质差异,以4种不同的高粱品种(郎酒专用糯高粱LJ1、泸州本地糯高粱LJ2、东北糯高粱NLJ1、东北粳高粱NLJ2)为研究对象,在大生产条件下进行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高粱品种的主要营养组分差异以及产酒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富含高比例支链淀粉的糯高梁品种(LJ1、LJ2、NLJ1)更有利于酱香型白酒的发酵;粳高粱不利于酱香型白酒多轮次蒸煮发酵;郎酒专用糯高粱LJ1由于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且全部为支链淀粉,全年总出酒率最高,且在第三、第四、第五轮次的出酒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品种;LJ1的酿造酒质略优于LJ2,优于NLJ1,东北粳高粱产酒风格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川南酱香型酒厂更适于选用当地的糯高粱品种进行生产酿造。  相似文献   

5.
酱香型白酒属于纯粮固态发酵酒类,高粱作为原料是影响酱香型白酒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出酒率、风味、功能性等品质与酒用高粱原料的淀粉、蛋白质、脂质、单宁、香气成分等的含量息息相关。本文概述了酒用高粱种植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深入探讨了酒用高粱的物理性质、营养组成和酿造性能,对研究酒用高粱原料与酱香型白酒品质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由于品种或产地的因素,高粱性质往往有很大差异。为了研究不同性质的高粱对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及所酿白酒品质造成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来源不同的两种高粱进行清香型白酒酿造实验。首先,我们对高粱性质进行了检测。然后,通过进行发酵酒醅的品温、水分、15对时酸度、酒精度的跟踪检测以及新产酒产量、总酸、总酯和挥发性组分的检验,并利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得出两种高粱的玻璃质层的厚度、粗蛋白、粗脂肪、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单宁含量等具有较大差异。此外,高粱性质的差异导致酒醅水分和品温差异,而且对新产酒中醇类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对新产酒产量、酸酯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原料是白酒酿造的物质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需精选糯高粱作为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酒的产质量。该文通过概述糯高粱理化指标、糯高粱自身香气成分及不同品种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了解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优质优产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钟敏  张健 《中国酿造》2022,41(1):32-36
原料是白酒酿造的物质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需精选糯高粱作为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酒的产质量。该文通过概述糯高粱理化指标、糯高粱自身香气成分及不同品种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了解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优质优产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糯高粱作为白酒酿造的重要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酒的产量及品质。为优选出最适合伊犁河谷地区浓香型白酒酿酒原料,本文概述了糯高粱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其所酿浓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糯1号不仅水分含量适中、支链淀粉含量最高,且具有产酒酯香好、尾净、酸酯含量好、高级醇含量低的特点。综上,糯1号具有作为伊犁河谷浓香型白酒酿造原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粱作为酱香型白酒酿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其品质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着白酒酿造的品质。高粱的生长环境决定其本身有机成分品质的好坏,通过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测量A、B两个地区高粱中有机组分碳的同位素比(δC~(13)/C~(12))进行比较,建立测量方法,区分产地,可使优质高粱品种产地溯源性得到保护,避免掺假,从而确保白酒酿造工艺的稳定性和优质性。  相似文献   

