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经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绿色通道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1 897例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MV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CI策略将所有患者分为不完全血运重建组(n=1 538)与完全血运重建组(n=359)。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2年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1年和2年净不良临床事件。结果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年MACCE发生率为6.8%(104/1 538),高于完全血运组的3.9%(14/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2年MACCE发生率为9.0%(139/1 538)、全因死亡发生率为5.7%(88/1 538),高于完全血运组的5.6%(20/359)、3.1%(11/35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MVD的急诊STEMI患者,住院期间内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可以显著改善其远期临床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完全血运重建的131例STEMI多支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血运重建时机(非梗死相关血管重建时机)将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后同台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MV-PCI,n=21)、7 d内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7 d stagedPCI,n=82)以及8~60 d择期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组(60 d staged-PCI,n=28)。比较3组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首次或二次PCI术后3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主要终点中各独立组份以及全因死亡、顽固性心绞痛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的随访,MV-PCI组、7 d staged-PCI组与60 d staged-PCI组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 d staged-PCI组的MACE(7.1%比19.0%、20.7%)、缺血驱动血运重建(7.1%比19.0%、15.9%)及全部出血事件(BARC 1~5型)(0比4.8%、4.9%)的发生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MV-PCI组和7 d staged-PCI组,且60 d staged-PCI组MACE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其他两组。结论对STEMI多支病变患者在急诊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8~60 d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有使MACE、缺血驱动血运重建及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急诊接受罪犯血管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7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STEMI合并MVD并急诊行PCI的患者21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3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试验组59例,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于早期(住院14 d内)对非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安全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 vs.22.2%,P=0.006),两组全因死亡(0% vs.5.1%)、恶性心绞痛(1.7% vs.7.8%)、造影剂肾病(3.4% vs.2.6%)、消化道出血(0% vs.5.1%)、脑卒中(3.4% vs.0.7%)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即早期未干预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残余SYNTAX评分(rSS)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采取非完全血运重建(ICR)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发病至入院12 h内行急诊P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 6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LDL-C水平将其分为A组(LDL-C <1.8 mmol/L,n=112)与B组(LDL-C≥1.8 mmol/L,n=1 50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LDL-C与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DL-C预测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最佳界值,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验证该界值是否为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脑卒中、入院时合并贫血比例、肌酐水平均高于B组,入院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者靶病变血管为前降支发生率高于A组,靶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6.
郗科  王莉  刘辉 《武警医学》2020,31(8):711-714
 目的 探讨SYNTAX Ⅱ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4-01至2016-06确诊为急性STEMI,且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患者445例。每例患者用SYNTAX Ⅱ积分系统评分,并记录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情况。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SYNTAX Ⅱ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各临床因素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比较两组间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和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射血分数和Killip分级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射血分数、血肌酐值、Killip 分级Ⅱ—Ⅳ级和SYNTAX Ⅱ积分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696,95% CI 1.037~2.359)、射血分数(OR=0.810,95% CI 0.713~0.907)和SYNTAX Ⅱ积分(OR=1.309,95% CI 1.132~1.317)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YNTAX Ⅱ积分是急性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SYNTAX Ⅱ积分的增加,MACE发生率增高,发生时间越早,其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8.
