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庆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戒烟行为及认知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重庆市成年人吸烟、戒烟状况的流行水平及对烟草知识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2014)调查数据,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个监测点5 400名≥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在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等指标,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使用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18岁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7.4%,其中男性为53.5%,女性为1.1%,40~50岁组男性最高(58.4%);农村高于城市,渝东南翼高于其他地区;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7.5%,被动吸烟率为52.4%。现在吸烟者的人均每日吸烟量为17.5支,男女性分别为17.6和13.5支。男性以40~50岁组和初中文化组每日吸烟量最多,分别为20.1、18.9支。现在吸烟者人均每日吸烟量≥20支(重度吸烟)的比例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重度吸烟比例为59.3%,其中以40~50岁组和初中文化组的男性最高,分别为66.8%和65.2%。每日吸烟者中,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0.8±7.2)岁,女性晚于男性,农村晚于城市。开始吸烟的年龄< 25岁的占80.2%,15~25岁占70.3%。吸烟者的戒烟率为20.1%,成功戒烟率为13.7%,打算戒烟率为25.1%。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均呈随吸烟者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男性18~40岁组的成功戒烟率最低(4.8%)。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普遍偏低,对主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为19.6%,对被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为21.9%。结论 重庆市≥18岁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态仍处于高水平,吸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烟草知识的认知不足,烟草控制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现状,为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吸烟状况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山西、甘肃、青海、新疆4个省(自治区)中16个项目县84个行政村5486名15-6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吸烟率、开始吸烟年龄、被动吸烟率、戒烟率和对烟草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作为调查指标,调查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吸烟现状。结果调查对象的吸烟率为20.9%,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4.8%,女性吸烟率为2.O%;汉族吸烟率高于少数民族,不同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者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者开始吸烟平均年龄为(21.3±5.6)岁,男性早于女性。被动吸烟率为37.8%,其中男性31.9%,女性40.4%,女性受到的被动吸烟危害高于男性。调查人群戒烟率为1.9%。结论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面临挑战,尤其是戒烟率较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有效干预措施,以减少烟草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我国≥40岁居民吸烟状况及变化,为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该监测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0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烟草使用相关信息。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2019-2020年不同特征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以及日均吸烟量,分析2014-2015年和2019-2020年现在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的变化。结果 2019-2020年我国≥40岁居民现在吸烟率为27.2%,男性(52.1%)远高于女性(2.5%)。吸烟人群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0岁,男性(19.6岁)早于女性(27.9岁)。现在每日吸烟人群的日均吸烟量为18.0支,男性(18.3支)多于女性(11.1支)。与2014- 2015年监测结果比较,现在吸烟率有所下降,总人群下降2.8个百分点,男性下降4.1个百分点,女性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和乡村分别下降3.1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现在每日吸烟人群日均吸烟量减少0.6支。结论 近年来,我国≥40岁人群的现在吸烟率和日均吸烟量有所下降,但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及一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应结合人群和地域特征,研究实施针对性的控烟措施以进一步降低人群吸烟水平。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吸烟是COP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了解我国≥40岁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日均吸烟量等指标,为有效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4-2015年中国居民COPD监测,该监测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125个监测点(县、区)的≥40岁居民75 107名,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吸烟状况。结果 2014年中国≥40岁人群吸烟率为40.0%(95% CI:38.5%~42.0%),现在吸烟率为31.0%(95% CI:29.7%~32.0%)。男性吸烟率、现在吸烟率(74.1%、57.6%)远高于女性(5.4%、4.0%),乡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41.2%、32.4%)显著高于城镇(38.8%、29.5%)。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0.1(95% CI:19.7~20.5)岁。吸烟者年龄越小,平均开始吸烟年龄越早(40~、50~、60~、≥70岁年龄组吸烟人群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分别为18.3、19.2、20.9和23.1岁)。每日吸烟者日均吸烟量为18.9支,男性日均吸烟量(19.3支)大于女性(12.5支)。