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内源性闭合环状非编码RNA,其生物学功能多样,具有结构稳定、高度保守、组织和发育阶段特异性等特点。研究证实CircRNA在调控肿瘤基因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潜力成为OSCC诊断、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环状RNA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差异表达的环状RNA并筛选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早期诊断标志物打下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为观察组,4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每个研究对象抽取10 m L全血并制备血浆。随机选取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的样本,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将标记的环状RNA与Arraystar Human环状RNA芯片杂交。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的环状RNA。进一步采用RT-q PCR对筛选出的环状RNA进行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共筛选出3 762个候选环状RNA,其中有19个上调,9个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择3个下调的环状RNA (hsa_circ_0039342、hsa_circ_0085752和hsa_circ_0003171),经过RT-q PCR验证,结果表明,3个环状RNA均发生显著下调。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环状RNA表达特征,这些环状RNA有望成为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环状RNA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s),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转录组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鉴定出与许多生物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的环状RNA(circRNAs)。其结构稳定、序列保守、功能多样、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环状RNA已被证明不仅与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转移、预后等显著相关,在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白血病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白血病中circRNAs可以作为诊断的新生物标记,并为白血病提供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和新颖的药物筛选策略。对白血病中circRNAs的全面了解是开展临床应用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环状RNA 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在胰腺癌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并分析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97例胰腺癌患者与71例体检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表达。采用χ ...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20,(1):110-117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0847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谱变化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分别检测了MNNG诱导恶性转化的胃上皮细胞株GES-1-T和未恶变的正常对照细胞株GES-1-N中circRNA的表达谱,通过qRT-PCR验证GES-1-T胃癌细胞较GES-1-N对照细胞明显上调的circRNAs后发现,Hsa_circ_0000847 (即circRNASmad2)是二者差异表达最明显的circRNA。进一步通过qRT-PCR检测Hsa_circ_0000847在不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本研究还通过设计特异性的siRNA来干扰胃癌细胞株GES-1-T、MKN-28中Hsa_circ_0000847的表达量来探讨Hsa_circ_0000847的表达变化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GES-1-T较GES-1-N中circRNAs有1509个出现表达上调,3142个表达下调; qRT-PCR验证结果显示,GES-1-T较GES-1-N明显上调的circRNAs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是Hsa_circ_0000847,其在GES-1-T细胞中表达水平是非转化对照细胞GES-1-N的58. 2倍。qRT-PCR检测结果还显示Hsa_circ_0000847在不同胃癌细胞株AGS、SGC-7901、MGC-803、MKN-28、HGC-27中均表达上调,其中在MKN-28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CCK-8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iRNA成功干扰GES-1-T细胞和MKN-28细胞中Hsa_circ_0000847的表达后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了一个在胃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的circRNA Hsa_circ_0000847,并通过siRNA干扰技术证实了干扰胃癌细胞中该环状RNA的表达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circ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为寻找新型的胃癌生物分子标志物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由基因组转录而来,不能翻译表达成为相应蛋白质的一种RNA,但lncRNAs具有调控编码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功能。研究[1]发现,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也属于lncRNAs。Hu等[2]发现并命名了一个从裂殖酵母到人均具有的长链非编码RNA-5S-OT,使circRNA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复杂,目前尚无良好的方法对胃癌进行诊断和治疗。而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在胃癌中存在异常表达,参与胃癌相关基因的调控,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各个过程均有影响,一直是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旨在对微小RNA与胃癌诊断、治疗的关系以及治疗中产生的耐药性等问题进行综述,为...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是最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第4位。目前已明确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有关。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与其他种类RNA相比,circRNA的3个主要特征为进化保守性、结构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不同种类circRNA在宫颈癌中异常表达,可通过调控其相应结合元件参与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从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宫颈癌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常见且特有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及全身器官功能损害。常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和生长受限,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2]。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胎盘血管功能障碍和胎盘异常形成有关[1]。  相似文献   

