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中国15省份15~49岁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我国15~49岁女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和聚集性。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分析15~49岁女性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HDL-C降低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特征。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于2005年发布的定义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具有≥2项危险因素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991名15~49岁女性,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HDL-C降低、存在≥1项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聚集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44(47.4%)、464(23.3%)、123(6.2%)、327(16.4%)、1025(51.5%)、1501(75.4%)、874(43.9%)。与15~19岁组相比,25~、30~、35~、40~、45~49岁年龄组中心性肥胖和30~、35~、40~、45~49岁年龄组血压升高的危险性较高,25~29岁血糖升高的危险性较低,45~49岁存在≥1项危险因素和聚集的危险性较高。BMI≥24.0 kg/m2者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HDL-C降低、存在≥1项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分别是BMI 18.5~24.0 kg/m2者的14.16、3.05、2.46、2.49、2.42、9.79、7.39倍。西部地区15~49岁女性血糖升高、TG升高和东部地区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的危险性高于中部地区。未发现收入水平、城乡地区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存在显著关联。结论年龄、BMI水平和地域分布是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针对危险因素的不良变化采取精确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居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和聚集性以及人口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937名18~3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依据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联合声明定义中心型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单一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结果 18~35岁居民中心型肥胖、TG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存在≥1项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37.57%、30.63%、27.64%、20.81%、20.49%、67.77%和4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发生TG升高和血压升高的风险明显低于男性(OR=0.42,95%CI:0.31~0.57;OR=0.24,95%CI:0.17~0.35),HDL-C降低的风险高于男性(OR=2.24,95%CI:1.62~3.11),血压升高的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高收入人群中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体格测量、血样检测及人口经济特征数据的5 456名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标准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和HDL-C降低。同时存在≥2个危险因素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份约有80.8%的成年人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54.0%的成年人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分布与主要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成年女性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的危险性高于成年男性,而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G升高的危险性低于男性。45~59岁成年人除HDL-C降低外的4项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均高于18~44岁组。东部地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结论 仅有<20%的18~59岁成年人不存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有≥2种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在高危人群中优先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但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分析我国十五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的检出状况和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64岁居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人口学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64岁19 827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人口经济因素、血生化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份各代谢性危险因素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与人口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所有危险因素中,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的整体检出率较高,在2018年分别达到36.41%和39.93%,另外,在3个年份中,危险因素聚集率在2015年最高,2018年稍有下降。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2009-2018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无统计学意义。在APC>0的危险因素中,肥胖和糖尿病的APC较大(APC=5.37%,t=3.26,P=0.190;APC=5.52%,t=7.70,P=0.082),在APC<0的危险因素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的APC较大(APC=-6.95%,t=-4.17,P=0.150)。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除LDL-C、TC和hs-CRP外,男性发生其他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风险均高于女性;45~64岁成年人除HDL-C外发生其他危险因素的风险高于18~44岁低年龄组且在高血压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中更为显著,分别为低年龄组的4.67(95%CI:4.07~5.37)倍和3.73(95%CI:2.91~4.77)倍;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发生肥胖、LDL-C边缘升高、高血压、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而发生TG升高和hs-CRP升高的危险性较低,西部地区居民发生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的风险较低。结论 在3个年份中,大多数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率在2015年最高,2018年变化不大或稍有下降。性别、年龄和地域分布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取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并探讨人口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的血样检测、人口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276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比46.8%,平均年龄68岁。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的关联性。结果 2015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中,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和HDL-C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为57.8%、71.3%、25.0%、27.6%、40.1%。女性中心性肥胖(OR=4.70,95%CI 4.01~5.51)、TG升高(OR=1.60,95%CI 1.36~1.88)、HDL-C降低(OR=2.77,95%CI 2.38~3.23)的危险性高于男性,血压升高(OR=0.84,95%CI 0.72~0.99)的危险性低于男性;东部地区的老年人血压升高(OR=1.45,95%CI 1.20~1.76)、血糖升高(OR=1.38,95%CI 1.14~1.67)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中部地区。