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降兴 《临床军医杂志》2013,(2):151-152,15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EN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B)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胃癌手术患者早期的EN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对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是胃癌术后可行的、安全的、理想的一种营养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剖宫产术后排尿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B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P<0.05)。 B组术后排尿时间2 h以内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 B组对护理服务满意比例(非常满意+满意)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促进产妇术后排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支持效果,并与全肠外营养(TPN)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例230例,随机分为EN+PN组(119例)和PN组(111例)。EN+PN组在术中进行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平均肠功能恢复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ALB)、总蛋白(TP)、CD3+和CD4+细胞在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术后10 d明显升高,EN+PN组较PN组升高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且EN+PN组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空肠穿刺留置营养管术可作为消化道肿瘤开腹手术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9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 (P〈0.0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肠内营养组均优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胃肠外营养(TP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较TP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PN)、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C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每组34例。术后36~72h给予相同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死亡率。结果①营养评价A、C组比B组好,C组、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②C组的预后优于其它两组,C组的病死率最低(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全肠道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是比较合理的,这对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入院需要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编为肠内营养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40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连续7天,观察营养、免疫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结果术后第8天时,肠内营养组的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同时CD3(%)、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方法:45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组,分别为23、22例.EN组手术后24 h内经空肠近端营养管输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Nutrison Fibre),TPN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静滴,共7 d.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较术前略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淋巴细胞计数、CD4 /CD8 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蛋白、白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较TPN组肠功能恢复快,排便时间早(P<0.01),平均住院费用低.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功能恢复,住院费较低,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5例。A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 B组采用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情况及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定患者术后3个月短期预后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6. 0%(12/75),显著高于A组的5. 3%(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预后良好比例为96. 0%(72/75),显著高于A组的86. 7%(6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各维度评分均上升,且B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均可获取较好的手术效果,但血管内介入栓塞微创,对机体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生活质量高,但其手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且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大。  相似文献   

11.
One of the factors of the successful military career guidance Cadet schools students is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ir health. Medical suppor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10-17 years should include the full range of medical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defined for this group. The state of providing outpatient care for pupils at the Cadet School in St. Petersburg was studie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ull medical c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can be based only on children's health clinics.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support pupils cadet schools should be cooperate with civilian health care.  相似文献   

12.
13.
ESR-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radiation-induced paramagnetic centers in enamel of mammals: carnivores (polar bear and fox), ungulates (reindeer, European bison, moose), and man. Values at half the microwave power saturation of the radiation signal, P1/2, evalu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range from 16 to 26 mW for animals and man. A new approach to discrimination of the radiation induced signal from the total ESR spectrum of reindeer enamel is proposed. ‘Dose-response’ dependencies of enamel of different species mammals were measured within the dose range from 0.48 up to 10.08 Gy. Estimations of ‘radiosensitivity’ enamel of carnivores and ungulate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radiosensitivity enamel of man by ESR method.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疾病毒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损害,一是受累神经的严重炎症性浸润,继而导致受侵犯神经节内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二是皮肤的水泡。迅速抑制神经节和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的充血、水肿和坏死,防止粘连形成,达到迅速镇痛、改善皮损,缩短病程及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因而,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观察、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婴儿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外涂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外涂湿疹膏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未见复发,对照组有2例患儿复发。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和 18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海马头部浅沟的显示情况、海马头部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18例海马硬化患者中 ,16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明显变浅 ,几乎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存在。硬化侧海马头部均有萎缩 ,并在T2 WI和液体衰减恢复 (FLAIR)成像呈高信号。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 ,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 加权成像信号增高 ,可肯定诊断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