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人体胎盘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及其与早期妊娠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妊娠6~9周人体胎盘绒毛中DBH活性进行了测定。③结果妊娠第8周胎盘绒毛中DBH的活性明显高于第6,7周,差异有显著性(F=5.76,q=5.88,3.64,P<0.05,0.01),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06~3.24,P>0.05)。④结论妊娠早期人体胎盘中已存在着DBH,并可能参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人体胎盘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及其与早期妊娠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妊娠6 ̄9周人体胎盘绒毛中DBH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妊娠第8周胎盘绒毛中DBH的活性明显高于第6,7周,差异有显著性(F=5.76,q=5.88,3.64,P〈0.05,0.01)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0.06 ̄3.24,P〉0.05)。(4)结论 妊娠早期人体胎盘中已存在着DBH,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病人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②方法 采用精氨酸兴奋试验及放免法,分别检测了82 例2 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 in 时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变化,并与50 例健康人进行对照。③结果 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组空腹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F= 9.41,q= 3.91,6.07,P< 0.01);其C-P水平亦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F=9.33,q= 5.89,P< 0.01);L-ARG刺激后无血管病变及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组INS和C-P分泌均在2m in 时达峰值;2 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组2,4,6m in 时的INS,C-P分泌值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F= 15.42~79.02,q= 3.11~6.31,P均< 0.05,0.01);合并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组空腹INS及L-ARG兴奋后INS,C-P峰值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 2.52~7.24,P< 0.05,0.01)。④结论 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伴有肥胖者更明显。IR及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紊乱与2 型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MDA、SOD活性及ET-1 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1996 年1~12月对在院住院分娩的妊高征患者39例,正常晚孕妇女24 例,正常非孕妇女14 例进行血浆MDA、SOD活性及ET-1 水平测定,同时测定产后3~7 天血浆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晚孕组MDA、SOD活性及ET-1均高于非孕妇女(P< 0.05);妊高征组MDA、ET-1高于正常晚孕组(P均< 0.01),SOD活性则低于正常晚孕组(P< 0.05);重度妊高征分娩后3~7 天ET-1、MDA均低于产前(P均< 0.05),SOD则高于产前(P< 0.05);MDA、ET-1 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 0.439,P< 0.01),SOD活性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r= - 0.453,P< 0.01)。表明机体内氧化抗氧化失衡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补体活化片段浓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浆补体活化片段浓度的动态变化及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7例AMI病人发病第1,4,7天时和38例健康人、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血浆补体活化片段(sC5b-9)浓度的变化。③结果AMI病人sC5b-9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和OMI病人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18.673,q=8.423~16.851,P<0.001)。发病第1,4,7天,sC5b-9浓度逐渐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F=14.628,q=6.275~14.162,P<0.001)。病死者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sC5b-9增高较存活者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更明显(t=13.649,8.395,P<0.001)。④结论补体活化片段浓度的动态变化参与了AMI的发生和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检测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C3b受体及免疫复合物(IC)受体花环率。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红细胞SOD、GSHPx活力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P<001),IC受体花环率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病人红细胞SOD、GSHPx活力与IC受体花环率呈负相关(r1=-0.64,P<0.01;r2=-0.87,P2<0.01),红细胞MDA含量与IC受体花环率呈正相关(r=0.64,P<0.01)。本结果提示,肝硬化病人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降低对肝硬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前列腺素变化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病人前列腺素系统(PGs)代谢异常在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72例DN肾功能代偿期病人,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组测定在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尿血栓素B2 (TXB2 ),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排泄量,并观察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的关系。③结果 DN各组尿TXB2 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 5.28,q= 3.46~5.34,P< 0.05,0.01),且随肾脏损害加重呈递增趋势,与UAER呈正相关(r= 0.27,P< 0.05);6-K-PGF1α的升高则以早期正常清蛋白(Alb)尿组最高(F= 15.76,q= 7.93~8.26,P< 0.01),随肾脏损害加重而下降,并与CCr呈正相关(r= 0.30,P<0.05),DN各组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尿TXB2/6-K-PGF1α在肾功能代偿期亦无显著变化。④结论测定尿TXB2,6-K-PGF1α及其比值有助于了解肾脏损害程度及肾功能状态,并可根据DN的不同时期制订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幼儿龋病活跃性与唾液部分生化指标的关系,为筛选龋病活跃性幼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10名3~4岁幼儿非刺激性全唾液的pH值、HCO-3、溶菌酶(LZM)、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测定。pH值用PHS-3C型酸度计测定;LZM用微量快速比色法测定;HCO-3用改良滴定法测定;LDH用比色法测定;AKP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结果:无龋幼儿(龋补齿数:dft=0,49名)唾液pH值及LZM活性显著高于多龋幼儿(dft≥5,43名)(P<0.01),HCO-3、LDH、AKP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龋病幼儿(dft为1~18,61名)的LZM活性与df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51,P<0.05)。结论:幼儿龋病活跃性与唾液LZM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中刺五加对肌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6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喂普通饲料)、3-甲基4-双甲氨基偶氮苯(3-Me-DAB)组(喂含0.06%3Me-DAB饲料 10周)和刺五加组(饲喂同 3-Me-DAB外、另加入刺五加 4.5g/kg饲料,用常规方法检测全血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微量化学发光造检测吞噬细胞活性(PMN-CL)。结果1.PMN-CL检测峰值、积分值和吞噬细胞指数,3-MeDAB组较正常组和刺五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2.全血GSH-PX活性、SOD活性,刺五加组较3-MeDA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刺五加组和3-MeDAB组均较正常组升高(均P<0.05)。