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持续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为机械通气治疗ARDS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0例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PEEP是否>12 cmH2O,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后PaO2和PaCO2的改善情况、气压伤发生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0h、24 h、72 h后PaO2和PaCO2的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1周后观察组PaO2为(159.41±29.16)、PaCO2为(44.51士10.23),对照组PaO2为(286.14±38.46)、PaCO2为(40.21±8.9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ICU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为(11.78±9.86)d、(7.56±6.09)d、34.51%,对照组为(6.51±8.97)d、(3.98±5.76)d、18.7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3例气压伤,对照组无气压伤发生.结论:持续高水平PEEP治疗肺内源性ARDS患者并不能有效改善氧合,但延长患者住ICU时间,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行BIPAP的NRDS患儿根据是否使用PS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48h后的PaO2、氧和指数[PaO2/吸入氧浓度(FiO2)]、pH值、PaCO2、PaCO2与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机械通气参数及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PaO2、pH、PaO2/FiO2、PaO2/PAO2均较对照组升高,PaCO2降低(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FiO2、MAP、PEE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FiO2、MAP在24、48h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对照组PEEP治疗后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5.7%,观察组用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PS联合BI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挫伤致ARDS患者44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所有病例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当ARDS控制窗出现时,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B iPAP)至停机通气模式,对照组选择SIMV+PSV+PEEP至停机通气模式。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4.5±2.5)d比(13.1±4.9)d]、总机械通气时间[(14±2)d比(19±1)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9.1%比40.9%)、ICU住院时间[(17±3)d比(22±4)d]、病死率(13.6%比3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治疗肺挫伤致ARD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呼气相压力-容积(P-V)曲线的特点及其在实施肺开放策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注射器法绘制ARDS犬呼气相和吸气相P-V曲线,根据曲线转折点选择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分析动脉血气、肺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①ARDS犬P-V曲线吸气相有两个转折点:低位拐点(LIP)及高位拐点(UIP),压力分别为(8.77±0.88)cm H2O和(13.75±0.66)cm H2O;呼气相曲线仅一个拐点(PPMC,d),压力为(10.67±0.83)cm H2O。②当PEEP从0逐渐增加到PPMC,d 2 cm H2O时,PaO2逐渐升高,静动脉分流/总血流量比值.Qs/.Qt逐渐降低;气道平台压、峰压、平均气道压逐渐升高;心排出量(CO)逐渐下降,肺循环阻力(PVR)、体循环阻力(SVR)逐渐升高。与PLIP比较,PEEP在PPMC,d及PPMC,d 2 cm H2O时PaO2显著升高[(366.67±33.00)cm H2O和(431.30±19.23)cm H2O比(309.40±30.71)cm H2O,P<0.05],Q.s/.Qt显著降低[14.38±1.48)%和(12.14±0.94)%比(17.35±1.29)%,P<0.05]。PPMC,d和PPMC,d 2 cm H2O时PaO2和.Qs/.Qt水平均与健康犬的PaO2[(446.78±49.80)cm H2O]和.Qs/.Qt[(12.25±1.08)%]水平接近,其中.Qs/.Qt变化与健康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循环的抑制作用却明显增强。结论对病变早期的犬ARDS采用“肺开放策略”是可行的,适当水平的通气压力可使损伤肺组织基本开放,PEEP可选择在PPMC,d或稍高于PPMC,d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贵  张春林  曹良海 《四川医学》2011,32(9):1378-1380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VS(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6.
仲崇辉  张建  姜有珠 《安徽医学》2015,36(10):1229-1230
目的:探讨以氧合指数(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 ARDS患者在临床出现 OI控制窗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鼻罩/口鼻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继续行气管内插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 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CO)、OI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 OI控制窗时间分别为(7.8±2.7)d和(7.3±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治疗后 RR、MAP、HR、PaCO及 OI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 RR、MAP、HR、PaCO 2及 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和 VAP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 OI控制窗为切换点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ARDS,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大大降低 VAP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患者转归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及 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2017 年3 月—2019 年5 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收治的112 例ARDS 新生 儿。根据通气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58 例患儿接受高水平PEEP(6 ~ <9 cm H2O)治疗,对照 组54 例患儿接受低水平PEEP(3 ~ <6 cm H2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稳定后24 h 的心率(HR)、 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 气道阻力(Raw)、呼吸系统顺应性(Crs)。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例数。结果 研 究组HR、MPAP 降低的差值,以及CVP 升高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pH 值、OI 升高的差 值,以及PaCO2 降低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Raw 降低的差值及Crs 升高的差值均高于对照 组(P <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高水平PEEP 对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对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更大,能有 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NRDS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肺部合并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分数比值(PaO2/FiO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67±15)h]、住院时间[(13.5±6.1)d]、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观察组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氧疗时间及住院费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9.
Wu XY  Zheng RQ  Liu HG  Huang DY  Huang YZ  Qiu HB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86-3089
目的 研究以膈肌电活动( EAdi)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PEEP)的选择.方法 盐酸吸入法复制兔ARDS模型,充分肺复张后分为EAdi法选择最佳PEEP组(EAdi组)、最佳氧合法选择最佳PEEP组(最佳氧合组),两组潮气量(VT)维持6 ml/kg,分别机械通气3h.观察两组在基础、成模、机械通气1、2、3h时的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EAdi组PEEP为(10.4±1.0) cm H2O,最佳氧合组为(9.7±2.1) cm H2O,组间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力学:机械通气1、2、3h,EAdi组与最佳氧合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体交换:机械通气1、2、3h,EAdi组氧合指数(PaO2/FiO2)较成模时显著升高(P<0.05),EAdi组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最佳氧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1、2、3h,EAdi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基础、成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最佳氧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i法选择PEEP能够明显改善ARDS低氧血症,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可指导ARDS最佳PEEP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CVVH)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84例 ARDS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病因治疗、机械通气支持、液体管理和炎性反应调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CVVH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性别、年龄、入院时危重病评分(PICS)、临床表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O2、SaO2)、氧合指数(OI = PaO2/FiO2),以及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PIC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 PaO2、SaO2、OI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CU 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VH 用于治疗儿童 ARDS ,能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2.