11.
高粱作为重要的酿酒原料,其风味物质和化学成分的结构、含量与白酒出酒率、风味特点及品质息息相关。高粱中淀粉含量、结构直接影响白酒出酒率及发酵过程;蛋白质经微生物代谢和美拉德反应后释放的多种风味物质是影响酒体风味品质最重要的因素;高粱中脂肪最易氧化,产生脂肪酸、有机酸赋予酒体香味;高粱中单宁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种酚类使酒体醇香细致;高粱中无机元素可以改善酒体口感,催化白酒老熟。该文概述了高粱风味物质及检测方法,淀粉、蛋白质、脂肪、单宁、无机元素化学成分的组成及检测方法,探讨了其在酿酒过程中的代谢及其与白酒品质的关系,为研究高粱与白酒品质的内在联系、建立原料验收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6种高粱为材料,对高粱籽粒理化性质、出酒率和酒品质等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类型高粱品种酿酒特性。结果显示,糯性高粱籽粒吸水率和膨胀率均大于粳性,其中冀酿2号支链淀粉含量最高,为69.84%。粳性辽杂19容重、含水量、蛋白质含量最大,分别为787 g/L、9.66%、8.91%。粳性高粱淀粉颗粒表面光滑,结构较为松散,糯性淀粉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和热焓值均高于粳性。粳性辽杂19酒中乳酸乙酯含量最高,为227.98 mg/100 mL,其余酯类糯性的均小于粳性。粳性佳县高粱总淀粉、单宁、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和出酒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7.42%、1.22%、229.29 mg/100 mL和41.61%。该研究揭示了粳糯高粱之间籽粒、淀粉理化性质和蒸煮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不同高粱酒香味物质含量不同,结合出酒率得出佳县高粱较适合于陕西省西凤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13.
高粱作为一种酿酒原料,其不同混合比例配比的高粱的淀粉含量会影响白酒的品质和产量。因此,准确高效地检测混合高粱中的淀粉含量对获得优质高产的白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可见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了混合高粱中的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高粱样本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建立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模型来确定最佳预处理方式。使用主成分分析(PCA)、PLSR算法分别提取高粱样本的光谱特征。基于全波长和光谱特征分别建立了预测高粱淀粉含量的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GA-BPNN)和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模型。对比模型性能发现,采用PCA方法提取的光谱特征建立的GA-BPNN模型最优,其直链淀粉的预测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2 2、0.041 6,支链淀粉的预测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3 6,0.151 9。研究结果表明,可见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优化算法可以快速预测不同混合比例配比下高粱的淀粉含量,为检测高粱的淀粉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东北粳高粱、自贡小高粱和泸州糯高粱3种高粱为实验对象,模拟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并对所产基酒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泸州糯高粱的支链淀粉、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53.01%、3.96%、7.94%;东北粳高粱的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71.35%、28.52%;自贡小高粱的粗脂肪和总淀粉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9%、61.50%,其他指标趋于其他两者之间;泸州糯高粱的9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东北粳高粱和自贡小高粱;对基酒的主要风味物质进行气质联用(GC-MS)分析可知,泸州糯高粱基酒一共检出8种醇类,18种酯类;自贡小高粱基酒一共检出8种醇类,14种酯类;东北粳高粱基酒一共检出6种醇类,13种酯类。  相似文献   

15.
李奇 《酿酒》2014,(1):23-26
试验对九个不同品种高粱的淀粉、单宁等与酿酒相关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它们进行了汾酒的中试酿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晋杂23#出酒率可达到45.5%,比出酒率最低的晋杂18#的出酒率高出3个百分点,晋杂22#、晋杂18#出酒质量理想,它们的一级酒率分别达到30.5%和30%,比晋杂27#高出24~24.5个百分点。说明晋杂23#属于酿酒汾酒的高出酒率品种,而晋杂22#和晋杂18#属于酿造优质汾酒的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粳高粱、自贡本地小高粱和泸州糯高粱为实验对象,研究3种高粱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控温发酵的方式模拟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发酵特性。定期对糟醅进行取样分析,并对发酵结束后的糟醅进行出甑蒸馏。结果表明,泸州糯高粱在淀粉分解、利用及产酒精方面的效果更优,出酒率为33.9%,优于自贡本地小高粱的31.7%和东北粳高粱的27.3%。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泸州糯高粱糟醅的水分含量、酸度、微生物数等指标更适宜酿酒。故泸州糯高粱相比自贡本地小高粱和东北粳高粱,更适宜浓香型白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玉米和高粱为原料进行小曲酒的酿造,通过对比酿酒原料及酿造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差异,结合对玉米原料不同的处理工艺,以期改善玉米酿造小曲酒的酒质。结果表明,高粱的粗淀粉含量与玉米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玉米(P<0.05)。高粱酒样的酒精度显著高于玉米酒样(P<0.05);高粱糟醅的酸度、残余淀粉以及其细菌数量显著低于玉米糟醅(P<0.05),水分及其酵母菌数量显著高于玉米糟醅(P<0.05)。对玉米先蒸粮再粉碎能够有效提升玉米酿造的小曲酒酒质,酒样酒精度由14.3%vol提升至24.4%vol,乙酸乙酯的含量由0.2 g/L提升至0.6 g/L。  相似文献   

18.
王乃鹏 《酿酒》2010,37(1):55-56
利用东北高粱、大米、玉米,研究多粮清香型白酒工艺;在传统清香型大曲白酒工艺指导下,生产出复粮香优质清香大曲白酒。  相似文献   

19.
高粱淀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粱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由于食用口感差,不易消化,主要用于酿酒、制糖及饲料。近年来,随着高粱品种的优化与改良,高粱的营养价值进一步改善,其应用价值也得到逐步的提高,但我国对高粱的营养和加工研究很少。淀粉是高粱的主要组分,国外对高粱淀粉的理化特性、改性以及加工利用已有较多研究,本文综述了高粱淀粉的组成特点,提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高粱淀粉的膨胀性、凝胶性、淀粉改性等功能特性,并介绍了高粱淀粉的消化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指导国内高粱作物的品种选育和合理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