结论刺五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对抗致癌剂引起的机体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代偿性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细胞培养、核酸斑点杂交、~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免疫细胞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c-myc反义寡核苷酸(ODNs)对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诱导的大鼠肺血管周细胞c-myc mRNA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3H-TdR掺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ECCM显著促进周细胞 c-myc mRNA表达、PCNA表达(P<0.01)及~3H-TdR掺入量增加(P<0.01),反义ODNs显著阻抑 HECCM诱导的周细胞c-myc mRNA表达、PCNA表达(P<0.01)及~3H-TdR掺入量增加(P<0.05),而同义ODNs无上述作用(P>0.05)。结果提示,HECCM可通过上调c-myc基因表达促进肺血管周细胞增殖,反义ODNs通过下凋c-myc基因表达,抑制HECCM诱导的肺血管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和哺乳期大鼠血中生长抑素变化的放射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妊娠期和哺乳期大鼠血浆中生长抑素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妊娠和哺乳期间大鼠血中生长抑素的水平,结果,妊娠期和哺乳期大鼠血中生长抑素水平均升高永琳与动情间期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妊娠第5天除外)结论妊娠和哺乳期间释放人血的生长抑素增多。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乳头状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RAP-PCR-ELISA定量及TRAP-PCR银染定性法,对49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分析。结果 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86.9%,其活性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病灶越大,年龄越大,病期越晚,端粒酶活性水平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端粒酶皆为阴性。8例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正常妊娠妇女及子痫前期病人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子痫前期病人(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11例,重度19例)胎盘组织中HIF-2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7例正常妊娠妇女(其中早期妊娠组12例,中期妊娠组10例,晚期妊娠组15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妊娠妇女早期妊娠组HIF-2α mRNA的表达水平较晚期妊娠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3,q=4.574,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早期妊娠组HIF-2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期妊娠及晚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62,q=6.230、5.672,P<0.01);中期妊娠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胎盘组织HIF-2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晚期妊娠组(t=5.174,P<0.01),重度子痫前期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盘HIF-2α在正常妊娠胎盘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胎盘HIF-2α蛋白表达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观察妊娠期和哺乳期胃幽门部生长抑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化喾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幽门粘膜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染色强度、数密度、体密度和面数密度,以及胃液内生长抑素含量。结论生长抑素参与妊娠、哺乳期胃肠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QT离散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在发病24h 内、第7,14 天分别对44 例病人行12 导联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加做右胸及V7~9 导联,按心率校正公式计算QT离散度(QTcd)。③结果 与24h 内相比较,第7,14 天QTcd 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F= 26.42,q= 8.06,9.35,P<0.01),第14 天与第7天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 1.36,P> 0.05)。非死亡组QTcd 值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显著性(t= 3.02,P< 0.01)。④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QTcd 值明显增大,随着病情好转,QTcd 值逐渐下降和稳定。QTcd 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近期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喉癌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9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喉癌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mRNA的表达情况。②方法 提取PBMC中的总RNA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5 8例喉癌病人PBMC中MMP 9mRNA表达 ,并以 2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③结果 不同分期喉癌病人PBMC中MMP 9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F =187.75 ,q =6 .13~ 33.38,P <0 .0 1) ,并随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增加而表达增强 (F =187.75、193.12 ,q=8.94~ 30 .95 ,P <0 .0 1)。④结论 喉癌病人PBMC中MMP 9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喉癌预后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影响助生殖技术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助生殖因素。②方法 用助生殖技术对 10 6例不孕妇女进行助孕 ,观察助生殖过程中激素水平对卵泡发育及排卵影响 ,不同获能方法对精子受精率影响 ,同时分析控制性超排卵 (COH)异常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发生、发展相关因素。③结果 COH中 ,高雌二醇、低孕激素水平可促进卵泡发育 (t=1.99~ 6 2 5 .75 ,P <0 .0 0 1,0 .0 5 ) ;体外分离法获能精子活率明显高于上游法 (t=11.40~ 32 .41,P <0 .0 0 1) ;中、重度OHSS组胚胎移植日血清及卵泡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t=4.2 6 ,11.5 1,P <0 .0 1)。④结论 激素水平、精子获能方法及VEGF水平对助生殖可能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原发性肺癌、卵巢癌及白血病病人各 2 0例为研究对象 ,以 2 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采用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 ,采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和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F =9.2 9、12 .85 ,q =5 .15~ 7.86 ,P <0 .0 1) ;正常人红细胞胞质液可以显著提高自身及病人NK细胞活性 (F =4 .32~ 5 .89,q =3.96~ 4 .4 9,P <0 .0 5、0 .0 1)。④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NK细胞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纤溶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①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纤溶系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64例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35例单纯心房颤动病人及 2 2例健康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 (PAI 1 )、血浆凝血因子Ⅰ (Fg)浓度及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含量。 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及单纯心房颤动病人血浆t PA降低 (F =30 .951 ,q =1 5 .2 86 ,33 .875 ,P <0 .0 1 ) ,PAI 1升高 (F =1 1 .667,q =6 .2 78,1 2 .471 ,P <0 .0 1 ) ,Fg及D Dimer无明显差异 (F =1 .658,2 .364 ,P >0 .0 5)。与无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病人比较有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病人t PA降低 (q =1 5 .2 86 ,P <0 .0 1 ) ,PAI 1升高 (q =7.0 71 ,P <0 .0 1 ) ,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 ,t PA降低及PAI 1升高更明显 (F =2 3 .0 1 0 ,2 6 .2 0 0 ,q =3 .0 89~ 6 .769,P <0 .0 5)。④结论 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存在低纤溶状态 ,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