黄永婵  庞晓军  曾红  赵志梅 《广西医学》2011,33(9):1124-1126
目的 观察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ARDS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加甲强龙静脉注射.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PaO2、SaO2、PaO2/ FiO2.方法 治疗1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PaO2、SaO2和PaO2/ Fi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疗效好,可缩短住院时间,对提高诊疗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态与动态压力-容积(P-V)曲线低位拐点(LIP)的相关性,为临床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提供简捷的方法。方法记录1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准静态及动态肺P-V曲线,确定P-V曲线上的LIP及高位拐点(UIP),将PEEP设定在动态P-V曲线的0、LIP/2、LIP 2 cm H2O、(LIP UIP)/2和UIP,各水平PEEP分别维持30 min后测血气分析及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14例ARDS患者准静态LIP和动态LIP分别为(6.5±1.7)cm H2O和(4.5±1.7)cmH2O,两者经相关性检验呈正相关(r=0.76,P<0.05)。当PEEP为LIP 2 cm H2O时,PaO2/FiO2及Cst均显著提高(P均<0.01),动态肺顺应性达最高,且对CVP及MAP无明显影响。继续增加PEEP,虽PaO2/FiO2有增高,但Cst及MAP下降,CVP、MAP及平均气道压明显升高。结论动态P-V曲线的LIP 2 cm H2O作为最佳PEEP水平时可获较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P-V曲线选择理想潮气量对急性肺损伤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使用呼吸机时不同潮气量对急性肺损伤病人血流动力学和肺机械力学参数、肺通气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用压力-容积(P-V)曲线下拐点+0.196 kPa确定呼气末正压(PEEP)后,再根据P-V曲线的上拐点(VUIP)对应潮气量(Vt)分别给予16例急性肺损伤病人100%Vt、85%Vt和70%Vt,以相同的分钟通气量和吸入氧浓度分别给予定容机械通气,监测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改变及P-V曲线的变化。结果 与100%Vt组相比,85%Vt组、70%Vt组心率、CVP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3.894、6.305,q=3.784~4.978,P〈0.05);而85%Vt组和70%Vt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PaO2、PaO2/FiO2比较,85%Vt组最高,70%Vt组最低;3组PaCO2比较,70%Vt组最高,100%Vt组最低,差异有显著性(F=5.138~53.770,q=3.496~4.773,P〈0.05)。与100%Vt组比较,85%Vt组和70%Vt组的PIP、Pm明显减少,Cst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F=13.260~56.130,q=3.879~10.072,P〈0.05)。结论 以呼吸系统P-V曲线的下拐点确定PEEP值,以上拐点压力对应的潮气量的85%调节潮气量符合个体化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改善肺的顺应性、降低肺病理性损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肺源性的ARDS早期应用地尔硫卓协同面罩机械通气的益处.方法将17例病人分为A组8例、B组9例;A、B两组病人均使用BiPAP面罩机械通气(PSV PEEP),A组加用地尔硫卓50mg静脉滴注:治疗中观察呼吸频率、SaO2、PaO2/FiO2,并记录比较.结果 12h PaO2/FiO2:A组285 34mmHg>B组(224±51)mmHg,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总呼吸机通气时间:A组(62±21)hB组(251±91)mmHg,P<0.05.结论使用BiPAPPSV PEEP加用地尔硫卓治疗ARDS,可以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气道峰压和胸内压,减少正压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快地提升和提高PaO2/FiO2,减少呼吸机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造成的肺损伤,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动态监测入科后1、3、7 d氧合指数( PO2/FiO2)、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心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血浆脑利钠肽( BNP)水平,并进行肺损伤评分,记录ICU住院期间7 d内24 h液体日平均液体平衡量和急性肾损伤( AKI)发生率、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入科后3、7 d,两组PO2/FiO2较入科后1 d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入科后1 d明显下降(P<0.05),两组CVP、MAP、CI均呈下降趋势,入科后7 d与入科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科后3、7 d,观察组P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而两组CVP、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7 d内日平均液体平衡量(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内AKI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ARDS患者实施24 h出入量负平衡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种不同通气模式在A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SIMV(VC)+PSV+高PEEP 模式组)和B组(BIPAP组)。将2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24小时的呼吸,心率,PaO2, PaCO2,PaO2/FiO2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24小时的PaO2,PaCO2,PaO2/FiO2,心率,呼吸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 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SIMV( VC)+PSV+高PEEP模式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综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诊断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OS)组和密闭式吸痰组,n=30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两种吸痰方式,观察记录患者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和2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变化情况。结果 OS组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氧分压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患者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2006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3例重症ARDS患者,均行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行CHVHF治疗的重症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3~15d,平均(4.9±3.7)d;患者呼吸窘迫症状有效改善,双肺湿啰音显著下降,氧合功能显著提高,胸部X线检测示斑片状阴影逐步消除;死亡11例,死亡率13.3%。观察83例患者治疗3、6、12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气氧浓度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比值(PaO2/Fi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ARDS,具有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长、提高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等优点,积极促进患者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