结论 中国≥40岁男性吸烟率高,乡村地区吸烟率较城镇高,给COPD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山西省农村地区18~59岁居民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为探索我国农村地区血压水平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山西营养与慢性病家庭队列,剔除2002年基线调查时年龄<18岁或年龄≥60岁研究对象、基线时患有高血压的个体和2015年随访调查时近2周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共纳入1 629名基线调查时18~59岁的调查对象,分析2002年基线调查和2015年随访调查时的血压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 2002年18~59岁人群的SBP由(122.7±10.4)mmHg(1 mmHg=0.133 kPa)增长至2015年的(132.8±17.6)mmHg,DBP由(72.7±6.9)mmHg增长至(78.8±10.3)mmHg,男性和女性SBP增长率分别为6.7%和9.5%。男性和女性DBP增长率分别为9.3%和7.8%。18~、30~、40~和50~59岁年龄组人群SBP增长率分别为5.0%、6.7%、9.4%和11.8%。而DBP增长率分别为12.2%、8.2%、8.2%和6.5%。结论 山西省农村地区18~59岁居民SBP和DBP均值水平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SBP增加水平呈现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加而递增趋势,DBP增加水平呈现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2014年成年人吸烟及危害认知现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北京市成年人现在吸烟状况及危害认知情况。方法 2014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共抽取36个街道/乡镇180个社区,共计19 815名18~7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样本量为19 738人。现在吸烟率为26.6%(5 253/19 738),男性为52.2%(4 875/9 340),女性为3.6%(378/10 398),男性高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2.7%(1 473/4 499);郊区现在吸烟率为28.9%(2 320/8 023)高于城区的25.0%(2 933/11 715)。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3.7%(4 677/19 738)。开始每天吸烟的平均年龄为19.2岁,日均吸烟量为15.2支。知识得分平均为5.8分;现在吸烟者5.5分,明显低于现在不吸烟者6.0分(t=-9.854,P=0.000)。5.7%(298/5 213)的现在吸烟者打算1个月内戒烟,就医时医生建议戒烟的比例为66.0%(1 638/2 481)。慢性病患者的现在吸烟率为31.8%(3 703/11 628),5.5%(202/3 686)打算1个月内戒烟。结论 北京市男性吸烟水平仍处于高平台期;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低龄化;吸烟和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缺乏;戒烟意愿低;医生建议戒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山西省733名农村居民血清TC水平的纵向变化状况。方法 以曾经参加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山西省5个农村地区居民为基础,于2015年进行追踪调查,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TC浓度。结果 733名研究对象中,男性332名,女性401名。2002年基线调查时年龄为(42.6±9.5)岁,76.2%的男性和83.8%的女性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男性与女性吸烟的比例分别为65.7%和1.2%,饮酒比例分别为26.8%和4.0%,肥胖比例分别为6.3%和12.0%,中心性肥胖比例分别为27.1%和31.9%。2015年追踪调查时年龄为(55.8±9.5)岁,男性与女性吸烟比例分别为48.2%和1.5%,饮酒比例分别为49.7%和3.0%,肥胖比例分别上升至11.8%和18.2%,中心性肥胖比例分别上升至41.6%和53.6%。2002-2015年,追踪人群血清TC水平由(3.82±0.89)mmol/L上升至(4.72±0.97)mmol/L,平均上升幅度为27.2%。男性血清TC水平由(3.84±0.94)mmol/L上升至(4.54±0.93)mmol/L,女性血清TC水平由(3.81±0.84)mmol/L上升至(4.86±0.98)mmol/L,增幅分别为22.7%和30.9%。18~、30~、40~、50~59岁组的血清TC水平由(3.42±0.83)、(3.72±0.77)、(3.90±0.83)、(4.00±1.03)mmol/L上升至(4.38±1.01)、(4.79±0.92)、(4.73±0.99)、(4.76±0.96)mmol/L。各年龄组增加幅度分别为31.4%、32.1%、25.2%和22.6%。经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BMI和腰围组的血清TC水平在不同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山西省农村居民血清TC水平纵向上升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男性居民吸烟归因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吸烟对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天津市38 312例18~69岁的男性死亡者信息。调整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后,分析吸烟导致不同疾病死亡的风险和超额死亡。结果 天津市18~69岁死亡男性中22.57%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平均损失5年的寿命。吸烟者肺癌的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10倍(95%CI:2.80~3.44),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7倍(95%CI:1.36~1.59),脑卒中死亡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41倍(95%CI:1.30~1.53)。城市男性吸烟导致疾病死亡的风险高于农村男性,开始吸烟年龄早、每天吸烟支数多其死亡风险高。结论 吸烟是导致天津市男性居民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2013年成人吸烟及被动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2013年浙江省成人吸烟、戒烟和被动吸烟的流行水平及其不同教育水平、职业和地区分布的特点,判断烟草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浙江省45个监测点13 408名15~69岁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其中有13 326人合格问卷用于分析.采用总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戒烟率、“二手烟”暴露率等指标,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结果 浙江省15~69岁人群中有1 289.65万成年吸烟者(29.59%),其中现在吸烟者998.76万(22.92%),常吸烟者844.72万(19.38%),男性和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41.18%和3.69%,男性中45~54岁组最高(51.66%),女性65~69岁组最高(4.62%);人群戒烟率为22.56%,40.19%的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的考虑,选择的主要戒烟方式是“靠自己毅力戒烟”(87.59%);15~69岁人群中有2 276.77万(67.90%) “二手烟”暴露者,以室内场所烟草暴露率最高(62.84%);人群对吸烟、被动吸烟引起其他疾病的认知普遍偏低,对主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1.52%,对被动吸烟引起3种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4.04%.