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邱晓华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31-732,73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给予脑梗死正规治疗,并进行为期9个月的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血脂、C反应蛋白和治疗后6个月、9个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及体检中心,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自愿参加临床观察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合并应用肠溶阿司匹林75 mg/d,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 mg/d。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两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总数、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变化,并记录两组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由(4.93±1.12)mmol/L降至(3.80±0.9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由(3.80±1.73)mmol/L降为(2.38±1.18)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期内各项血脂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数未见明显变化,斑块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1。比较两组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分、血脂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复诊时颈动脉斑块积分[(3.42±0.45)、(3.23±0.57)分]和对照组[(4.07±0.47)、(4.12±0.38)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3个月后血脂水平显著下降;6个月、12个月的治疗组C反应蛋白水平[(4.86±3.54)、(3.23±2.92)mmol/L)]较对照组[(13.45±2.04)、(13.32±2.11)mmol/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消失,并有较强的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而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平分两组,实验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变化及药物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C﹑TG﹑LDL-C及HDL-C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均有所减少,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斑块积分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1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2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具有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粥斑块的疗效,药物安全性高,可在脑梗死治疗中长期使用,以降低脑梗死病发及致残致死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药物能够有效的降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减小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药物对血气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60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及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斑块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斑块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患者斑块的厚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厚度.结果 治疗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30-3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MT以及血脂各项指标TC、TG、HDL-C、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MT水平为(1.22±0.56)mm,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为(4.15±1.17)mmol/L、TG为(1.43±0.49)mmol/L、HDL-C为(1.33±0.47)mmol/L、LDL-C水平为(2.39±0.56)mmol/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C、LDL-C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水平,还可以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安理申联合银杏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安理申联合银杏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各50例,A组给予单独口服银杏叶片治疗,B组给予单独口服安理申治疗,C组给予口服安理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对3组治疗前、后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WMS评分显著高于B组,且ADL评分显著低于B组,B组MMSE评分、MoCA评分、WMS评分显著高于A组,且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B组,B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VCI的治疗中应用安理申联合银杏叶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蔡敏  马璟曦  罗春阳  彭雪梅 《重庆医学》2012,41(7):656-657,66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n=30)和治疗组(基础治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n=30),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及颈动脉IMT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P<0.05),而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春苗  余丹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39-340,343
目的:评价首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73例首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同期住院的 51 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结果:本组资料中,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9.86,对照组发生率为2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4.
刘绪龙 《热带医学杂志》2014,(3):339-341,37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康复措施,药物选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6个月。应用颈动脉超声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斑块面积及内中膜厚度(IMT),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面积、IMT、CCA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一定程度的面积减少、IMT变薄、CCAD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除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斑块面积、IMT、CCAD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60.87%,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6.98%、15.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较好的稳定或逆转作用,同时改善了血流动力学,降低了近期复发率,可作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慕鹏莺  牛向宏 《安徽医学》2016,37(9):1124-112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3组均常规行活血化淤等基础治疗,使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观察3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小板糖蛋白复合物(PAC-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显著改善(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CD62p、PAC-1及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1及治疗组2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使用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炎性反应,同时具有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选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脂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积分和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均有所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及改善其脂代谢指标的效果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伴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ACI)患者(ACI组)、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单纯斑块组)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亲环素A(Cy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观察者血清CyPA、Lp-PLA2水平与斑块不稳定性及ACI的关系。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确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观察者血清CyPA、Lp-PLA2水平。结果  患者的血清CyPA水平ACI组(2.031±0.679)ng/ml>斑块组(3.790±0.943)ng/ml>对照组(5.113±1.56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Lp-plA2水平ACI组(1.949±0.666)ng/ml>斑块组(1.703±0.541)ng/ml>对照组(1.426±0.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A是不稳定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71,95%CI:1.52,4.83,P =0.01)。以CyPA、Lp-PLA2为双变量行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343)。结论  血清CyPA、Lp-PLA2水平可作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标志物;联合检测血清CyPA、Lp-PLA2水平可能会预测AC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 库及维普数据库等,收集已公开发表的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预先设 计的要求筛选文献、选取资料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文献中的原始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与对照 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组疗效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比值比(odds ratio,OR)为1.60~5.5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权均数差 (weighted mean diff erence,WMD)为−3.12(95%CI:−3.96~−2.28)。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有益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状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