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得了MoSi2粉末和Mo5Si3非晶粉末,Mo5Si3非晶经1000℃真空退火后晶化成Mo5Si2晶体,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粉末结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单质Mo粉和Al粉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SHS)制取了金属间化合物,Mo3Al8。采用X射衍射,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其蔓延高温合成的过程及产物的物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o3Al8的合成反应为扩散控制的固-液反应,Al粉的熔化促进合成反应迅速发展,Mo-Al间自蔓延过程发生之前有一个孕育期。  相似文献   

3.
机械合金化制备Al-10vol%Pb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机械合金化制备的Al-10vol%Pb粉末的组织结构,经X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球磨20h后,Al-Pb系也无新相产生,但SEM结果表明球磨粉末的界面结构及性能发生了变化,在Al基体中有纳米针状Pb颗粒存在,本文认为这是由于Al对Pb变形的约束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C原子的扩散过程,研究了Al-石墨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及计算机模拟观察,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的Al-C混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球磨初期,石墨晶粒尺寸的减小及六角石墨转变为Turbostratic 结构,使石墨的X射线衍射峰迅速减弱,以至消失.随球磨时间的增加,C原子逐渐扩散到Al的点阵中形成固溶体. 将Al-C固溶体进行退火处理,便转变为Al4C3.即使在球磨产物的XRD图中观察不到石墨的衍射峰后,继续球磨数十小时,拉曼光谱表明球磨样品中仍有未与Al反应的单质石墨.  相似文献   

5.
具有巨磁热效应的材料GdSiGe系合金的发现,为室温磁制冷的实用化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由于GdSiGe系合金在外场强度3T以下及30—300K的温度范围内都具有巨磁热效应,这样可以利用NdFeB等永磁体产生的外磁场作为制冷循环的外场,而不必用价格昂贵的超导磁场,使室温磁制冷实现及实用化成为可能。而GdSiGe系合金材料主要是利用熔炼法制备,这样将带来复杂的复合化工艺;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可减少复合化工艺,并提高磁性能。论文主要探讨机械合金化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Al—12.5Ti混合粉的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了Al-12.5Ti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粒度、形貌、显微结构及相的变化.机械合金化扩展了Ti在Al中的固溶度,最终形成了纳米晶过饱和固溶体.经真空退火后,Al基体上析出Al3Ti相.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配比的Fe粉和Cu粉进行合金化处理,研究球磨过程中粉体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证明:球磨后粉体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XRD分析表明经过球磨后,粉体的衍射峰发生了宽化并形成了固溶体。固溶体的形成改善了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成为新研究热点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燃烧合成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熔炼和熔铸技术,气相沉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上述技术的制备原理,并对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理论作了简介,前文介绍了燃烧合成技术,现综述后3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Cu基合金体系机械驱动下的非晶转变。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负混合热焓的Cu-Zr和具有正混合热焓的Cu-Ta体系的混合粉末以及没有化学驱动的金属间化合物Cu10Zr7都能通过高能球磨方法实现非晶化转变。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储能是非晶化的主要驱动力。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和核磁共振的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是一个原子尺度合金化过程,形成的非晶在结构上与急冷技术得到的非晶合金是相同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出Fe—Co—C系的非晶态合金粉末。在球磨过程对合金粉末进行取样,通过X射线衍射的分析,发现合金粉末在球磨15~20h后开始部分非晶化,随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在Fe—Co合金中加入C可促使其形成非晶;在一定的机械合金化条件下可获得Fe40Co40C20和Fe60Co20C20的非晶粉末,在球磨过程中,通过控制合理的球磨时间,可制备一系列晶粒尺寸的非晶材料。  相似文献   

11.
纳米晶W—Cu固溶体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WxCu(100-x)(x=0 ̄100)合金,当x〉80时,获得的W-Cu合金是一种完全的W(Cu)固溶体,实验结果表明,球磨70h后,固溶体晶粒度为10nm左右。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一系列不同Nb含量的TiAl合金研究了该体系的相关系及组织特征。在含有20at%Nb的合金中发现1个新的γ1相。在含有11at%Nb的TiAl合金中,由于Nb原子的进一步有序化,在衍射图上出现Ll0结构的超斑点。在具有过化学计量比Al含量的TiAl合金中,随着合金中Nb含量增加,Nb不断地取代Ti,合金由Ll0结构转变为进一步有序化的γ1相,是一个连续有序化过程。并讨论了可能的转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Fe74.5Nb3Si13.5B9的机械合合金化过程,并对其机械合金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Fe74.5Nb3Si13.5B9经高能球磨20h可形成α-Fe固溶体纳米晶合金,球磨100h,纳米晶粒的平均尺寸为10nm左右,同时机械合金化使这些元素在铁中的固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展。该合金的磁性能测定表明,其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达到了77.87Am^2/kg和125.6A/m.  相似文献   

14.
在制备铜铝合金的过程中会有铜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其中Cu9 Al4和CuAl2相作为铜铝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两个典型,采用不同的制备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种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顺序.综述了机械合金化与热扩散工艺对铜铝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区别及联系.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Cu/Al界面达到微纳米级尺度,非平衡相Cu9 Al4要优先于CuAl2相形成,随后相的转变与球磨工艺参数相关.然而在热扩散过程中因其Cu/Al界面远超微米级致使平衡相CuAl2优先形成,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极大地影响了相的形成和生长.此外,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明晰铜铝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以及Cu/Al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规律,这对于调控Cu/Al界面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生长以提高铜铝界面的结合强度至关重要,以助于铜铝合金、铜铝连接件和铜包铝导线在电力系统、机械、微电子工业、冶金、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热机械循环对Fe—Mn—Si基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变形量的弯曲试验,结合X射线衍射相结构的分析,研究了热机械循环对Fe-17Mn-5Si-9Cr-4Ni记忆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机械循环能显著提高合金的记忆效应;当变形量为4%时,经五次循环后,相对回复率fsme为80.8%,绝对应变回复率εT为3.12%;当变形量为6%时,fsme为79.3%,εT为4.4%;随着变形量的增加,fsame逐渐减少,但绝对回复率相对提高;并且亚晶界及晶体内的胞状亚结构逐渐减少,晶粒度逐渐粗大。  相似文献   

16.
Nb—Ti—Si三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焊接接头侧弯试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对Mn-Si系多层焊焊缝侧弯形貌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侧弯形貌与焊接热循环,焊接线能量及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焊缝侧弯形貌分析是了解Mn-Si系多层焊焊缝变形能力的一种直观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Ti-Si-C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Gibbs生成自由能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最小自由能原理和向下凸曲面性质,推导出估算三元系和二元系金属间化合物Gibbs生成自由能的判断式,并以Ti-Si-C三元系为例,估算了二元相和三元相的Gibbs生成自由能。  相似文献   

19.
在金属结合剂超硬材料工具的制备中,要求烧结温度尽量低而性能满足对超硬磨粒的支撑、同步磨损和把持。利用机械合金化过程产生的颗粒细化、晶粒细化、表面活化及储能作用可以达到上述要求。通过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Cu-Fe系金属粉体的晶粒、缺陷以及局部固溶等现象的分析,认为机械合金化对降低Cu-Fe基超硬材料工具的实际烧结温度和提高综合性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属间化合物Ni3Si合金的燃烧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制备低放热反应体系的Ni3Si和Ni3(Si0.9,Ti0.1)合金粉体材料,研究了球磨时间、预热温度、合金化元素Ti对燃烧合成的影响,实验证明,机械活化、热学活化和合金化元素Ti的加入均能降低点火温度,加速燃烧合成反应的进行,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