性别、受教育程度、地区分布与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性存在关联(P<0.05),收入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2015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中血压升高和中心性肥胖的问题较为突出,女性、东部地区、70岁及以上、高收入和高教育程度人群出现危险因素聚集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应展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邯郸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流行现状,并分析社会人口和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6—12月在邯郸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该人群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聚集性(具有≥2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 936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 385人,女性1 551人。年龄18~79岁,45~59岁占42.85%。城市人口占60.66%。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HDL-C降低、TG升高和血糖升高的占比依次为53.24%、46.73%、33.55%、26.91%和15.70%。其中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为57.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风险明显高于男性(OR=2.81、1.76),而女性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G升高风险相比男性明显更低(OR=0.69、0.78、0.57)。除HDL-C降低之外,随着年龄增长其他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检出可能性明显升高(OR=1.73~3.47);而随着文化程度升高,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和T...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性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 方法 利用深圳市2018年“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深圳市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等五项代谢性危险因素及其同时存在2项及以上聚集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 结果 2018年深圳市成年人中≥1项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比例为75.6%,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2项)的比例为45.8%。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在深居住年限越长,聚集风险越高。 结论 深圳市成年人中近一半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情况,建议针对男性、高龄年段、低文化水平和在深居住时间较长的重点人群优先采取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以及人口经济特征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年的1 747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对高腰围、中心性肥胖、TG升高、TC升高、LDL-C升高、HDL-C降低、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口经济学因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四省7~17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HDL-C降低、血压升高、TG升高、血糖升高、中心性肥胖、TC升高、LDL-C升高检出率分别为29.08%、15.28%、13.17%、13.05%、11.79%、7.33%、6.53%、5.15%。18.37%的儿童青少年中存在危险因素聚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高腰围发生的风险高于男性(OR=1.67, 95%CI:1.26~2.22), 血糖升高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低于男性(OR=0.69, 95%CI:0.49~0.99;OR=0.72,...  相似文献   

10.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痴呆患病情况不容乐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研究已提示代谢性危险因素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可能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而肥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结果并不一致。本文旨在对既往研究进行综述,了解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为预防痴呆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北京市密云县农民体检中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患病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状况,为探索适合郊县的慢性病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9419名高血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男性超重肥胖率、症状发生率和规律服药率分别为59.86%、43.00%和52.02%...  相似文献   

13.
外出打工者肺结核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分析外出打工者肺结核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51名近3年具有外出打工史的25~60岁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为病例组,同时从病例住所左右邻居中选取57名年龄在25~60岁之间、近3年有外出打工史的健康人作对照;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工作场所条件不舒适、每天工作时间较长(〉8h)、每周无休息日、不能按时吃饭,以及婚姻史中的单身、不良嗜好中的吸烟2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4.80,4.56。3.96。3.94,4.53,2.72;多因索分析进入模型的因素(P〈0.05)有工作场所条件不舒适、每天工作时间较长(〉8h)、每周无休息日以及婚姻史中的单身,其OR值分别为3.82.4.45,3.30,5.61。结论工作场所条件不舒适、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h、每周没有休息日是外出打工者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改善打工者的工作环境、维护打工者的合法休息时间,有助于保障外出打工者的身体健康及结核病疫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何少为  薛幸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26-5728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12月120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无呼吸道疾病的儿童24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过敏史、特应性、家族有哮喘史、家族有过敏史、近期有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和父母一方吸烟是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哮喘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过敏原的接触,防止被动吸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估计中国8个省份≥50岁人群跌倒伤害发生率和人群分布情况,分析跌倒伤害相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中国项目第一轮横断面数据,采用两水平(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logistic模型按城乡进行分层分析相关因素与跌倒伤害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推算中国8个省份≥50岁老年人群中,跌倒伤害的发生率为3.2%。多元分析发现在城市地区,增龄、罹患≥3种的慢性病(OR=2.55,95% CI:1.41~4.64)可以增大跌倒伤害的发生危险;在农村地区,罹患抑郁(OR=4.33,95% CI:2.52~7.42)和罹患≥3种慢性病(OR=2.46,95% CI:1.37~4.41)也可以增大跌倒伤害的发生危险。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8个省份≥50岁抽样人群跌倒伤害发生率。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增龄和共患多种慢性病会增大跌倒伤害的风险,提示采取措施防止和延缓老年人群慢性病发病可能有助于降低跌倒伤害的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15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目的调查中国城市0~6岁儿童血铅水平,为制定防止环境铅污染,保护儿童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个中心城市中采集0~6岁儿童末梢血17141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中国城市儿童血铅总体均值为59.52μg/L,血铅水平≥100μg/L占10.45%,血铅水平≥200μg/L仅有0.62%。血铅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男童的血铅水平均值(59.50μg/L)高于女童血铅水平均值(54.95μg/L)。多元回归分析表明:①儿童生活居住环境会影响儿童的血铅水平。②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以及儿童生活或卫生习惯对儿童血铅有影响。③饮食以及营养状况也与儿童血铅水平有关。结论中国儿童血铅水平已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儿童血铅水平,需要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