10.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非编码RNA。它已被证明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并在肿瘤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60%的OC患者就诊时已有腹腔转移。circRNA稳定性高,保守性强,可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分子的“海绵”,控制miRNA下游的基因表达与突变。文章汇总了环状RNA在OC中的最新发现,讨论了环状RNA研究的应用前景,旨在探索O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用于OC诊断与预后预测的潜在生物标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以16、18型最为典型。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RNA前体通过首尾共价相连,形成的单链环状非编码RNA,具有miRNA海绵、结合RNA结合蛋白(RBP)以及翻译蛋白质等功能,在多种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circ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现就环状RNA在高危HPV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和放化疗敏感性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与胃癌发病年龄及早发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胃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胃癌病例为研究对象,利用112个与胃癌发生风险有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PRS,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PRS水平与胃癌发病年龄的关系。将发病年龄<50岁的病例定义为早发胃癌病例,以低遗传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微卫星不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22例胃癌和101名正常对照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果MTHFR C677T多态性可分为677CC、677CT和677TT三种类型。胃癌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5%、39.3%和13.1%;对照组分别为48.5%、42.6%和8.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677CC基因型做为参考,胃贲门癌677CT基因型OR值为0.38,95%CI:0.15~0.98;TT基因型OR值为0.26,95%CI:0.03~2.18;677CT+TT基因型OR值为0.36,95%CI:0.07~0.98。胃体癌677TT基因型OR值为3.03,95%CI:1.07~8.65。MTHFR A1298C多态性可分为1298AA、1298AC和1298CC3种类型。胃癌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8%、36.1%和4.1%;对照组分别为57.4%,37.6%和5.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1298AA基因型的OR值为1.00,胃窦癌AC基因型的OR值为0.87,95%CI:0.42~1.82,CC基因型的OR值为0.41,95%CI:0.05~3.72。MTHFR 677TT基因型胃癌与微卫星不稳显著相关(P〈0.05),而MTHFR A1298C多态性与微卫星不稳无关(P〉0.05)。结论重庆地区人群中MTHFR C677T多态性是胃贲门癌的保护因素,是胃体癌的危险因素;MTHFR A1298C多态性可能是胃窦癌的保护因素;677TT基因型胃癌的发生可能涉及到MSI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区域遗传变异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中国汉族人群MHC参考数据集为参照,利用SNP2HLA v1.0.3软件对MHC区域进行基因型填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鉴定MHC区域中与胃癌易感性存在关联的遗传变异;基于公共数据库,通过系统功能注释探索MHC区域内的易感基因和功能性遗传变异。结果  本研究发现,rs2517714为MHC区域与胃癌发生风险独立关联的遗传位点(OR=1.13, P=2.70×10-8);功能注释显示位于HLA-A基因外显子区域的氨基酸多态性位点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可能会影响HLA-A蛋白稳定性;同时,非编码区的功能性遗传变异rs9295829可能通过影响所在区域增强子活性,从而远程调控HLA-A基因表达,共同影响易感基因HLA-A的功能。结论  MHC区域致病性遗传变异通过影响易感基因HLA-A功能,从而影响胃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胃组织和血清中糖代谢相关产物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分析技术对4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糖代谢相关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并与配对的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对照,对胃癌组织和血清的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组织中发现5种代谢物,分别为琥珀酸、延胡索酸、L-(+)-乳酸、α-酮戊二酸和D-葡萄糖,其中延胡索酸、L-(+)-乳酸和α-酮戊二酸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分别为(0.332±0.136)%和(0.276±0.095)%、(0.606±0.254)%和(0.408±0.184)%、(0.856±0.583)%和(0.534±0.421)%,3种代谢物在胃癌组织中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3、0.033、0.022);琥珀酸和D-葡萄糖在两种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中发现6种代谢物参与糖代谢,分别为L-(+)-乳酸、延胡索酸、2-氧-甲磺酰基阿拉伯糖、D-吡喃葡萄糖苷、D-吡喃果糖、D-葡萄糖,其中延胡索酸和2-氧-甲磺酰基阿拉伯糖在胃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分别为(0.165±0.329)%和(0.307±0.205)%、(0.152±0.172)%和(0.250±0.217)%,胃癌组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0.049);其余4种代谢物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胃癌患者的组织和血清中均检测到L-(+)-乳酸、延胡索酸和D-葡萄糖,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和血清中L-(+)-乳酸(r=-0.095,P=0.617)、延胡索酸(r=-0.056,P=0.768)和D-葡萄糖(r=-0.088,P=0.725)均无相关性。结论 胃癌组织和血清的糖代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两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EN)耐受性影响因素及EN具体实施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序贯、渐进的方法实施EN,观察EN耐受情况,对患者EN耐受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患者EN期间的消化道症状。结果54例患者中,49例(90.74%)能耐受EN。肿瘤分期(单因素分析:X2=7.287,P=0.007;多因素分析:t=2.559,P=0.014)、手术方式(单因素分析:X2=7.825,P=0.005;多因素分析:t=2.254,P=0.043)是影响EN耐受性的因素。在耐受患者中,EN期间胃肠道症状以腹胀为主(19/49,38.8%)。结论序贯、渐进的EN方法适合胃癌术后患者,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并对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以1201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的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榆测COX-2表达,用亚硫酸氢钠-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对COX-2启动子甲基化率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H priori)感染状况进行测定.结果 COX-2甲基化率中位数随胃黏膜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在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SG/CAG)、肠上皮化生(IM)及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璎增生(Ind DYS/DYS)病变中分别为10.6%、11.8%、13.8%,各病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12,P=0.016).分层分析显示,在H pylori感染阴性病例中,COX-2甲基化率仍随病变加重明显升高,在SG/CAG、IM、Ind DYS/DYS病变中其中位数分别为8.8%、10.6%、14.1%(X2=6.629,P=0.036).进一步分析发现,COX-2甲基化率随着COX-2表达强度的增强而降低,由COX-2弱阳性表达的13.3%降至强阳性表达的7.6%(X2=10.400,P=0.015).结论 CO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及H pylori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并与COX-2表达强度呈负相关,说明COX-2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胃黏膜病变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