结论 浙江省15~69岁居民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状况严重,对烟草知识的认知率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居民吸烟行为,分析烟草消费隋况及烟草价格上涨对吸烟行为潜在影响。方法 采用三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中选择上饶市和宜春市作为调查现场,利用KISH码在32个街道/镇820户家庭中选择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终人组的805名居民中,现在吸烟者218人,吸烟率为27.08%(男性吸烟率为46.62%,女性吸烟率为3.05%)。218名吸烟居民中,烟龄最短1年,最长50年,烟龄中位数为20年。96.33%的吸烟居民通过“自己购买”获得卷烟,54.59%吸烟居民吸5~9元一包的卷烟,20.64%吸l~4元一包的卷烟,18.8l%吸10~15元一包的卷烟,仅13名吸烟居民平常吸15~30元一包的卷烟。吸烟居民平均每月最少花费20元,最多花费800元,平均花费192元,占个人月收入的13%。根据218名吸烟居民关于卷烟价格上涨对其吸烟行为影响的回答绘制曲线图,可了解卷烟价格上涨对吸烟者吸烟行为的潜在影响情况。结论 江西省吸烟居民的烟草经济负担较重,烟草价格上涨将促使吸烟者改变吸烟行为。应考虑中国烟草价格低、价格跨度大等现实问题,合理提高烟草销售价格,改变吸烟人群的吸烟行为,进而逐渐降低人群吸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天津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去死因期望寿命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全球疾病负担中恶性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计算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去除之后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17 641例,粗死亡率为171.79/10万,标化率为86.32/10万。其中男性死亡10 165例,粗死亡率为197.39/10万,标化率为95.41/10万,女性死亡7 476例,粗死亡率为146.04/10万,标化率为76.65/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前5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胰腺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排前5位的是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肛门癌和胃癌。去除恶性肿瘤后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长3.53岁和2.88岁,其中去除肺癌之后分别增长1.25岁和0.97岁,远超过其他恶性肿瘤。结论 肺癌是造成天津市户籍居民死亡及期望寿命减少的主要疾病,亟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13—2015年北京市成人被动吸烟现况及其人群特征进行分析,为对该人群制定避免被动吸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4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8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吸烟、被动吸烟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共调查北京市成年居民11 437人,总吸烟率为28.7%(95%CI:28.0%~29.6%)。不同年龄、性别间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8~24岁为10.3%,55岁后达高峰(34.4%)后开始略有下降。8 149名从不吸烟者中定义1和定义2被动吸烟率分别为13.5%、17.2%。不同性别和年龄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女性被动吸烟率明显高于男性;55岁前被动吸烟率随着年龄上升而增加,55岁后开始下降,到75~101岁组最低。被动吸烟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男性居民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城乡、婚姻状况女性居民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北京市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率较高,但低于全国及其他地区水平,青中年、女性、个体工商职业人群是被动吸烟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tobacco worldwide. We assessed secular trends in prevalence of smoking, average cigarettes per day, mean age of initiation, and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smoking amo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 between 1991 and 2011.DesignData came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onducted eight times between 1991 and 2011. A total of 83,447 participants aged 15 years or older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rends in smoking were stratified by sex, age, and region (urban vs. rural).ResultsIn 2011, 311 millions individuals were current smokers in China, with 295 million men and 16 million women, respectively. Between 1991 and 2011, the prevalence of current smoking decreased from 60.6% to 51.6% in men, and from 4.0% to 2.9% in women. However, during this period, the average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per smoker increased from 15.0 to 16.5 in males, and from 8.5 to 12.4 in females. Further, age of smoking initiation decreased from 21.9 to 21.4 years in men and from 31.4 to 28.4 years in women. In 2011, 16.5% of all deaths in men and 1.7% in women were due to smoking. Between 1991 and 2011, the total number of deaths caused by smoking increased from 800,000 to 900,000.Conclusions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 slight decrease in smoking preval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However, cigarette smoking 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death in China, especially in men.  相似文献   

14.