郭华  钟勇  江时森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108-1110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9例NSTE-ACS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完全介入治疗组、冠脉搭桥手术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不完全介入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通过SF-36生活质量量表随访2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1)经过2年的随访调查,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有111例。(2)在SF-36量表中的各个维度改善情况显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各个维度的改善率普遍偏低,且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在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5个维度中,完全介入治疗组改善率优于冠脉搭桥手术组(P<0.05)。结论完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可显著改善NSTE-ACS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完全介入治疗对躯体疼痛的改善率最高;冠状动脉搭桥对生理职能改善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再灌注延迟时间分布,探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急诊收治并符合入选标准的STEMI患者309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年龄≥75岁组(n=32)、60~74岁组(n=118)与年龄≤59岁组(n=159),分析各急救时间分布,包括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转运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再灌注(FMC-to-B)、导管室启动延迟时间、介入操作延迟时间、急诊至球囊扩张血管再通时间(D-to-B),并观察其临床预后。结果年龄≥75岁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多支病变者及高Killip分级者比例较高;与年龄≤59岁组比较,年龄≥75岁组STEMI患者30 d和1年内的死亡率和总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组与年龄≤59岁组比较,在转运延迟时间上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75岁高龄患者合并症多、临床预后差,年龄因素可能是影响院前延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共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术后并发症,总结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严密观察,总结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等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护理,配合治疗,患者症状能得到及时缓解,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病情观察,有助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无明确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出院前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代谢状况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收集所有患者的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及冠脉造影等资料,比较上述指标在不同糖代谢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衰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较多,入院时心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较高,梗死面积较大,心功能较差,冠脉三支病变比例较高,预后较差。糖调节受损患者甘油三酯水平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也高于糖代谢正常心肌梗死患者,而其他指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06年1月-2006年12月,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均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治疗后即刻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 29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h)和长时间组(LTG 21例,PCI术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h)。记录两组基础临床资料、造影资料、出血事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以及出院前心超评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资料、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TG组的住院期间心绞痛次数较STG组明显减少[(1.26±0.72)次/d比(1.75±0.88)次/d,P=0.040],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STG组[(57.2±8.61%比(52.0±8.5)%;P=0.037]。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症PCI术后较长时间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是安全的,并可减少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接受PPCI治疗的8 76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将STEMI患者分为常规组(KILLIPⅠ级,n=7 787)与观察组(KILLIPⅡ~Ⅳ级,n=973)。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指标、临床各项主要指标、院内死亡事件及其他临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以及女性、高脂血症、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入院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术中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应用比例、D2B时间、三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其中,观察组术中、术后病死率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及D2B时间是STE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心力衰竭的STEMI患者PPCI院内病死率增高,针对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应尽量缩短D2B时间,积极优化围术期救治策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以期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3—8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编码信封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入A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10.00 ml组,n=40)和B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0.75 mg/kg组,n=46)。记录并比较主要终点[靶血管矫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和次要终点[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78.43±36.62)、(85.10±3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2.5%(29/40)、82.6%(3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1.43±16.62)、(27.10±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30.0%(12/40)、34.8%(1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包括支架后扩张全部完成)即刻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4.16±19.22)、(20.90±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27.5%(11/40)、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24.16±22.62)、(17.95±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5%(3/40)、2.2%(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85.0%(34/40)、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5/40)、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状动脉无复流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医疗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19例,按不同转运方式分为急救医疗系统(EMS)转运组与非EMS转运组。比较两组发病呼叫-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发病呼叫-球囊扩张(So-to-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分析不同转运方式发病距离与这些时间的关系。结果 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分别为60 min、143 min、105 min,非EMS组分别为96 min、177 min、175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与非EMS组D-to-B时间分别为107 min与106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不随着发病距离的增加而延长(P>0.05),而非EMS组So-to-FMC时间、FMC-to-B时间、So-to-B时间均随着发病距离的增加而延长(P<0.05)。结论运用EMS转运患者不会因为发病距离的延长而增加急救时间,可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进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抽吸装置GuardWire PlusTM行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72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A组(38例):血栓抽吸后支架植入组;B组(34例):直接PCI组.于手术当天、术后第1、2、3、5日分别测定外周血中内皮素(ET)、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术后1周与3个月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ET、PRA、AngⅡ、ALD、E等神经内分泌因子于术后第1、2日A组下降较B组明显(P<0.05),两组间NE下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的LVEF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EMI较直接PCI能够明显改善恶化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对心功能可能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5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0岁,n=31)和非高龄组(<70岁,n=34),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和替罗非班,观察PCI术后48h和30d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重建和猝死)、出血事件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组患者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77%)高于非高龄组(35%,P<0.01);PCI术后48h及30d,两组均无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病例。术后48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术后30d,高龄组有1例发生心绞痛,1例再发心肌梗死;非高龄组有2例发生心绞痛,无再发心肌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高龄组有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大便化验潜血阳性;非高龄组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镜下血尿,1例牙龈出血。术后30d,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总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随访期间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我院2008年7月-2012年11月确诊为STEMI,并于住院期间接受PCI治疗的连续病例,观察患者随访期间存活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存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共入选3551例患者,最长随访5年,中位随访时间406[179~892]d,随访期间共106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曲线法估测此类患者5年生存率为88.6%.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卒中、血压异常、肾功能不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增高、左室舒张末内径、贫血、前壁心梗、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PCI并发症等是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完全血运重建可降低死亡风险.结论 STEMI患者即便PCI治疗成功,远期死亡发生率仍较高.减少PCI并发症、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是降低随访死亡发生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