中国10个地区30~79岁成年人被动吸烟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方法 分析10个地区317 486名30~79岁非吸烟者在基线调查时的被动吸烟行为信息,描述其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按照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我国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6.7%,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为66.5%,其中农村高于城市。周被动吸烟频率、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日均被动吸烟时长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随周被动吸烟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女性中湖南省的周被动吸烟频率较高,但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较低,日均被动吸烟时长最低,河南省却与之相反;与吸烟者共同居住者的被动吸烟率是从未共同居住者的2.27倍(95% CI:2.24~2.29),且在女性中关联更强(OR=2.61,95% CI:2.58~2.64),而在男性中二者无关(OR=1.01,95% CI:0.95~1.06)。女性除日均被动吸烟时长小于男性外,其余指标均大于男性;且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多数被动吸烟指标较高;家庭年收入较低者的被动吸烟率和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较低,但日均被动吸烟时长较高;女性在婚者的被动吸烟率、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较高,男性与之相反。结论 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的被动吸烟率、周被动吸烟频率、周被动吸烟累计时长和日均被动吸烟时长以及与吸烟者共同居住率、共同居住年限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吸烟现况,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广场、医院、学校、社区等调查点抽取800名居民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调查的800人中吸烟率为28.3%,其中男性吸烟率(45.6%)高于女性(4.2%)。绝大多数吸烟者(91.6%)每日吸烟量不超过20支,男女性的每日吸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22.03±6.56)岁低于女性的平均年龄(28.93±10.15)岁。丧偶或离异者吸烟率最高,达51.9%。在吸烟者中戒烟3次及以上的人数占38.196(86/226)。结论南京市居民吸烟率仍然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加大控烟力度,加强控烟法规的执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降低居民吸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15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状况及戒烟打算。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天津的市区、滨海地区、农村共抽取2886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吸烟情况及相关知识态度。结果天津市15岁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8.0%,其中男性为45.8%,女性为12%;男女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5.3%和4.3%;男女开始吸烟年龄均以15~24岁年龄组最高,分别占81.98%和52.22%;仅有2.60%的男性吸烟者和4.40%的女性吸烟者近期有戒烟打算。结论天津市居民现吸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绝大多数吸烟者是在15、24岁年龄段开始吸烟的,提示应关注对此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韶关市居民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按照不同职业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采用统一问卷,共调查1399名城乡居民。结果男性吸烟率为63.04%,女性为4.00%,总吸烟率为48.49%;男性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吸烟呈低龄化;男女吸烟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职业和婚姻方面,男性已婚者吸烟率最高,为64.75%,女性以商人和未婚者吸烟率为高,分别为13.64%和6.52%;在吸烟场所方面,男性以在家里吸烟率最高,女性则以娱乐场所吸烟率最高,分别为59.05%和42.86%;在吸烟原因中,好玩和赶时髦者占55.41%。结论韶关市城乡居民吸烟率接近全国水平,控烟工作任重而道远,加强学生和居民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宣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Inadequate dietary intakes and poor health behaviors are of concern among rural residents in Korea.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to compare dietary intakes, dietary diversity score (DDS), mean nutrient adequacy ratio (MAR) and health related behaviors by rural, factory and urban areas in Asan. A total of 930 adults (351 men and 579 women) were interviewed to assess social economic status (SES), health related behaviors and food intakes by a 24-hour recall method. Mean age was 61.5 years with men being older (64.8 years) than women (59.3 years, p<0.001). Men in the factory area were older than rural or urban men while urban women were the youngest. Education and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were higher than other area residents. There were more current drinkers in urban area while smoking status was not different by regions. Physical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ural or factory areas, whilst urban residents exercised more often (p<0.05). Rural or factory area residents considered themselves less healthy than others while perceived stress was lower than urban residents. Energy intakes were higher in urban residents or in men, however, after SES was controlled, energy intake did not show any differences. Energy-adjusted nutrient intak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urban area (p<0.05) for most nutrients except for carbohydrate, niacin, folic acid, vitamin B6, iron and fiber. Sodium intake was higher in factory area than in other areas after SES was controlled. DDS of rural men and MAR of both men and women in the rural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n SES was controlled. In conclusion, dietary intakes, diversity, adequacy and perceived health were poor in the rural area, although other health behaviors such as drinking and perceived stress were better than in the urban area. In order to improve perceived health of rural residents, good nutrition and exercise education programs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